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应用纹理分析技术初步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冠周脂肪组织学的改变。  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220例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患者, 其中正常组110例, 病变组(包含钙化、非钙化及混合斑块)110例, 分别对其在冠状动脉三支主干近端(右冠状动脉、左冠前降支、回旋支)多平面重建图像上选取显示靶斑块周围脂肪组织较清晰层面进行纹理特征分析, 选取角二阶矩、对比度、自相关、逆差距、熵5个纹理特征参数, 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各组之间的纹理特征差异。  结果  正常组与病变组的5个纹理特征参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角二阶矩 < 0.001, P对比度 < 0.001, P自相关 < 0.001, P逆差距 < 0.001, P < 0.001), 两组间冠周脂肪组织纹理特征存在差异, 各纹理参数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ROC曲线证实5个纹理特征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8, 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结论  正常组与病变组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的纹理特征不同, 纹理特征分析技术可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 初步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冠周脂肪组织学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颅内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DCVT)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10年来影像学诊断为DCVT的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 结果 DCVT最常累及Rosenthal基底静脉、大脑内静脉、Galen静脉和直窦,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常见有头痛、意识障碍、复视、偏瘫等,常见诱发因素有口服避孕药、产褥期、妊娠期等。丘脑水肿为DCVT患者最常见的影像学征象。肝素抗凝治疗简单有效,大脑深静脉可恢复再通,临床症状缓解。 结论 DCVT患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特殊成像技术和特定影像学特征有助于其明确诊断,及时正确的抗凝治疗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KRAS基因状态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4月—2020年5月在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接受TACE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KRAS基因突变状态,并分析KRAS基因突变状态与患者TACE治疗预后的关系。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分析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各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 97例患者中共检出KRAS基因突变患者34例(35.05%),其中检出12号密码子突变患者21例(61.76%),13号密码子突变患者13例(38.24%)。KRAS基因突变与患者肝硬化、肝内转移、肿瘤数目均显著相关(χ2值分别为0.035、3.965、6.593,P值均<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KRAS基因野生型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及总体生存时间均显著优于KRAS突变型(χ2值分别为4.465、4.280,P值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磁共振的三维快速梯度回波序列(three-dimensional fast gradient echo sequence,3D-GRE)对颅 颈交界区韧带结构的显示价值。方法: 21 例健康志愿者进行3D-GRE成像检测,将成像数据导入后处理工作站,应 用多平面重建技术对颅颈交界区各韧带结构进行观察、评估。结果: 21 例健康志愿者的图像皆清晰显示颅颈交界区 各韧带结构特点,扫描时间为267~294 s,经三维重建后可有效显示寰椎横韧带、翼状韧带、齿状尖韧带、覆膜的信 号特点及走行结构。结论: 3D-GRE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颅颈交界区韧带结构的三维数据,通过后处理重建技术能 够清晰评价各韧带的结构特点,可为进一步应用于颅颈部外伤患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中枢性性早熟(CPP)垂体MRI影像学特征及其与骨龄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1月于我院收治的CPP患儿96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9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MRI影像学表现和骨龄X线表现,并对CPP患儿MRI影像学特征与骨龄X线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MRI参数中,研究组冠状高径和前后径均长于对照组(P < 0.05),冠状宽径短于对照组(P < 0.05);两组矢状高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垂体上缘呈“平坦形”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P < 0.05),“隆起形”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垂体上缘呈“凹陷形”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骨龄X线结果显示“骨龄正常”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P < 0.05),“骨龄提前”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骨龄延迟”所占比例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垂体的冠状高径、冠状宽径、矢状高径、前后径均与骨龄提前呈负相关(r=-0.216、-0.345、-0.539、-0.478,P < 0.05),与骨龄延迟呈正相关(r=0.516、0.609、0.784、0.542,P < 0.05);垂体参数与骨龄正常相比相关性较弱,其中冠状高径、矢状高径与其呈相关(r=0.490、0.241,P < 0.05),与冠状宽径及前后径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  结论  排除器质性原因,CPP患儿垂体形态及高度可见明显异常,多呈“隆起形”,与骨龄提前及延迟均呈正相关,垂体影像学特征与骨龄结合可对CPP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双膦酸盐类(bisphosphonates,BPs)药物治疗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患儿,X线检查见长骨两端出现致密条带的性质。方法选取2012-2017年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断的OI患儿60例,按照2∶1随机分配,分别予静脉输注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ZOL) 5 mg/年或口服阿仑膦酸钠(alendronate,ALN) 70 mg/周治疗。测量治疗期间生长速度的变化,检测骨转换生化指标,采用双能X线吸收检测仪测量腰椎及髋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分析X线片所见长骨两端致密条带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基线年龄、身高、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ZOL组患者治疗12、24个月后长骨两端分别出现一条和两条致密线,口服ALN组治疗期间患者骨骼未出现致密线。治疗24个月后,ZOL和ALN组腰椎骨密度分别增加66.8%±39.5%和67.8%±34.4%,股骨颈骨密度增加51.8%±36.6%和53.0%±33.6%(与基线相比,均P<0.01)。ZOL和ALN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分别下降28.0%±28.2%和24.2%±24.8%,血清β交联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 cross-linked carboxy-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β-CTX)水平则下降37.5%±24.6%和31.8%±30.0%(与基线比较,均P<0.05)。两组身高较基线明显增加,生长速度与正常儿童相似,提示ZOL不影响患儿生长速度,长骨两端致密线为静脉BPs引起骨骼矿化短期增加而致的特殊斑马线,并非生长障碍线。结论本研究首次在中国OI儿童患者中发现静脉唑来膦酸治疗导致长骨两端出现特异性斑马线,条带数目与静脉双膦酸盐治疗次数相同,患者生长速度正常,其并非生长障碍线。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DCE)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肌层浸润深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手术病理证实为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患者6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了磁共振检查,包括DCE和DWI两种序列。以术后病理结果为准,比较两种检查序列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肌层浸润深度的诊断准确率。结果有关肌层浸润方面评估,磁共振DCE序列的整体准确率为75.00%(51/68),DWI序列的整体准确率为91.18%(62/68),DWI序列准确率要高于DCE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32,P0.05)。DWI浸润Ⅰ级的灵敏度高于DCE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8,P0.05)。DWI序列判断宫颈浸润的准确率高于DCE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55,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评估方面,磁共振DWI较DCE序列均有更高的诊断符合率,具有检查时间短、无需对比剂等优点,应作为首选序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MRI-DWI)联合人附睾蛋白4(HE4)、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在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20年9月就诊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150例卵巢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腹部肿块26例,腹胀、腹部不适44例,阴道不规则流血25例,月经量增多31例,单纯腹部轻微疼痛2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RI-DWI检查及血清HE4、SCC-Ag水平检测,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卵巢良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HE4、SCC-Ag水平及MRI-DWI相关指标,并评估MRI-DWI、HE4、SCC-Ag及三者联合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 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150例卵巢肿瘤患者中恶性肿瘤58例,良性肿瘤92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HE4、SCC-A水平比良性肿瘤患者高(P <0.05);恶性肿瘤病变最大径比良性肿瘤大,ADC值比良性肿瘤患者低,且以囊壁/分隔不均匀、囊实性≥ 30%、T2信号不均匀为主(P <0.05);将病理学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MRI-DWI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79.31%(95% CI:0.705,0.852),特异性为84.78%(95% CI:0.752,0.895),准确性为82.67%(95% CI:0.742,0.876);SCC-A敏感性为77.59%(95% CI:0.684,0.826),特异性为81.52%(95% CI:0.726,0.862),准确性为80.00%(95% CI:0.714,0.885);HE4敏感性为74.14%(95% CI:0.656,0.795),特异性为78.26%(95% CI:0.699,0.844),准确性为76.67%(95% CI:0.678,0.834);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87.93%(95% CI:0.826,0.925),特异性为94.57%(95% CI:0.899,0.986),准确性为92.00%(95% CI:0.887,0.964)。结论 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MRI-DWI影像学特点以T2信号不均匀、ADC值低且存在囊壁/分隔不均匀、囊实性等为主,且联合检测血清HE4、SCC-Ag可提升卵巢肿瘤良恶性鉴别的诊断效能,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