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背景1型糖尿病(T1DM)患病率逐年增加,其自身免疫的特性易导致患者出现胰腺β细胞破坏和胰岛素缺乏症,进而使患者血糖不易达标。目的应用瞬感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FGMS)探讨T1DM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为未来临床采取针对性降糖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85例T1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吸烟、饮酒等基线资料,测定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血压(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等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是否高于总体均值0.82 mmol/L将患者分为血糖波动高组与血糖波动低组,评估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总分及糖尿病授权简化量表(DES-SF)总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T1DM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TG、UACR、平均血糖浓度(MEAN)、血糖标准差(SD)、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时间(TIR)、DES-SF得分和SDSCA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MEAN(β=-0.272,P=0.019)、SD(β=-0.300,P=0.009)、MAGE(β=-0.254,P=0.007)的影响因素;糖尿病病程是MEAN(β=0.466,P=0.029)的影响因素;HbA1c是MEAN(β=0.416,P<0.001)、SD(β=0.330,P=0.004)、TIR(β=-0.287,P=0.014)、MAGE(β=0.182,P<0.001)的影响因素;UACR是SD(β=0.264,P=0.040)、TIR(β=-0.350,P=0.006)、MAGE(β=0.236,P=0.009)的影响因素;SDSCA总分是MEAN(β=0.416,P<0.001)、SD(β=0.330,P=0.004)、TIR(β=-0.287,P=0.014)的影响因素;DES-SF总分是MEAN(β=-0.271,P=0.045)、TIR(β=0.865,P=0.016)的影响因素。结论T1DM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UACR、自我管理行为以及自我管理潜能,临床应根据这些因素为患者制订个体化降糖策略,从而减少患者的血糖波动,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辅助性化疗已被证实可提高胰腺癌术后总体生存时间,但目前最佳化疗方案存在争议。我们通过网状Meta分析比较所有报道的化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探索最佳化疗方案。方法:电子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和Clinical Trials.gov三大数据库中辅助性化疗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至2017年10月。运用综合数据药物信息系统软件(ADDIS)计算生存时间风险比(HR)和并发症比值比(OR)。结果:共11篇文章纳入本研究,仅有S-1较空白对照组可延长术后1、3、5年生存时间[HR(95%CI):3.79(1.12,23.39)、3.96(1.34,8.84)和4.83(1.33,19.37)]。虽未达到统计学差异,但吉西他滨联合尿嘧啶/喃氟啶较空白对照组具有更差术后1、3年生存率[HR(95%CI):0.82(0.15,3.72)和0.85(0.23,3.24)]。结论:S-1、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吉西他滨联合埃罗替尼是当前临床疗效排列前三位的化疗方案。但S-1的临床疗效只在亚洲人群中证实,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具有较高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临床上乳腺癌缺乏特异性检查手段,且乳腺癌易复发、转移,给临床治疗带来巨大困难。研究发现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环状RNA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带来新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老年门静脉高压患者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和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9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挑选出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共62例.其中有32例患者采用加速康复理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精准肝切除理念下的中央型肝癌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就诊并手术的中央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共有72例中央型肝癌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精确肝切除组47例(精准组),传统肝切除组25例(传统组)。结果:精准组与传统组平均术中失血量分别为(320±145) ml和(313±246) 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输血率分别为10.6%(5/47)和28.0%(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1.3%(10/47)和24.0%(6/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2.3±2.6) d和(12.6±2.4) d,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精准组和传统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分别为43个月、45 个月和28个月、37个月,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有无包膜(P=0.002)、脉管有无瘤栓(P=0.000)、切缘状态(P=0.009)是影响中央型肝癌术后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在切缘阴性前提下,切缘宽度(>2 cm,1~2 cm,0~1 cm)对术后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P=0.886)。结论:精准肝蒂解剖法可以达到和传统的肝切除术相同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在保证切缘阴性的情况下,最小切缘的距离不是影响生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