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6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245篇
耳鼻咽喉   26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123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86篇
内科学   274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65篇
特种医学   91篇
外科学   184篇
综合类   301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63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177篇
  2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110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激素(PTH)对大鼠牵张成骨(DO)过程中ONC、OPN、C-FOS、COL1、VEGF、RUNX2、ALP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大鼠制备大鼠下颌骨DO模型。随机分5组,每组6只。第1组(只有牵张无PTH),术后8周取材,应用HE染色及微CT检测,以确定成骨情况。第2组(有牵张无PTH),第3组(有牵张有PTH),第4组(无牵张有PTH),第5组(对照组:无牵张无PTH)。2、3、4组及对照组术后1周取材,RT-PCR测定ONC、OPN、C-FOS、COL1、VEGF、RUNX2、ALP基因的表达。结果第1组,新骨形成,骨质充满牵张区,骨质连续,大鼠建模成功。RT-PCR检测结果显示,2、3、4组与对照组比较,OPN、COL1、RUNX2、ALP基因表达有明显提高(P<0.05),其中第3组最为明显。ONC、C-FOS、VEGF基因2、3、4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H在 DO 过程中,间歇性给以 PTH的作用只有在牵张期发挥作用,其对 OPN、COL1、RUNX2、ALP基因表达能够获得理想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3.
心房纤颤病人B型利钠肽变化与护理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聂玮  张春凤  孙岚岚 《现代护理》2006,12(5):422-423
目的测定心房纤颤(房颤)病人血B型利钠肽(BNP)水平并探讨其护理要点。方法抽静脉血化验45例住院房颤病人的血B型利钠肽,并与35例非房颤病例对照;2组病人采取不同级别的护理措施。结果房颤组病人血BN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61±119)pg/ml和(89±64)pg/ml,t=4.87,P<0.01];2组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者分别有(43/45)例和(30/35)例,2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房颤病人血BNP水平会增高,护理工作者应了解这些变化,并应用于护理实践中。  相似文献   
4.
Twist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指标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Twist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探讨Twist蛋白在胃癌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鼠抗人Twist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8例不同类型胃癌组织及32例正常胃组织中Twist的表达。结果:在98例胃癌组织中,Twist阳性表达60例(61.2%);在正常胃组织中其阳性表达5例(15.2%),两者比较,P=0.000(X^2=20.06);结合临床病理资料统计分析发现,Twist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胃壁浸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X^2分别为6.577、9.557、9.87、4.88,P值分别为0.01、0.002、0.002、0.027);而其表达与病人年龄、性别无关(X^2分别为0.226、0.331,P值分别为0.634、0.565)。结论:Twist在胃癌诊断中作用明确,并且在判断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淋巴结转移等方面均具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治疗对心肌梗死后心脏自主神经重构的改善作用。方法通过结扎新西兰大白兔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成心肌梗死 美托洛尔组[(10mg/(kg·d),治疗组)、心肌梗死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8周后所有成活兔均进行统一的电生理检查,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并处死实验动物,取心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心室神经纤维的形态、密度及生长活性。结果模型组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58.3%比16.7%,P<0.001),而美托洛尔治疗后其诱发率降至8.3%。模型组梗死灶周S100及GAP43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分别达到3889±521μm2/mm2和3090±622μm2/mm2,明显高于假手术组(1727±304μm2/mm2和718±177μm2/mm2;P均<0.01),且神经纤维空间分布紊乱;而治疗组梗死灶周S100及GAP43阳性神经纤维密度降至2725±283μm2/mm2和1922±508μm2/mm2,与模型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神经形态及分布更类似于假手术组,非梗死左心室游离壁心肌梗死后密度上调的S100及GAP43阳性神经纤维经美托洛尔治疗后也明显下降(P<0.05)。结论美托洛尔可改善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神经重构,从而可能预防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碰撞癌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碰撞癌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发病机制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碰撞癌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其患病率、发病年龄、性别比、好发部位、临床影像学表现、治疗手段、病理特点。结果:碰撞癌罕见,好发年龄大于58岁,男性发病多见,好发部位为食管-贲门,食管-胃底等。临床表现无特殊,术前影像学检查多不能明确诊断,术后病理诊断是唯一的确诊方法。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或放疗。病理特点为同一宿主同一部位或器官2个不同类型肿瘤的结合,瘤组织间没有移行和混合,有各自的转移途径,碰撞癌以鳞癌和腺癌的碰撞为主。结论:碰撞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结合,临床特点有待进一步总结,影像学综合诊断有助于提高其确诊率。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托吡酯(topiramate,TPM)对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海人酸(kanic acid,KA)组和TPM预处理组,观察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和bcl-2表达的变化。先将TPM组大鼠用TPM预处理,然后采用KA(10mg/kg)腹膜腔注射制作SE模型,在痫性发作终止后6、24和48h取海马进行研究。结果显示:KA组神经元呈凋亡特征;TPM组神经元结构大致正常,但出现核仁边聚和细胞器增多现象,亦观察到少量凋亡神经元。KA组于SE后6h观察到bcl-2表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24h时开始减弱,48h仅有微弱表达;TPM组在24h时bcl-2呈强表达(P<0.001),并持续至48h。以上结果提示:托吡酯预处理能减轻癫痫大鼠神经元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观察中药红景天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初步探讨急、慢性高原病患者服用中药红景天防治高原病及改善症状等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VC-304,设对照组与加药组,加药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红景天,培养3d后计数。加药组及对照组细胞用瑞氏染料染色并拍照。收集细胞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对照组细胞形态正常,成梭形,排列紧密,分散均匀。加药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皱缩,聚集成团,形态各异。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加药组G1期细胞含量增多,S期细胞减少。结论:红景天具有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的增殖来抑制内皮细胞生长。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对于阻止血管内膜增生,防止形成肺动脉高压,降低慢性高原病发病率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开放性乳突病变切除术后加速乳突术腔上皮化及缩小乳突术腔的有效办法。方法63例行开放性乳突病变切除术的患者按照复查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异种脱细胞真皮组36例,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覆盖术腔,碘仿纱条组27例,以碘仿纱条填塞术腔。术后随访两组患者,对比观察术腔愈合情况和上皮化时间。结果异种脱细胞真皮组术腔上皮化时间为2~4周,平均2.2周;碘仿纱条组术腔上皮化时间为9~35周,平均13.7周,异种脱细胞真皮组的上皮化时间短于碘仿纱条组(P〈0.01)。结论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可促进上皮组织再生,减少术后感染及肉芽发生,加速乳突腔上皮化,提高开放性乳突病变切除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Arthroscopy》2021,37(12):3477-3478
While trochlear dysplasia is commonly discussed as a major risk factor for recurrent patellar instability, it also has a strong relationship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atellofemoral cartilage lesions. Patellofemoral instability frequently occurs in teens and young adults, and the high prevalence of associated cartilage damage unfortunately sets patients up for the progression of degenerative changes of the patellofemoral joint at an early age. The judicious use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an help identify the presence of chondral lesions, allowing for urgent management of associated osteochondral fractures or open discussions and patient education about the possibility of performing a cartilage restoration procedure concurrently with patellar stabilization surgery. The location and presence of patellofemoral chondral lesions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contemplating the concurrent use of tibial tubercle osteotomy as part of the patellar stabilization proced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