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97篇
预防医学   8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院档案综合管理的意义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晓卿  肖燕 《现代医院》2005,5(12):147-148
对我国医院目前档案管理的现状,档案信息资源在医院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实行医院档案综合管理的重要意义及对策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分析,强调了实现医院档案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填塞纱条止血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宫腔填塞纱条对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53例,常规处理方法无效后,采用宫腔填塞纱条止血,术中宫体注射缩宫素。以同期剖宫产50例为对照组,采用宫体注射缩宫素20U。结果53例经宫腔填塞纱条后,52例能迅速控制出血,有效率98.1%。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24h出血量、术后5d、42d子宫径线和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宫腔填塞纱条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林艳  万国斌  袁世新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1):3359-3362
目的:探讨孕期危险因素与儿童孤独症的关系,为孤独症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Meta分析RevMan5.1软件,对国内2000~2011年关于儿童孤独症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进行定量综合分析。通过异质性检验后计算合并的优势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再评估发表偏倚和敏感性。结果:纳入文献12篇,累计病例1 292例,对照组1 301例。孕期各危险因素的合并比值比及其95%CI分别为:先兆流产,OR=3.75,95%CI:2.40~5.88;孕期病毒性感冒,OR=3.77,95CI:2.64~5.38;孕期服药史,OR=3.70,95%CI:2.73~5.00;孕期精神压抑,OR=2.76,95%CI:1.59~4.79;妊娠剧吐,OR=3.08,95%CI:1.08~8.80;遗传史,OR=4.73,95%CI:2.31~9.66。结论:孤独症的发生可能与先兆流产、孕期病毒性感冒、孕期服药史、孕期精神压抑、妊娠剧吐、遗传史有关。  相似文献   
4.
宋再兴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5):2354-2356
目的:研究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该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因宫颈疾病行LEEP术的患者66例(观察组),与同期68例因宫颈疾病行传统的宫颈锥切术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阴道出血情况、宫颈的恢复情况及宫颈狭窄情况等。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阴道出血均少于对照组(t=16.2,18.4,35.5,P<0.05)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术后随访宫颈恢复情况示,1月内治愈率65%,2月内治愈率100%,对照组1月内治愈率60%,2月内治愈率95%,两组患者术后阴道分泌物约两周恢复干净,临床疗效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宫颈环型电切术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且简便安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侯庆中  王晨虹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0):1456-1458
目的:评价经选择的母婴正常产后48 h出院联合家庭访视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在深圳妇幼保健院正常产并接受产后家庭访视的10 172例产妇和9 297例新生儿为研究A组,同期拆线后出院的正常产产妇5 286例和新生儿4 604例为对照A组,比较两组产妇会阴伤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和婴儿再入院率。产后42天对1 000例产妇进行有关母乳喂养和产褥期母婴情况的问卷调查,按照是否曾接受产后访视将调查对象分为研究B组和对照B组,比较两组母乳喂养成功率和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率。结果:通过产后家庭访视,平均缩短住院时间(1.76±0.44)天,研究A组产妇会阴伤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A组(P<0.05);研究A组婴儿再入院率和对照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B组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B组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B组(P<0.05)。结论:对于经过选择的低风险产妇和婴儿,正常产后48 h出院联合家庭访视安全、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LSC)对盆腔脏器脱垂(POP)合并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POP合并轻、中度SUI患者,比较患者LSC手术前后POP评价体系(POP-Q)各指示点、盆底功能问卷排尿不适量表(UDI-6)和尿失禁影响问卷简表(IIQ-7)问卷评分、盆底超声指标和尿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31例患者均成功施行LSC,中位随访时间为22个月,术后随访均无失败或复发病例。手术前后POP-Q各指示点Aa、Ba、C、Ap、Bp点的位置得到显著改善(P0.05)。POP客观治愈率100.00%。手术前后的UDI-6和IIQ-7问卷评分术后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提示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盆底超声提示术后膀胱颈移动度(BND)和膀胱后角(RVA)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表明术后尿道高活动性降低。其中12例患者术后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功能性尿道长度、最大尿道压及最大尿道闭合压较术前上升(P0.05)。LSC术后SUI治愈率为82.76%。结论在LSC术后,SUI主观及客观指标均得到改善。因此,不建议在LSC同时对轻、中度SUI患者行预防性抗SUI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查孕妇外周血清胎儿血红蛋白(HBF)、α1-微球蛋白(A1M)、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nt-1)、胎盘生长因子(P1GF)以及尿液中α1-微球蛋白(u—A1M)在正常妊娠组和子痫前期(PE)组的表达差异,探讨其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3例正常妊娠孕妇、50例子痫前期孕妇(N轻度=20例、N重度=30例)外周血清中HBF、A1M、sFlt-1、P1GF以及尿液A1M水平,计算sFlt—1/P1GF比值,应用logistic回归和接受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指标单独及联合应用对子痫前期的诊断价值。结果子痫前期组血清HBF、AIM、sFlt-1、sFlt-1/P1GF比值以及尿液A1M水平均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子痫前期组PlGF水平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血清HBF、A1M、sFlt-1、P1GF、sFlt-1/P1GF比值以及尿液A1M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794,0.805,0.690,0.754,0.801,0.648。指标联合后AUC增大,敏感度和特异度更佳。结论HBF、A1M、sFlt—1、P1GF可能参与了子痈前期的发病机制,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子痫前期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非辅助生殖妊娠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双胎发生先天性心脏病(CHD)的风险。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4-01~2019-12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新生儿,其中单胎6 107例,双绒毛膜双羊膜囊(DCDA)双胎834例,MCDA双胎590例,MCDA双胎合并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84例。比较分析四组的CHD发生率和相对危险度,以及四组CHD患者的发病类型。结果 单胎组、DCDA双胎组、MCDA双胎组及MCDA双胎合并TTTS组的CHD发生率分别为3.01%、2.88%、5.08%和21.43%,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676,P=0.000)。以单胎组为参照,MCDA双胎组和MCDA双胎合并TTTS组发生CHD风险是单胎组的1.69倍和7.11倍;以DCDA双胎组为参照,MCDA双胎组和MCDA双胎合并TTTS组发生CHD风险是DCDA双胎组的1.77倍和7.45倍。单胎组CHD类型以室间隔缺损(39.67%)和其他类型CHD(35.33%)为主;DCDA双胎组以室间隔缺损为主(66.67%);MCDA双胎组和MCDA双胎合并TTTS组以其他类型CHD为主(46.67%,44.44%)。结论 MCDA双胎,尤其是MCDA双胎合并TTTS发生CHD的风险较高,临床医师在对这类患儿诊疗时应注意C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Extracts from rabbit skin inflamed by the vaccinia virus can relieve pain and promote repair of nerve injury. The present study intraperitoneally injected extracts from rabbit skin inflamed by the vaccinia virus for 3 and 4 days prior to and following intrathecal injection of bupivacaine into pregnant rats. The pain threshold test after bupivacaine injection showed that the maximum possible effect of tail-flick latency peaked 1 day after intrathecal injection of bupivacaine in the extract-pretreatment group, and gradually decreased, while the maximum possible effect in the bupivacaine group continued to increase after intrathecal injection of bupivacaine. Histological observation showed that after 4 days of intrathecal injection of bupivacaine, the number of shrunken, vacuolated, apoptotic and caspase-9-positive cells in the dorsal root ganglion in the extract-pre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the bupivacaine group.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extracts from rabbit skin inflamed by the vaccinia virus can attenuate neurotoxicity induced by intrathecal injection of bupivacaine in pregnant rats, possibly by inhibiting caspase-9 protein expression and suppressing nerve cell apoptosis.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围绝经期妇女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来深圳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就诊,并诊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口头宣教的对照组和进行围绝经健康教育、运动指导、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等护理干预的实验组。干预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的体质指数(BMI)、绝经症状评分、缺血性心血管疾病(ICVD)10年发病危险评估、踝肱指数(ABI)、总胆固醇、甘油三脂、血压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干预治疗1年后绝经症状评分、ICVD评分、血压、总胆固醇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没有明显改变。结论通过对围绝经期妇女采取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减轻患者的围绝经期症状,同时使ICVD评分、血压、总胆固醇均下降,从而降低围绝经妇女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