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导管封堵术主要用于治疗先天性心脏病间隔缺损,也用于其他心内或心外异常分流,如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封堵器植入后感染性心内膜炎(IE)非常罕见,资料较完整者仅有18例报道,但是一旦发生则非常严重,随着经皮封堵装置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该类并发症须引起足够重视,甚至对封堵术前、术中及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方案也可能需要重新评价。本文对封堵器植入后IE的初步认识及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21岁,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咯血,并有右侧胸痛,此后偶有咳嗽、痰中带血,为红色血丝.于1年前出现活动时气喘、胸闷,休息后缓解,并再次出现右侧胸部疼痛,逐渐加重,活动渐少.1个月前症状加重,休息时亦有胸闷,偶有头晕、晕厥、痰中带血.体检:双肺呼吸音低,坐位呼吸,伴双下肢水肿.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肾滑膜肉瘤及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滑膜肉瘤(primary renal synovial sarcoma,PRSS)及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像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PRSS的临床、影像、病理、免疫组织化学以及术后随访资料,结合文献探讨PRSS及其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像学征象与临床和病理表现间的关系。结果 CT像上呈不均匀强化的囊实性肿物,大小约10.7 cm×12.3 cm×15.5 cm,肿块外缘可见出血;腰大肌受累;腹膜后未见淋巴结,双肺未发现转移病灶。超声探及右肾回声不均包块,边界略清,内中强回声和多发囊性回声区,多分隔,肿瘤内"星点"状血流信号。镜下瘤细胞呈"梭"形、束状排列,细胞异型,可见核分裂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波形蛋白(Vimentin)、CD99、癌基因(Bcl-2)阳性,细胞角蛋白(CK)阴性。术后随访出现局部复发及肺转移,术8个月后死亡。结论 PRSS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预后差,其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确诊需依靠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和SYT-SSX融合基因检测。CT在诊断肿瘤良恶性、肿瘤分期和随访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壁内血肿(IMH)是局限于主动脉壁的出血,与主动脉夹层(AD)、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PAU)合称为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本文主要对IMH的流行病学、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detector row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DCTA)及后处理技术在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transluminal stent-graft placement,TSGP)术后随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1例接受TSGP主动脉疾病患者,包括:Stanford B型夹层13例,真性动脉瘤3例,假性动脉瘤2例,弓降部穿透性溃疡1例,胸主动脉瘤合并局限性夹层1例,胸主动脉瘤合并Stanford B型夹层1例,术后采用MDCTA进行随访,平均随访13个月(1~24个月)。采用轴位图像与多种重建图像相结合来显示支架形态、术前术后主动脉管腔情况的变化和有无并发症。结果:13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置入后:所有患者均真腔扩大,假腔减小或消失并伴血栓形成,支架未发现移位或断裂;共3例(14%)随访中发现内漏,1例Ⅱ型内漏,建议随访观察;1例术后8个月复查新发现支架近端Ⅰ型内漏,密切随访2个月后患者出现胸痛,复查CT内漏增多,转外科治疗。1例腹主动脉瘤术后1月复查发现Ⅲ型内漏。所有患者介入术后CT随访图像均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结论:MDCTA对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后随访较其他检查手段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能及时观察术后疗效、发现并发症,对主动脉疾病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后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许波  张爱娜  刘增强 《中外医疗》2009,28(28):149-149
目的探讨彩色多善勒对股动脉穿刺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意义。方法以超声及彩色多普勒对股动脉穿刺患者进行检查。结果个别患者股动脉穿刺术后形成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股动脉穿刺术后并发症——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较为实用的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6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成功行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的患者,包括: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分CP组和非CP组。对两组的平均住院日、住院总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及病案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99名患者(男203/女396)成功接受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CP组408例(PDA126例、ASD166例、VSD116例),非CP组191例(PDA52例、ASD83例、VSD56例)。CP组各病种平均住院日均明显缩短(P〈0.05);PDA和ASD患者住院总费用明显下降(P〈0.05),但VSD总费用无明显降低(P=0.518)。两组整体并发症率无差异(P=0.897),CP组甲级病案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0.001)。结论临床路径是改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医疗管理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高尿酸血症(HUA)不仅是痛风的主要致病因素,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调查证实HUA还与心脑血管疾病存在相关性。HUA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进程中起直接和(或)间接作用,大多数研究表明HUA是CAS、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HUA与高血压、代谢综合征(MS)、糖尿病及脂代谢异常密切相关;HUA与MS各指标间存在密切联系,HUA可能是糖代谢紊乱、血脂代谢异常的一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9.
张维明  王明杰  李刚 《中外医疗》2016,(26):178-181
目的:探讨腹部局限型Castleman病的CT、MRI影像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进入该院的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局限型腹部Castleman病的影像学资料,6例采用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方式,其中4例病例采用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方式,仅1例采用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7例病理类型均为透明血管型,4例位于肠系膜,3例位于腹膜后。 CT平扫表现为单发的类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肿块,在增强扫描可见动脉期显著强化,而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现出持续强化,表现出来的强化方式与大血管相似,其中4例病灶周边可见增粗的血管影,2例动脉期病灶内可见裂隙状低密度区,门静脉期及延迟扫描低密度区逐渐缩小;采用MRI检查方式共检查5例病例,均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在增强扫描方面与CT有一定的相似性。结论临床中关于局限型Castleman病比较少见,但是影像学上具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性表现,能够避免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与磁共振成像(MRI)在评估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左室重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4月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就诊的71例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心动图和心脏MRI检查。以临床最终确诊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超声心动图、心脏MRI对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左室重构的诊断效能,比较左心室构型异常组与左心室构型正常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参数。结果:71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临床最终确诊左心室重构45例,未出现左心室重构26例。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左室重构的灵敏度为95.56%(43/45)、特异度为73.08%(19/26)、准确率为87.32%(62/71)均高于心脏MRI诊断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左室重构的91.11%(41/45)、61.54%(16/26)、80.28%(57/7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构型异常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和晚期峰值流速比值(E/A)高于左心室构型正常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左心室构型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