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肌做功指数(myocardial performance index,MPI,又称Tei指数)在评价蒽环类药物(anthracy-cline,ATC)对肿瘤患者心功能早期损害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定并比较50例肿瘤患者ATC化疗前和化疗后6个月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Tei指数参数。结果Tei指数各相关参数显示ATC化疗后左、右心室等容舒张时间(IRT、IRT′)较化疗前明显延长(P<0.05);左、右心室等容收缩时间(ICT、ICT′),左室及右室射血时间(ET、ET′)较化疗前无显著性差异,但左、右心室Tei指数较化疗前有显著性增加(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在化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仅14例(28%)患者化疗后出现常规左室舒张功能指标异常,其中4例(8%)同时并发右心室舒张功能指标异常。结论Tei指数能更早、更敏感地评价ATC对肿瘤患者心脏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时间-空间相关成像(STIC)技术在评估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左室容积及左室收缩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46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GDMⅠ组)和血糖控制不佳组(GDMⅡ组),另选同期12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运用STIC技术采集各组胎儿心动周期图像,通过虚拟器官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进行后期脱机分析,获取容积参数,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计算左室每搏心输出量(LV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心输出量(LVCO),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GDMⅠ组胎儿LVSV、LVEF及LVCO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DMⅠ组胎儿LVEDV、LVESV较对照组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DMⅡ组胎儿LVEDV、LVESV、LVSV、LVEF及LVCO均较对照组和GDMⅠ组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TIC技术可有效评估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左室容积变化,进而评估胎儿左心整体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对胎儿左心室功能影响的临床价值。方法采集并存储65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胎儿和65例正常对照组胎儿的动态标准四腔心切面图像,利用VVI软件测量左心室心肌长轴方向运动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4+0周后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组收缩期峰值应变(S)、应变率(SRs)和舒张期应变率(SRd)均明显减低(P<0.05),28+0周后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组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期峰值速度(Vd)均明显减低(P<0.05)。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组Vs、Vd均随孕周的增加而增大(P<0.05),而S、SRs和SRd随孕周增加差异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胎儿心功能在孕期已发生改变;VVI技术可敏感地检测出其左心室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杨丽玲  姜志荣  苏虹 《心脏杂志》2018,30(1):81-084
目的 探讨时间-空间相关成像(spatio-temporal image correlation,STIC)技术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心功能的临床应用。方法 运用STIC技术采集110例正常孕妇胎儿及84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孕妇胎儿心动周期图像,通过VOCAL功能获得容积参数,包括左、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RVEDV),左、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RVESV),计算出左、右心室每搏量(LVSV、RVSV),左、右心室射血分数(LVEF、RVEF),左、右心室心排出量(LVCO、RVCO)。根据孕妇高血压严重程度及临床症状分为:PIH I组(孕妇血压轻度升高或轻度子痫前期):即孕妇妊娠20周后第1次出现血压升高,140/90 mmHg≤血压值<160/110 mmHg(1 mmHg=0.133 kPa),间隔6 h以上,至少出现过两次,尿蛋白弱阳性;PIH II组(重度子痫前期):血压≥160/110 mmHg,和(或)尿蛋白阳性或者强阳性(++),或伴有微血管溶血、神经系统及肺水肿等症状。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PIH I组胎儿左、右EDV、ESV、SV、EF、CO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与对照组、PIH I组相比,PIH II组胎儿的左、右EDV、ESV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IH II组胎儿的SV、EF、CO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STIC技术可以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病胎儿心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胎儿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心内强回声灶(EIF)进行检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对1172例中、晚期妊娠的胎儿进行检查,对检出的胎儿心内强回声灶记录其分布、大小、数量及有无心脏异常等资料,并追踪随访。结果共检出EIF胎儿48例,检出率4.1%,其中40例(83.3%)仅位于胎儿左心室;4例(8.3%)位于胎儿右心室;另4例(8.3%)同时出现于左心室和右心室。48例胎儿均不伴有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心律失常或其他畸形。随访中,胎儿EIF可自行消失。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测胎儿EIF多为一过性的,对于发现胎儿EIF者不应作为终止妊娠的指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测高危妊娠对胎儿心脏影响的临床研究.方法 应用Philips Sonos-7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580例孕龄在20~40周的高危妊娠孕妇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将产前超声检查与胎儿尸检或分娩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进行对照.同时检测孕龄在20~40周无明显高危妊娠因素的孕妇760例,作为平行对照组.结果 检出88例心脏异常,先天性心脏畸形52例,先心病检出率为3.8% ,其中高危组45例,先心病检出率为7.8% ;对照组7例,检出率为0.9% .另外发现左室腔内强回声6例,心包积液7例,产后复查均消失;三尖瓣反流23例.结论 超声心动图在检测胎儿心脏畸形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或单纯性心包积液或单纯性少量三尖瓣反流或单纯心脏内有点状强回声,不能作为终止妊娠的指标;对高危妊娠孕妇应及早行常规胎儿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  相似文献   
7.
循证医学在临床超声实践中的应用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性,45岁,因“不孕18年”来本院就诊。病史采集:18年前曾行中孕引产,后不孕。经多次检查、治疗(经腹超声检查、输卵管通液等)及人工授精一次,曾多次见宫腔内似有异物,未处理。近年反复发热、脓性白带,按妇科炎症及不孕治疗无效。其丈夫检查无异常。本院门诊宫腔镜检查示:宫口大量脓液,宫腔内见一金色物,质硬(图1,请见本期光盘)。妇科阴道超声检查示:宫腔内一5.0cm×0.4cm.双管状物异物,壁薄、光滑,上达宫底,下至宫颈内口。CDFI:未探及血流信号(图2,请见本期光盘)。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宫腔镜探查并取异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双源CT(DSCT)探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ing,MB)与该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DSCT对500例可疑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HD)和体检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由3位CT诊断医师独立判断并在结果一致时确定前降支MB,测量MB长度、厚度。将所有病例分为前降支MB组和非MB组,利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联合观察前降支钙化及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利用Circulation软件QCA工具测量前降支由于斑块所致的狭窄率,比较MB组与非MB组的平均狭窄程度以及钙化、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统计分析MB近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MB的长度及厚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500例受检者中冠状动脉CTA发现前降支MB 135例(27%)。MB组钙化及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分别为38.5%和53.3%,非MB组钙化及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分别为32.3%和46.3%,MB组与非MB组的平均狭窄程度分别为(45.6±21.2)%和(45.7±22.2)%,两组之间钙化的发生率、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平均狭窄程度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25;P=0.16;P=0.99),MB近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MB的长度及厚度间相关性均不明显(r=-0.03,P=0.83;r=-0.10,P=0.42)。结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MB的存在并没有显著增加该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粥样硬化斑块的总体发生率,MB近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MB的长度及厚度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病人,男,53岁,2009年4月出现右下肢活动不灵,走路拖沓。脑CT检查左侧额叶见一卵圆形稍低密度灶,周围见轻度低密度水肿带。MRI检查左侧额叶见一约2.3cm×1.1cm大小的稍不均匀等信号结节(图1A),静脉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后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周围见轻度水肿区(图1B);  相似文献   
10.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技术对脑损伤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其作用途径尚需讨论。目的:观察脑缺血模型大鼠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皮质及海马区Bcl-2和Bax的表达变化,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颅内的移植抑制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机制。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研究所。材料:选用雄性成年Wistar大鼠24只,体质量180~240g,由山东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损伤移植组,每组8只。溴脱氧核苷尿嘧啶(BrdU,Sigma公司);TUNEL试剂盒,Bcl-2,Bax抗体试剂盒购自北京中山生物工程公司。方法:实验于2005-04/2006-09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研究所完成。损伤组和移植组大鼠采用颈外动脉线栓法建立脑缺血模型,移植组大鼠造模成功7d后在脑皮质和纹状体区注射浓度为2×10~(12)L~(-1)的原代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造摸成功后7和14d进行TUNEL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脑皮质、海马区神经元凋亡和Bcl-2,Bax表达的变化。结果:①神经元凋亡情况:造模成功后7d,对照组来发现凋亡细胞,移植组凋亡细胞的数量少于损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②Bcl-2和Bax表达:造模成功后14d,损伤组大鼠皮质和海马区Bcl-2阳性神经元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和移植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损伤组大鼠皮质和海马区Bax阳性神经元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和移植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 01)。结论:大鼠脑缺血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促进Bcl-2表达并抑制Bax表达,从而减少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