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莉  谢艾伶 《大家健康》2016,(12):274-274
帕金森(PD)作为神经内科一种常见疾病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患者在发病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和生活障碍,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如何提高患者的日后生活质量一直是神内的研究重点[1],本文旨在研究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使用Orem自护理论在退化反应中的作用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赵磊 《医学临床研究》2016,(8):1477-1479
[目的]综合评估吡贝地尔与美多芭单独给药治疗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的预后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4例早期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32),A组应用吡贝地尔治疗,B组应用美多芭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多巴胺转运体-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TRODAT-SPE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99m Tc-TRPDAT-1特异性摄取值、帕金森病量表(UPDRS)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个月和治疗10个月后,两组的UPDRS均显著降低,且A组治疗6个月、治疗10个月时的UPDRS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患者受累肢体同侧及对侧的99mTc-TRODAT-1特异性摄取值降低百分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的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0.63%、90.63%,均显著高于B组的25.00%、65.62%(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75%,显著低于B组的31.25%(P <0.05).[结论]在早期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中,单独服用美多芭会加快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促使病情恶化,而吡贝地尔不会对患者预后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老年患者基于流程化沟通模式的健康教育下进行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探讨此模式对此类患者监测成功率及主动配合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9月因疑似癫痫、脑炎等疾病需在遂宁市中心医院接受VEEG监测的患者118例进行研究(患者年龄61~73岁;男54例,女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59例。A组行常规护理,B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基于流程化沟通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监测成功率、负性情绪、主动配合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B组脑电监测总成功效率为86.44%,显著高于A组的76.27%(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维度得分均显著下降,但B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B组患者主动配合率、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基于流程化沟通模式的健康教育较常规护理能显著提高老年患者VEEG监测成功率,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主动配合率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使用系统评价方法评估对氧磷酶(paraoxonase,PON)基因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以发现合格研究,使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评价纳入研究质量,采用随机或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合并比值比(odds ratio,OR),使用Q检验评估研究之间的异质性,失安全系数、Egger's检验和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结果总共15项研究符合Meta分析纳入标准。所有研究NOS评分均为7分以上,纳入研究质量较高。共涉及4个位点,最多一个位点(PON1Q192R)涉及11项研究,累计病例2366例和对照2579例。结果显示,PON2 S311C多态性SS基因型降低了总人群AD发病风险(OR=0.82,95%CI:0.68~0.99,P=0.04)。没有发现其它遗传多态性与AD具有相关性。结论现有证据表明,PON2 S311C多态性与AD发病风险具有相关性,本结论亟待大样本重复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桃叶珊瑚苷(AU)对胶质母细胞瘤(GBM)细胞活力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将U87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AU低浓度组、AU中浓度组、AU高浓度组、Y-27632组、AU高浓度+Y-27632组。细胞计数器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波形蛋白(Vimentin)、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ROCK)1、ROCK2表达。构建GBM裸鼠模型,随机分为裸鼠对照组、AU组、Y-27632组、AU+Y-27632组,测量肿瘤质量与体积,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组织RhoA、ROCK1、ROCK2蛋白表达。[结果] GBM细胞活力随着AU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P<0.05),选择U87作为后续实验细胞,选择10、25、50μmol/L浓度作为AU后续实验浓度。与对照组比较,AU低、中、高浓度组和Y-27632组细胞活力、迁移和侵袭细胞数、MMP2、MMP9、N-cadherin、Vimentin、RhoA、ROCK1、ROCK2表达显著下降,凋亡率、E-cadherin表达显著升高(P<0.05),其中高浓度AU和Y-27632组共同处理的细胞变化更显著(P<0.05)。AU和Y-27632均能抑制移植瘤质量和体积,降低RhoA/ROC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P<0.05)。[结论] AU能抑制GBM细胞活力、迁移侵袭和EMT,促进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RhoA/ROC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肿瘤患者应用神经内镜辅助颅底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2020年3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80例脑肿瘤患者纳入研究,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采用神经内镜辅助颅底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及常规颅底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干预。分析两组脑肿瘤切除率、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炎性因子水平、术后并发症、脑神经损害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脑肿瘤切除率(87.50%,35/4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NIHH、ADL评分(22.37±3.31、58.33±8.52)及炎性因子水平(22.31±5.49、8.28±2.39、5.76±1.09)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脑神经损害及复发情况(2.5%、2.5%、2.5%)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肿瘤患者采用神经内镜联合颅底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极高,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药用炭对慢性肾功能衰竭( 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患者血磷水平及钙磷乘积的影响。方法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药用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纠正酸中毒、贫血,降血压,补钙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口服药用炭片剂4.5 g/d,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血磷及钙磷乘积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 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后治疗组血磷及钙磷乘积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 P<0.05)。结论药用炭治疗可明显降低CRF 患者血磷与钙磷乘积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院前急救过程中不同评分系统评估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价值,总结临床实践中院前急救评分方法的选择思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纳入117例院前急救中颅脑损伤患者,综合其临床指标,进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院前指数(PHI)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根据患者院内颅内出血发生情况、入院后90 d内死亡情况评价其病情及预后,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EWS、PHI、GCS评分评估患者颅内出血、入院后90 d内死亡的效能。结果 117例患者中,共有41例(35.04%)院内检出颅内出血(硬膜下出血17例,硬膜外出血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13例(11.11%)患者住院期间或入院后90 d内死亡。颅内出血组、死亡组院前MEWS、PHI、GCS评分均分别高于未颅内出血组、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MEWS评分、PHI评分的升高以及GCS评分的下降,其颅内出血发生率、死亡率均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示,MEWS评分评估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及预后的灵敏度、特异性最高,其次为PHI、GCS评分。结论 M... 更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替罗非班与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在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确认替罗非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方便选取2013年2月—2016年3月因颅内动脉瘤破裂在该院住院治疗的患者313例,随机分成2组,A组155例,术前使用替罗非班进行预防性治疗;B组158例,术前使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进行预防性治疗,分析两组药物的疗效以及术后出血以及发生血栓栓塞的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颅内再出血事件6例(3.87%);发生血栓栓塞事件7例(4.52%).B组患者颅内再出血事件5例(3.16%),发生血栓栓塞事件12例(7.59%),两组颅内再出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血栓事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在预防性应用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手术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