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3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八宝灌肠方治疗脾虚湿蕴型慢性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2例慢性溃疡性直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治疗组予八宝灌肠方灌肠治疗,睡前保留灌肠;对照组予美沙拉嗪灌肠液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9.58%和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两组治疗后内镜下肠黏膜病变评分及炎症疾病活动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肠杆菌、肠球菌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乳酸菌、双歧杆菌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八宝灌肠方能改善慢性溃疡性直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优化肠道菌群结构、缓解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科学》2017,(20):124-126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对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患者清晨血压的影响。方法将60例辨证为痰湿壅盛证的2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遵医嘱予降压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中医护理。两组均予观察1个月,观察两组试验前后清晨血压的水平,并比较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疗效。结果试验后两组清晨血压均较试验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试验后清晨血压下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中医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患者清晨血压水平,并改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人群基本证型分布状况的内在规律,为脑出血的未病先防提供指导。方法:对10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痰证和风证为脑出血急性期最主要的证型,三证组合和虚实挟杂为脑出血急性期最主要的证型形式。结论:泉州地区ICH急性期人群的证型多样、病机复杂,应因地制宜对制定泉州地区脑出血急性期人群的辨证施治方法。实邪在导致ICH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应加强对具备脑出血危险因素同时临床表现风+痰+虚证人群的干预。  相似文献   
4.
肛瘘是肛肠科临床常见病和疑难病,目前手术是治疗肛瘘的主要方法,但因术后创口开放、肛管直肠解剖位置特殊、局部细菌多等因素导致术后创面愈合困难,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速度,因此在临床中提高肛瘘术后创面的愈合质量,是肛肠科医师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临床实践表明中医外治法在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文主要对近年来中医外治法在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以化瘀浊益肝肾法组成的瘀浊清颗粒对男性高血压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2例患高血压和勃起功能障碍(ED)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d+琥珀酸美托洛尔25mg(bid)+瘀浊清颗粒1包(rid)]和对照组4J0例[硝苯地平控释片30ms/d+琥珀酸美托洛尔25mg(bid)]。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性功能评估及安全性评估。结果: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为84.8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2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组勃起功能、性欲和总体满意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性交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除达到性高潮能力外,其余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疗程结束后,ED的发生率由25.50%增加到32.5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ED的发生率分别为26.18%和16.67%,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瘀浊清颗粒除降压疗效确切外,还能改善高血压患者的性功能,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温灸刮痧疗法对冠心病血瘀证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冠心病血瘀证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在常规心血管中西医治疗与护理基础上,联合实施温灸刮痧疗法;对照组28例,给予常规心血管中西医治疗与护理。连续治疗2周,观察分析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瘀证积分及舒适度量表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冠心病血瘀证病人临床症状、血瘀证积分及舒适度量表评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灸刮痧疗法不仅可以改善冠心病血瘀证病人临床症候群和舒适度,降低血瘀证积分,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斑块是脑血管病的常见病因,西药在预防及治疗颈动脉斑块上主要以他汀类药物为主,但经常因药物的不良反应,使许多患者无法坚持长期服药。中医中药从整体观念出发,以痰瘀同病、痰瘀同治为理论基础,既能减轻血管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又能调节脂质代谢,减少颈动脉斑块的个数,缩小颈动脉斑块的面积,从而有助于减少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直肠炎是指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炎症仅局限于直肠的一种疾病,病因不明,可能与免疫、感染等因素有关。病变主要累及直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伴有糜烂和浅表溃疡,可向上扩展至结肠。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中医认为溃疡性直肠炎的基本病因在脾,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不足可致脾之气机失调,升降失司,水湿停滞留于脾胃。脾虚则湿蕴;脾虚而致泻。因此无论此病处于活动期还是缓解期,健脾化湿应贯彻始终。在治疗上,以益气健脾、清热化湿、凉血化瘀、攻补兼施为要。八宝灌肠方具有抗菌、消炎、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能够防治肠道感染;同时具备消除肿痛、止血的作用,从而改善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促进肉芽生长,加速溃口愈合。文章通过案例分享探讨溃疡性直肠炎病因病机及治法,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探讨“蠲痹益颈方”治疗风寒湿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风寒湿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试验组予自拟方“蠲痹益颈方”治疗,对照组予以“颈复康颗粒”治疗。观察4个时间节点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简称 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Neck Disability Index,简称 NDI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治疗前的观察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及治疗2周后随访两组患者的VAS评分、NDI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各自进行组间比较,得出蠲痹益颈方及颈复康颗粒均能缓解风寒湿型颈椎病患者疼痛、改善患者颈部障碍及颈肩部症状(P<0.05);蠲痹益颈方在治疗风寒湿型颈椎病方面其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颈部功能障碍及颈肩部症状方面疗效要优于颈复康颗粒(P<0.05);蠲痹益颈方能够有效治疗风寒湿型颈椎病。结论 蠲痹益颈方在缓解风寒湿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颈部功能障碍及颈肩部症状方面的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代谢综合征(MS)痰证、非痰证患者及健康人外周血中CELSR2基因CpG位点DNA甲基化水平,初步探索MS痰证形成的表观遗传学机制。方法 收集MS患者,运用证素辨证法筛选MS痰证、非痰证患者各27例,并以27名健康人为对照。理化指标检测包括: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身体重指数(BMI)、腰围(WC)、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MethylTarget方法检测CELSR2基因启动子区41个CpG位点的DNA甲基化水平。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MS痰证、非痰证组中SBP、DBP、BMI、WC、FPG、TG升高而HDL-C降低(P<0.01);与MS非痰证组比较,MS痰证组中DBP、BMI、WC、FPG、TG升高(P<0.05)。与健康组比较,MS非痰证组中CpG28、CpG34 DNA甲基化水平降低(P<0.05),MS痰证组中CpG24、CpG34 DNA甲基化水平降低(P<0.05);与MS非痰证组比较,痰证组中CpG20、CpG24、CpG34 DNA甲基化水平降低(P<0.01)。与健康组比较,MS患者吸烟、饮酒人数较多(P<0.01);与MS非痰证组比较,痰证组饮酒人数增多(P<0.05)。与CELSR2基因CpG34甲基化率正常比较,低甲基化发生MS痰证的风险是其4.14倍(95%CI:1.25~13.70,P<0.05);与未饮酒相比,饮酒发生MS痰证的风险是其3.55倍(95%CI:1.07~11.82,P<0.05)。结论 DBP、BMI、WC、FPG、TG升高可能使MS痰证形成的风险升高,CELSR2基因CpG34位点的DNA低甲基化可能是MS痰证形成的表观遗传学基础,饮酒是MS痰证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