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黄斑水肿以气机功能失调为本,且与肝、脾、肾关系密切,血瘀与水湿贯穿疾病发展始终。故以气血水同治为治则,针对血瘀、水湿滞留,以活血、利水、渗湿等为法;针对病变所在辨证施治,治以疏肝、健脾、补肾,可取得较好疗效。附医案二则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统计分析新冠肺炎恢复期艾灸组方规律及选穴特点。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系统收集了2020年7月31日前发表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艾灸诊疗方案,并建立了艾灸处方数据库,采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24.0、SPSS Modeler、Excel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总结证型频次、穴位频次、穴位归经、艾灸方式、特定穴频次、经穴分布规律,分析关联规则。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艾灸处方30首,共涉及证型3种,分别是肺脾气虚证、肺胃阴虚证、气阴两虚证;共涉及穴位31个,高频穴位6个;穴位主要归于膀胱经、任脉、督脉、胃经、脾经、大肠经、肺经;温和类艾灸方式出现的频次较高,占艾灸方式比为94.74%,而强刺激类艾灸方式出现的频次较少,占5.26%;特定穴占经穴比为74.19%,其中交会穴频次为60次,背俞穴频次为25次,五腧穴频次为24次,募穴频次为31次;四肢部穴数为11个(35.48%),躯干部穴数为17个(54.84%)。通过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穴位组合为神阙、中脘、肺俞、关元、大椎、足三里。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艾灸治疗的核心穴位组合为神阙、中脘、肺俞、关元、大椎、足三里。对恢复期艾灸穴位进行共性探讨,在共性穴位基础上辨证论治,可使患者更快恢复,更早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3.
早泄(PE)是成年男性常见的一种性功能障碍,发病率达29%,不仅影响生活质量,严重者可影响夫妻感情,造成夫妻感情破裂。中医认为心与肾功能失常,会引起早泄问题。主要证型有肾气不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心脾两虚。治疗上宜采用补肾固精、泻火坚阴,补肾涩精、交通心肾、补益心脾等方法,可分别选用金锁固精丸加桑螵蛸、人参,三才封髓丹合二至丸,天王补心丹加减或交济汤及归脾汤加减。  相似文献   
4.
逸病是指安逸少劳、过食肥甘厚味所致之病。张崇泉教授提出, 逸病病位多在脾, 以三焦不和、虚火上炎为基本病机, 常兼痰湿、瘀血之邪。张老善于借助脏腑间的功能联系而辨证施治, 认为逸病湿瘀之邪, 从中上二焦分候论治, 其中痰湿蕴脾者, 可借胆气升发之性助脾气升清之能, 予升清宣湿饮;痰湿蕴肺者, 可借心阳温煦之性宣散水湿, 借肾阳下通水道, 予温阳宣湿饮。逸病虚火上炎者, 当中下二焦分部论治, 其中中气不足、阴火不固者, 予扶土潜阳饮;脾胃虚弱, 气血化生不足, 导致心血失养、虚火内生者, 予生血潜阳饮;脾阴不足, 阴性之精微化生不足所致虚火上炎者, 予益阴潜阳饮;下焦腑气不通, 逆气携中焦浊热上扰所致虚火上越者, 予通下潜阳饮。临床中常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