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青少年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的CT及MRI影像表现特点,研究其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以提高CT、MRI在青年室管膜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筛选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术前行MRI、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42例患者中Ⅱ级者10例,Ⅲ级者32例,CT及MRI影像学检查明确Ⅱ级者8例,Ⅲ级者28例,另有4例无法确定,影像学检查分级评价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及MRI影像中,42例均为颅内囊实性占位病变,其中25例囊变位于病灶周边.MRI示42例病灶囊性部分呈长T1与长T2表现,实性为不均匀等T1、等T2信号,DWI表现为中高信号;CT检查实性病变为稍高密度,增强扫描33例呈不均匀及分房分隔样强化,9例实性部分强化较均匀,囊壁均可见环形强化;脑水肿影像评估无明显水肿及轻度16例,中度10例,重度15例,表示脑水肿及水肿程度与病理分级并无相关性,不对病理分级产生影响.结论 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患者术前行CT及MRI检查对评估其病理分级及具体病情具有一定意义,对临床手术治疗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聂忠仕  何二霞  乔锡财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2):1610-1611,1614
目的:探讨泪囊肿瘤的螺旋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1例泪囊肿瘤患者行轴位和冠状位CT扫描,结合手术病理分析其CT表现。结果:11例中泪囊癌3例,泪囊混合瘤1例,泪囊炎性假瘤2例,泪囊囊肿5例,其中3例合并感染。结论:螺旋CT扫描能很好地显示泪囊肿瘤的形态、大小、范围及其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结合临床,能初步确定病变性质,对临床诊疗提供重要图像依据。  相似文献   
3.
胃右动脉起源变异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胃右动脉起源变异在肝细胞癌介入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对7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行64层螺旋CT肝脏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采用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技术,追踪重建显示胃右动脉的起源与肝动脉的关系,并与血管造影结果对比。结果在7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中,VR及MIP清楚显示胃右动脉起源者43例,显示率为59.8%。胃右动脉起源于肝固有动脉19例,肝左动脉17例,胃十二指肠动脉4例,肝右动脉2例,肝总动脉1例。三维重建结果显示与血管造影一致。结论胃右动脉起源变异多发自肝左动脉,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可提供胃右动脉血管影像资料,对介入治疗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背景:先天性心脏病心外结构异常的超声诊断受范围限制影像学检查缺乏整体观,而多层螺旋CT检查具有直观、准确显示整体的优势。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成像评价先天性心脏病心外结构异常图像质量与伪影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先先天性心脏病患者23例,按5级评分法分析术前心脏CT图像质量,比较CT、超声心动图及手术结果。 结果与结论:①大于6岁年龄组CT图像质量优于小于6岁年龄组,有心电门控模式的图像优于无心电门控模式。②23例心外结构异常共41处,三维螺旋CT、超声心动图及二者联合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7.56%,72.97%及100%,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1),说明螺旋CT诊断范围较超声心动图广,心外血管结构异常诊断准确率高,二者结合效果更好。容积再现成像较多平面成像能更准确显示心外结构异常(P < 0.01);最小密度投影成像仅适用于气管支气管结构异常诊断,表明不同的螺旋CT后三维处理成像技术对不同种类先天性心脏病心外结构异常有不同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81岁,因阵发性腹痛伴腹胀2d于2012年2月9日入院,入院时无尿频、尿急、血尿,查血常规:白细胞19.5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7.5%;尿常规:尿隐血(+),尿红细胞13 ~ 15/HP,尿白细胞25~ 30/HP,葡萄糖4.5 mmol/L,尿葡萄糖阴性.入院后诊断为肺感染、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肠梗阻.急查腹部X线平片示:盆腔内显示膀胱影增大,周围透亮气体影环绕,呈"气抱球样"改变(图1),暂考虑气肿性膀胱炎,为明确诊断,进一步CT检查示:膀胱壁内及膀胱壁外周见气体带环绕,呈串珠样,内外缘毛糙,呈"气抱球样"(图2).腹部平片及CT均发现膀胱壁内低密度气体影,诊断为气肿性膀胱炎.根据病例资料均提示为泌尿系感染,因此临床诊断符合气肿性膀胱炎.经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抗感染,奥美拉唑钠抑酸等治疗15 d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复查膀胱壁内气体消失.最后明确诊断为气肿性膀胱炎.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应用相对无创的多排螺旋CT来替代有创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评价肾脏移植手术中肾脏解剖及功能情况,主要集中在16排螺旋CT及以下机型,鲜有关于64排螺旋CT应用在肾脏移植中的报道.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肾脏移植手术中供者肾脏及受者肾脏的检查价值.方法:对7例拟自愿捐献一侧肾脏给其亲属进行活体肾脏移植的供者肾脏及6例接受了肾脏移植的受者肾脏进行了CT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增强扫描,并对增强扫描各期进行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技术、最大密度投影及曲面重建等三维后处理.结果与结论:7例供者CT血管造影显示左右肾均为1条肾动脉者4例;左肾2条肾动脉,右肾1条肾动脉者1例;左肾3条肾动脉,右肾两条肾动脉者2例;所有供者左右肾均见1条肾静脉及1套肾盂输尿管.MPR重建显示左肾囊肿1例,CT尿路造影显示双肾功能均未见异常,与手术对照,符合率100%.6例受者中CT血管造影显示6例移植肾动脉、静脉及输尿管吻合口均未见狭窄及内瘘,其中4例移植肾大小形态及密度正常,增强扫描动脉期皮质髓质分界清晰,皮质CT值均在150 HU以上,静脉期肾脏实质强化均匀,CT尿路造影显示肾脏泌尿功能正常;2例移植肾增强扫描动脉期皮质髓质分界不清,皮质CT值均小于100 HU,静脉期肾脏实质强化较弱,延迟10 min扫描仅见少量对比剂排泄,经过肾脏穿刺确诊为排斥反应.结果表明,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完成对肾实质、肾血管以及泌尿系统的综合评价,可作为肾脏移植前后评价肾脏解剖及功能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合并穿孔属于急性胆囊炎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也是腹部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临床发病率高达10%~([1,2])。若患者及时诊治且医护人员操作处理得当,治愈率也可达80%以上~([3])。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合并穿孔患者若未及时诊治,其病死率达70%以上~([4,5])。螺旋CT具有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等特点,并且其三维重建技术与平扫等功能可以分辨细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logistic回归模型在CT基础上对于急性肺栓塞右心功能不全的临床价值。 方法:抽取海南省农垦总医院放射科急性肺栓塞右心功能不全患者8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超声心动图PASP统计结果,将患者分为RVD(+)和RVD(-)两组,分析急性肺栓塞右心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各因素和logistic回归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栓塞指数、RV、LV、主肺动脉干、奇静脉、CS为急性肺栓塞右心功能不全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栓塞指数、主肺动脉干、CS为急性肺栓塞右心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栓塞指数、主肺动脉干、CS参数ROC曲线下面积比较,logistic回归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71,大于栓塞指数、主肺动脉干、CS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ogistic回归模型在CT基础上对于急性肺栓塞右心功能不全的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背景:目前应用相对无创的多排螺旋CT来替代有创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评价肾脏移植手术中肾脏解剖及功能情况,主要集中在16排螺旋CT及以下机型,鲜有关于64排螺旋CT应用在肾脏移植中的报道。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肾脏移植手术中供者肾脏及受者肾脏的检查价值。 方法:对7例拟自愿捐献一侧肾脏给其亲属进行活体肾脏移植的供者肾脏及6例接受了肾脏移植的受者肾脏进行了CT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增强扫描,并对增强扫描各期进行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技术、最大密度投影及曲面重建等三维后处理。 结果与结论:7例供者CT血管造影显示左右肾均为1条肾动脉者4例;左肾2条肾动脉,右肾1条肾动脉者1例;左肾3条肾动脉,右肾两条肾动脉者2例;所有供者左右肾均见1条肾静脉及1套肾盂输尿管。MPR重建显示左肾囊肿1例,CT尿路造影显示双肾功能均未见异常,与手术对照,符合率100%。6例受者中CT血管造影显示6例移植肾动脉、静脉及输尿管吻合口均未见狭窄及内瘘,其中4例移植肾大小形态及密度正常,增强扫描动脉期皮质髓质分界清晰,皮质CT值均在150 HU以上,静脉期肾脏实质强化均匀,CT尿路造影显示肾脏泌尿功能正常;2例移植肾增强扫描动脉期皮质髓质分界不清,皮质CT值均小于100 HU,静脉期肾脏实质强化较弱,延迟10 min扫描仅见少量对比剂排泄,经过肾脏穿刺确诊为排斥反应。结果表明,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完成对肾实质、肾血管以及泌尿系统的综合评价,可作为肾脏移植前后评价肾脏解剖及功能的较好方法。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射线计算机;后处理;肾移植;三维重建;排斥  相似文献   
10.
患儿,女,3岁.因体检发现右侧异位肾积水3个月于2009年10月26日入院.查体:右下腹8 cm×5 cm不规则肿块,边界清,移动度小,无触痛.B超检查未探及右肾,右下腹见约8 cm×5 cm混合回声肿块,肿块右下部分见约35 mm液性暗区,提示右肾异位合并积水.CT泌尿三维成像(CTU)检查显示:右肾位于右侧腹盆交界部,肾门中下部见4根输尿管,向下汇成一根总输尿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