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0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近年来对68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主、被动功能训练并配合全面康复护理,有效地降低了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地提高了患者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家庭赋权方案在肺癌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6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7-12月住院的45例患者分配至对照组,2019年1-6月的患者45例分配至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家庭赋权方案进行干预。采用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调查表、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照顾者准备度量表比较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过程中,试验组获得44份有效问卷,对照组获得42份有效问卷;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照顾者积极感受、准备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家庭赋权方案可以提高肺癌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的依从性,还可以提高照顾者的积极感受和照顾准备度,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王晓青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2S):102-103,165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在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在我院实施局麻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在术前、术中、术后收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对两组焦虑水平、术中麻醉药用量和术后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前SAS评分和焦虑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咪唑安定使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利多卡因使用量也少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同手术期护理中应用音乐疗法,可以减轻患者焦虑、减少麻醉药用量,缓解疼痛,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4.
三种不同空气消毒方法在手术室的应用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的空气消毒方法在手术室空气消毒中的应用效果,寻求手术室的最佳空气消毒方法。方法:对我院一间普通手术室采用三种不同的空气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并对二三种方法的消毒效果、不同物体表面细菌监测结果及各细菌检出率与构成比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室空气消毒30min后,动态消毒机法空气培养监测无菌率为61.11%,显著高于紫外线灯照射法的无菌率(32.43%)和醋酸氯己定喷雾法无菌率(36.84%),P〈0.05;动态消毒机法消毒后不同物体表面细菌监测合格率为100.00%,高于紫外线灯照射法和醋酸氯己定喷雾法(P〉0.05):各种细菌检出率和构成比也均低于紫外线灯照射法和醋酸氯己定喷雾法。结论:动态消毒机法克服了传统静态消毒方式的缺点,杀菌作用强,效果好,优于其他传统消毒方法,适合基层医院手术室推广。  相似文献   
5.
手术室噪音对病人生理心理影响及护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玲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3):24-25
目的探讨手术室噪音对病人生理心理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在我院实施非全麻手术病人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手术中采取降噪措施,对照组对手术室噪音未加任何控制。比较两组病人的心率、血压、焦虑水平和伤口拆线时间。结果实验组心率和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焦虑发生率分别为40.0%、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前焦虑程度无明显差别(P>0.05);实验组病人伤口拆线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应采取多种措施降低手术室噪音,为病人建立一个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  相似文献   
6.
术前访视对择期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翁玲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4):20-22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对择期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60名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基础上加入术前访视。观察两组对患者心理指标、循环系统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术后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疼痛强度、血压、心率、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浓度等指标均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访视能降低其负性情绪,改善其循环系统、神经内分泌机制,使手术和麻醉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疝手术苏醒期的风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科小儿腹股沟疝手术的患儿39例进行分析讨论,手术结束后密切观察苏醒期患儿的情况,针对性地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策,减少护理风险因素发生。结果此组患者经有效的相关风险性的护理对策后,均顺利地通过麻醉后的苏醒期,无不安全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于小儿腹股沟疝手术苏醒期的相关风险因素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策,能够提高苏醒期的安全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择期手术对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心理防御方式的影响。方法:①选择2003-04/12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外科择期手术患者84例为患者组,男44例,女40例。均自愿接受各种量表和问卷评估。按1∶1配对原则从本院健康体检者中选择84人为对照组。②心理卫生状况评估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有90个陈述句构成,根据自己最近1周的实际情况分4级回答,记1~4分,1为无,2为轻度,3为较重,4为严重。量表还包括9个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③防御方式评估采用防御方式问卷(有88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1~9的九级评定方法;包括3个因子:成熟的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如越靠近9即应用某类机制的频度越大)。评估于患者在手术择期时完成。④计量资料差异性测定比较采用t检验。数据间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择期手术患者84例,健康者84人均进入结果分析,并完成量表及问卷评估。①症状自评量表评估结果:患者组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1.96~20.35,P<0.05~0.01)。②防御方式问卷评估结果:患者组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分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6.70,2.68,P<0.01);成熟的防御机制分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63,P<0.05)。③症状自评量表与防御方式问卷评分结果相关性:防御方式问卷中不成熟防御方式及中间型防御方式分量表评分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r=0.2060.637,P<0.01);而成熟防御方式与症状自评量表中的敌对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112,P<0.05)。结论:①择期手术患者存在明显心理问题和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②心理防御机制越不成熟的患者心理问题越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择期手术对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心理防御方式的影响。方法:①选择2003—04/12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外科择期手术患者84例为患者组,男44例,女40例。均自愿接受各种量表和问卷评估。按1:1配对原则从本院健康体检者中选择84人为对照组。②心理卫生状况评估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有90个陈述句构成,根据自己最近1周的实际情况分4级回答,记1~4分,1为无,2为轻度,3为较重,4为严重。量表还包括9个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③防御方式评估采用防御方式问卷(有88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1~9的九级评定方法;包括3个因子:成熟的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如越靠近9即应用某类机制的频度越大)。评估于患者在手术择期时完成。④计量资料差异性测定比较采用t检验。数据问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择期手术患者84例,健康者84人均进人结果分析,并完成量表及问卷评估。①症状自评量表评估结果:患者组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1.96-20.35,P〈0.05-0.01)。②防御方式问卷评估结果:患者组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分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6.70,2.68,P〈0.01);成熟的防御机制分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63,P〈0.05)。③症状自评量表与防御方式问卷评分结果相关性:防御方式问卷中不成熟防御方式及中间型防御方式分量表评分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r=0.206-0.637,P〈0.01);而成熟防御方式与症状自评量表中的敌对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112,P〈0.05)。结论:①择期手术患者存在明显心理问题和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②心理防御机制越不成熟的患者心理问题越多。  相似文献   
10.
刘爱华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8):2558-2559
目的 探讨运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运动知识、运动行为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对54名糖尿病住院患者,男29例,女25例54例。平均年龄63.2,病程3—29年,进行以形式的运动健康教育时间。健康教育前后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糖尿病知识知识选择题18题、糖尿病行为选择题15题,答对1题得1分,满分分别为18分及15分。同时抽血查空腹血糖。结果分析时使用t检验。结果 健康教育前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知识得分平均为10.3&;#177;3.2,健康教育后明显提高(15.5&;#177;1.6,t=9.98,P&;lt;0.001)。健康教育前患者的运动行为得分为6.1&;#177;3.1,健康教育后得分显著提高(9.7&;#177;3,t=7.01,P&;lt;0.001)。健康教育前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211&;#177;71)mmol/L及(7.3&;#177;1.8)mmol/L,健康教育后分别为(149&;#177;45)mmol/L及(6.6&;#177;1.8)mmol/[t=-4.06,P&;lt;0.001;t=-1.71.P&;lt;0.001)。糖尿病患者对运动知识掌握的程度与自护行为的正确率、血糖控制情况呈正相关(r=0.33,P&;lt;0.05;r=0.63,P&;lt;0.01;r=0.41,P&;lt;0.05)。结论 支持性运动健康教育可以增加糖尿患者的运动知识,改善自护行为,有效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