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降尿酸是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基本方法,目前降尿酸作用途径主要是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腺苷脱氨酶等合成酶的活性,或(且)影响肾脏尿酸转运蛋白(OAT1、OAT3、URAT1、GLUT9)等的表达,进而降低尿酸的水平。由于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文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Embase等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筛选,总结了具有明确降尿酸作用机制的单味中药,并进行功效归类,有助于对其作用机制进一步研究,为防治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提供更可靠、更安全的中医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是由多种蛋白质和DNA组成的复杂网状结构。许多研究表明,NETs是机体多种免疫炎性疾病、血栓、癌症等病理生理过程的重要参与者。每个阶段NETs的动态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病程发展方向。该文就目前有效定量NETs的检测方法进行系统综述,旨为临床慢性炎症和癌症早期检测,以及靶向治疗提供最新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急性痛风发作后会在一定时间内自行消退,这一过程称之为痛风性炎症的自发性缓解。其病理生理学机制与机体免疫系统中多种组分的动态调节有关,包括通过自身免疫细胞的吞噬,NLRP3炎症小体、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 1,IL-1)和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等炎性介质的负调控,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在晶体沉积部位的募集,以及局部慢性肉芽肿的形成等。该文就痛风性炎症自发性缓解的分子机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关节疾病之一,由于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所以目前暂无疗效确切的药物治疗方案。随着祖国医学对ONFH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淫羊藿苷(Icariin,ICA)可通过经典Wnt/β-catenin、RANK/RANKL、Notch、PI3K/AKT及MAPK信号通路调节骨代谢平衡以增强骨密度及强度,同时可促进微血管修复以改善股骨头局部血供,从而达到治疗ONFH的最终效果。本文就ICA防治ONFH的具体分子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旨为今后临床运用ICA治疗ONFH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整合药理学平台,结合中医药大数据,按照“中药-成分-靶标-通路”关联性研究,探讨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作用机制。结果:共得到桃红四物汤有效成分69个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靶点396个,进行映射得到48个共同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及其拓扑分析后得到含有203个节点的PPI网络,可能是桃红四物汤治疗LDH的重要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各排名前20的生物过程、分子功能、细胞组分和KEGG信号通路,生物过程涉及对脂多糖的反应、对细菌起源分子的反应等;分子功能涉及丝氨酸水解酶活性、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等;细胞组分涉及膜筏、膜微区等;KEGG信号通路涉及AGE-RAGE、TNF、IL-17等。结论:桃红四物汤通过多种通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产生治疗作用,生物学机制可能与AGE-RAGE、TNF、IL-17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痛风清消颗粒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口服痛风清消颗粒10g,每日两次;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片75mg,每日两次。10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中医症状积分评定。实验室观察指标包括WBC、 BUA、 ESR、 hs-CRP、 BUN、 Scr、 ALT等,并记录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组间统计学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内比较WBC、 BUA、 ESR、 hs-CRP提示差别有极显著性意义(P 〈0.01)。两组治疗前后安全性评估ALT、 Scr、 BUN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医症状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97.5%)优于对照组(82.5%),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治疗组不良反应率更低。结论痛风清消颗粒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效果良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从学术源流、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及愈后防复等方面总结了邓运明教授“治未病”学术思想。邓运明教授认为“治未病”与“治已病”相辅相成,“治未病”的重点是未病先防及既病防变,应加强养生保健、按摩导引在临床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是由于体内尿酸增高,尿酸二氢钠(monosodium urate,MSU)晶体沉积于滑膜、关节囊、骨质及软骨,诱发炎性细胞释放各种炎性介质,引起爆炸性反应及组织病损的一种急性炎性关节炎,常伴有痛风结节形成,为中医治疗优势病种,现痛风性关节炎的常用经方和当代名中医经验综述如下。1常用经方1.1四妙散类四妙散是由"朱丹溪"二妙丸(苍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冰肌散"涂药疗法对闭合性髌骨骨折术前患膝肿胀的改善。方法选取100名闭合性髌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术前治疗组采用"冰肌散"涂药法,对照组单纯使用冰敷疗法,治疗时长3 d。于2组患者入院时与治疗3 d后进行疼痛评分、患膝肿胀评分,并比较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治疗3 d后,治疗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051±0.872)分比(3.381±1.261)分,P<0.05];2组患膝肿胀评分均较入院时有所下降(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1.331±0.683)分比(2.624±1.634)分,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00%比78.00%,P<0.05)。2组均未见皮肤过敏、溃烂等毒副反应发生。结论 "冰肌散"涂药疗法能明显改善闭合性髌骨骨折患者患膝肿胀状况,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冰肌散联合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2月因四肢骨折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1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1例联合冰肌散外敷,7天为一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TNF-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症指标及D-二聚体(D-D)改善情况;比较两组疼痛程度(VAS疼痛评分)、肢体肿胀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TNF-a、HS-CRP、D-D水平均降低,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患者VAS评分、肢体肿胀评分降低,P0.05。结论冰肌散治疗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