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简述了Ilizarov技术的发展史,引出了骨延长成长日记的设计与应用,并具体论述了骨延长成长日记的应用效果。在此基础上,对骨延长成长日记临床应用的伦理学思考进行了以下探讨: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遵循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加强医患沟通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和护理干预。方法对36例前臂完全离断患者做好术前急救护理、术后密切观察局部和全身情况、合理的饮食护理和预防性用药、体位护理、全程系统康复功能锻炼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36例离断前臂全部成活。随访12~36个月,根据上肢断臂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上肢功能优26例,良7例,差3例,再植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1.6%。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低血容量性休克、肢体血液循环障碍、应激性溃疡等局部和全身性并发症,提高前臂再植成活率,恢复肢体的感觉和活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足跟软组织缺损患者皮瓣修复术后的护理要点.35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术后使用硅胶鞋垫,结合阶段性康复训练方法进行行走锻炼.随访6~12个月,无一例皮瓣发生局部溃疡,只有2例发生足跟疼痛.本组均能正常行走及负重,满足日常生活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围手术期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缩短禁食禁饮时间与术后早期进食进饮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制定饮食管理方案并评价其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高龄髋部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入院后2 h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估量表,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简单随机分组,将≥3分的130例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5例患者。干预组采用本研究制定的围手术期饮食管理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禁饮食及术后进食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和谵妄发生率、围手术期口渴饥饿情况、术中误吸及术后恶心、呕吐、腹胀发生率、实际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及术后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日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术中误吸及术后恶心、呕吐、腹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口渴饥饿情况明显降低、禁食禁饮时间缩短、术后24 h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谵妄发生率、首次下床时间和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且患者满意度得到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加速康复理念,制定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饮食管理方案安全可行,有效降低了老年患者心理障碍发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并提高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应用微型外支架和游离皮瓣治疗虎口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护理措施和康复训练方法.方法 对16例虎口外伤患者急诊清创后一期应用微型外支架固定开大虎口,创面VSD覆盖负压吸引,5~7 d后游离第一趾蹼皮瓣覆盖创面.术后重视微型外支架的护理、皮瓣血运观察、供区护理、微型外支架固定期间和拆除后的功能锻炼等措施.结果 随访5~13个月,16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虎口张开度为70~80°,拇指屈伸、外展、对掌、对指等手功能良好,未发生虎口挛缩.结论 急诊采用外固定支架开大虎口治疗虎口创伤,能够有效地预防虎口挛缩,恢复手功能,减少患者二次手术,减轻患者痛苦,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优化手外伤患者的术前流程,探讨其对术前等候时间、患者满意度、断指再植成活率和再植指体感染发生率等方面的影响。方法:组建多学科流程优化团队,将手外伤患者的术前准备流程由病区提前至急诊科,以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随机调查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50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前等候时间、患者满意度、断指再植成活率和再植指体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平均诊疗等候时间由(24.5±5.3)分钟明显缩短至(14.3±3.2)分钟(P<0.05);最长等候时间由51.0分钟缩短至24.0分钟;患者对急诊手术服务满意度由89.3%提高至96.4%;再植手指伤口感染率由9.8%降至3.2%;断指再植成活率由93.8%提升至97.5%。结论:优化急诊手外伤患者的术前流程,可以明显缩短患者术前等候时间,提高手外伤患者满意度、断指再植成活率和降低再植指体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报告了前臂离断再植术后预防手内在肌挛缩的康复训练过程和效果.对9例前臂离断再植术后患者在术后不同阶级采用不同的支具固定方法,进行相应的物理、作业疗法,预防前臂再植术后手内在肌挛缩.根据手关节活动范围系统评价标准,7例手功能恢复优,两点辨别觉5~10cm,触摸觉正常,握力30kg,相当于健侧手90%功能,中1例,差1例.本组仅1例行内在肌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再植手指寒冷不耐受的影响因素,寻求护理对策以减轻再植指寒冷不耐受症状。 方法 选取本院成功行断指再植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术后随访调查;另选取本院成功行断指再植患者30例作为护理组,术后10 d内采取早期全身用氧与局部用氧相结合的护理对策。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 d、治疗10 d、术后6个月,对2组患者采用寒冷不耐受症状严重程度(CISS)量表评定再植手指的耐寒程度,采用激光散斑血流监测视频系统实时测定患者再植手指的末梢血流灌注量,采用经皮氧分压(TcPO2)测定患者再植手指的局部氧分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结果 ①治疗前,护理组患者的TcPO2测定为(22.64±5.28),治疗4 d后TcPO2测定为(51.29±7.36),治疗10 d后TcPO2测定为(73.15±3.34),采取氧疗后TcPO2上升明显;术后6个月随访,2组患者TcPO2测定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前,护理组末节指腹的血流灌注量单位(BPU)为(154.38±41.48)BPU,治疗4 d后和治疗10 d后的末节指腹血流灌注量分别为(186.38±36.49)BPU和(219.89±41.28)BPU,可见采取氧疗后末节指腹血流灌注量有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随访,2组患者的末节指腹血流灌注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术后6个月随访,对照组CISS评分中,轻度6例,中度11例,重度以上13例;护理组CISS评分中,轻度15例,中度13例,重度2例;护理组患者的平均CI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断指再植患者术后早期氧疗可以有效提高再植手指的寒冷耐受状态,促进再植指的存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受临床路径的理论启发,针对拇指旋转撕脱离断再植术早期康复程序制定路径化管理表,提高复杂拇指离断再植后的功能.方法 对30例拇指旋转撕脱离断再植的患者,实施手术医生、康复师、护士共同制定的早期康复程序的路径化管理表,从术后第一天开始介入功能锻炼,由患者及家属、康复师、护士共同参与,帮助患者早期按路径表进行术后功能锻炼.住院第1天~第15天给患者讲解,示范演示,出院后通过电话督促,手机短信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28例拇指旋转撕脱离断再植的患者,实施连续、系统的路径化康复锻炼,患者的再植指功能评定,优良率达82%.虎口开大度数均在80℃以上.结论 复杂性拇指离断再植后早期进行系统地康复锻炼及早期佩戴可调式支具,对拇指功能恢复疗效显著,减少患者的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