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8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克林霉素磷酸酯治疗产后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产后子宫内膜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青霉素及甲硝唑治疗,观察组给予静脉滴注克林霉素磷酸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产后子宫内膜炎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3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9.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33%明显少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克林霉素磷酸酯治疗产后子宫内膜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配伍丙泊酚在初孕妇女中止早孕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门诊拟自愿行人工流产,无手术禁忌症,B超确诊宫内孕的280例初孕早孕妇女。分成对照组130例和观察组150例。观察组术前将米索前列醇400微克置于阴道后穹窿,对照组术前术中不用任何药物。并对两组宫颈软化效果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宫颈软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为138例(92%),对照组为80例(61%)(P〈0.05)。手术时间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观察组(4.2±1.5)s,对照组(5.8±2.0)s(P〈0.05)。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减少,观察组(20.3±5.2)ml,对照组(38.1±6.2)ml(P〈0.05)。两组均无人流综合征发生(P〉0.05)。结论无痛人流术前2小时于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在初孕妇女中止早孕手术中具有利于扩张宫颈,便于手术操作等优点,简单易行,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涂抹葵花籽油在救治早产儿过程中有无影响。方法将2011年12月至2014年4月我院新生儿急救中心收治的体重低于2kg的早产儿19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其它基础护理相同的前提下,实验组在早产儿生后72小时内给予涂抹葵花籽油,对照组则不涂任何护肤品,并对两组早产儿在败血症、皮肤感染、死亡率等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发生感染12例,无低体温、医源性皮肤损伤,对照组发生感染37例,发生低体温7例,医源性皮肤损伤15例,两组在感染、低体温、医源性皮肤损伤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涂葵花籽油可以提高早产儿皮肤的屏障功能,减少外源性细菌通过皮肤侵入体内,降低早产儿感染、低体温,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涂油组早产儿在硬肿症发生率也有所降低,体重增长较快,住院时间大大缩短。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抗磷脂抗体对梅毒转归影响及作用。方法对150例入选病例进行β2-糖蛋白I(β2-GPI)依赖型抗心磷脂抗体和β2-GPI非依赖型抗心磷脂抗体及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ENA抗体筛查。结果梅毒患者抗β2-糖蛋白I的检出率60.7%,抗核抗体的检出率27.3%,抗双链DNA抗体的检出率13.3%,抗ENA抗体的检出率24%。结论60.7%梅毒患者会出现β2-糖蛋白I(β2-GPI)非依赖型抗心磷脂抗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将确诊为输卵管妊娠、有生育要求、具备保留输卵管条件的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在腹腔镜下行输卵管开窗取胚保守手术。观察组26例术前先在输卵管系膜中注射垂体后叶素,而对照组未用垂体后叶素。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持续性输卵管妊娠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结论在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时使用垂体后叶素,可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并能提高输卵管保留成功率,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合雌激素软膏联合保妇康栓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 90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保妇康栓治疗,观察组采用结合雌激素软膏联合保妇康栓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明显优于对照组(8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病例发生率(4.44%)与对照组(4.4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雌激素软膏联合保妇康栓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疗效可靠,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筛选(TCT)联合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癌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5年6月来我院妇科会诊的497例可疑宫颈疾病异常患者,对其分别行TCT和HPV检测,且对TCT和HPV检测后,其结果表现阳性以及TCT联合HPV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行阴道镜下活检,进行相关病理组织学检查,依据病理学结果分析TCT和HPV的检测结果。评价TCT以及HPV和TCT联合HPV检测的准确性、灵敏性以及特异性。结果:经组织病理检验,497例患者中阳性30例,阴性467例,其中TCT检测阴性335例,阳性22例,诊断准确率为71.8%(357/497);HPV检测阴性337例,阳性23例,诊断准确率为72.4%(360/497);TCT联合HPV检测阴性425例,阳性26例,诊断准确率为90.7%(451/497),且TCT联合HPV方案其灵敏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均显著高于单独的TCT与HPV的检测方案(P0.05)。结论 :TCT联合HPV检测在宫颈癌癌前病变诊断中的符合率较高,且可显著提高宫颈癌相关诊断的灵敏度以及准确度,降低误诊的发生率。且TCT联合HPV检测方案可有效延长宫颈病变筛选时间的间隔,极大地降低了医疗费用,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