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膜联蛋白A2 (Annexin Ⅱ,ANX A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乳腺纤维腺瘤中表达,以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乳腺纤维腺瘤中ANX A2的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在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ANX A2表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P<0.05),RT-PCR结果也显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ANX A2 mRNA的表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P<0.05).乳腺癌中ANX A2的表达与年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annexinA2表达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annexinA2可能是乳腺癌的生物学标记物之一,其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聚乙二醇-b-聚L-苯丙氨酸嵌段聚合物凝胶(PEBP凝胶)对大鼠子宫内膜损伤导致的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2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B、C、D、E组,n=6),采用刮宫兼感染双重损伤法制作大鼠宫腔纤维化模型.B、C、D、E组双侧子宫造模后,随机一侧子宫注入PEBP浓度分别为0、8.125、16.25、32.5 mg/mL的凝胶0.3 mL;另一侧子宫注入0.3 mL生理盐水作为模型组(A组).损伤14 d后取子宫组织固定、包埋、切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以观察各组大鼠的子宫愈合情况,行Masson染色以观察子宫内膜纤维化程度,并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损伤后宫内植入PEBP凝胶可显著缓解损伤造成的子宫内膜纤维化(P<0.05),缓解程度随PEBP在凝胶中浓度的升高而升高;PEBP凝胶组子宫内膜组织TGF-β1的表达随凝胶中PEBP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与模型组相比,PEBP含量最高的E组TGF-β1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PEBP凝胶对大鼠子宫内膜损伤导致的纤维化具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着凝胶中PEBP浓度的升高而增强,高浓度PEBP凝胶也可抑制损伤后子宫内膜TGF-β1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CT诊断实验性小肠闭袢性肠梗阻肠壁缺血程度的准确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CT诊断兔小肠闭袢性肠梗阻肠壁缺血程度的价值.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54只,随机分为A、B、C三组, A组9只,结扎长约10~15 cm的小肠两端,形成单纯性闭袢;B组30只,同时结扎闭袢肠段的引流静脉;C组15只,在B组操作基础上同时结扎闭袢肠段的供血动脉.按预设的不同时间段行CT扫描,扫描结束后取材闭袢肠段3~5 cm进行组织学观察.将不同时间段小肠肠壁缺血程度的CT表现与相对应的病理诊断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A组9只,病理均表现为轻度肠缺血,CT正确诊断7只;B组30只,病理表现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肠缺血,其中轻度9只,CT正确诊断6只;中度13只,CT正确诊断10只;重度8只,CT正确诊断7只.C组15只, 病理表现为中度和重度肠缺血,其中中度6只,CT正确诊断5只, 重度9只,CT正确诊断7只.结论 CT对小肠肠壁缺血程度判断的准确性高,对临床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以内科为主,但不能达到终身治愈的目的.外科治疗主要是针对其并发症.近年来研究发现,胃转流术可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减少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目前胃转流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具体作用机制仍未完全阐明,可能与胃肠道激素、脂肪细胞因子、炎性反应因子、氧化应激及胰岛素信号转导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透射电镜被用来作为形态学研究的工具,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领域,但生物样品透射电镜制样过程繁琐,需要从事透射电镜制样的工作人员长期大量反复的摸索才能保证制样的质量.现就本研究室实际摸索的条件及相关文献的阐述进行总结,以期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和科研.  相似文献   
6.
以临床医学专业2009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探讨PBL教学法在组织学实验课中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PBL教学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以内科为主,但不能达到终身治愈的目的.外科治疗主要是针对其并发症.近年来研究发现,胃转流术可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减少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目前胃转流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具体作用机制仍未完全阐明,可能与胃肠道激素、脂肪细胞因子、炎性反应因子、氧化应激及胰岛素信号转导等多方面...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慢性限制性损伤(CCI)所致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内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改变以及帕瑞昔布干预的作用。方法 12只正常成年二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CCI组(n=7)行单侧坐骨神经松结扎,对侧不做任何处理;帕瑞昔布组(n=5)手术同CCI组,术后3 d连续腹腔注射帕瑞昔布3 mg/kg。术前1 d、术后第4、7、14及28 d测定大鼠50%缩腿阈值(PWT)。术后第28 d测定PWT后取L5脊髓制作石蜡包埋连续切片,按等距随机原则抽选5张切片行GFAP(标记星形胶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采用体视学方法估计脊髓背角内毛细血管腔的面积、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内皮细胞的数量。结果 CCI术后4~28 d,CCI组与帕瑞昔布组大鼠手术侧的PWT显著低于对侧未手术侧;帕瑞昔布组手术侧的PWT显著高于CCI组手术侧(P〈0.05)。术后28 d,与未手术侧相比,CCI组和帕瑞昔布组大鼠手术侧脊髓背角内毛细血管的面积无显著改变,单位长度脊髓背角内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数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神经病理性痛亚急性期,大鼠脊髓背角无明显的炎症反应,背角内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无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腺癌的发病机制,寻找与临床诊断及治疗相关的生物学标记或靶标。方法采用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E)技术对5例人胰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的总蛋白进行分离,PDQuest 7.0软件分析获得差异蛋白质点,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蛋白质点进行鉴定,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进一步验证差异表达蛋白。结果共获得10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点。质谱鉴定结果显示,尼克酰胺N-甲基转移酶(NNMT)和铁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其在癌旁组织中表达(>4倍),而谷胱甘肽S-转移酶、DNA拓扑异构酶、T细胞受体β-链、IKK抑制因子ε1、转胶蛋白、二甲基精氨酸二甲基氨基水解酶1(DDAH1)、半乳糖激酶1、肌球蛋白等在胰腺癌癌旁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其在癌组织中表达(>4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铁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DNA拓扑异构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肌球蛋白在癌旁组织中表达高于癌组织。结论以2-DE和MALDI-TOF-MS为基础的蛋白质组学技术是研究肿瘤的一种重要手段,实验得到的差异蛋白可能是潜在诊断胰腺癌的分子标志或控制肿瘤生长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