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7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34篇
临床医学   212篇
内科学   5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84篇
综合类   221篇
预防医学   62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89篇
  4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7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
3.
朱玉琴  金花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2023,26(13):1598-1604
背景 近年来,国内针对多病共存患者在分级诊疗背景下就医机构选择行为的研究较少,研究多病共存患者的就医机构选择行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的 以分级诊疗为视角,分析多病共存患者就医机构选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和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研究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9-06-01至2020-01-01在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医疗联合体(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和上海市杨浦区定海、延吉、长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多病共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设问卷对其进行调查,收集多病共存患者的一般资料,了解其对分级诊疗政策的认知情况及实际遵守情况、在不同疾病控制状况下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的意愿,以及其选择就诊医疗机构时考虑的因素等。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多病共存患者此次因病就医是否选择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1 1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 07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45%。1 072例多病共存患者中,老年(≥60岁)多病共存患者占85.07%(912/1 072)。624例(58.21%)患者表示知晓分级诊疗制度;940例(87.69%)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标志物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sST2)替代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评价心脏术后肾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6月我科心脏外科手术后肾功能不全患者60例作为试验组,其中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49~78(63.3±4.5)岁;另选取心脏术后肾功能正常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7例、女23例,平均年龄53~77(61.7±3.8)岁。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肌肌钙蛋白、肌酸肌酶、sST2及NT-proBNP等心功能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围手术期NTproBNP显著升高,其变化幅度与其它心功能指标变化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能够准确反映术后心功能的变化程度。而sST2变化幅度与其它心功能指标变化幅度相近,基本能够反映心功能的变化程度。结论在心脏术后肾功能不全患者中,采用心力衰竭标志物sST2替代NT-proBNP作为心功能评价指标,可以真实准确地反映心功能变化程度,其优势明显,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影响社区居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高危行为因素,为更好地开展风险监测、预警和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存在危害他人/自身安全行为或危险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240例为病例组,近3年未出现过高危行为的患者240例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疾病情况、家庭及社区管理等因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病例组以男性为主,精神分裂症居多(134例,55.83%),平均入院年龄(41.57±13.125)岁,病程(M)11.5年;两组在不同的婚姻状态、精神疾病家族史、病程、暴力行为史、就业状态、家庭经济状况、享受以奖代补政策、自知力程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丧偶或离异[OR(95%CI)=4.487(2.033~9.902)]、有精神疾病家族史[OR(95%CI)=2.017(1.091~4.311)]、无业[OR(95%CI)=2.152(1.053~4.399)]、家庭经济贫困[OR(95%CI)=2.631(1.205~5.742)]、有暴力行为史[OR(95%CI)=6.619(1.305~33.558)]是发生高危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 离异/丧偶状态、 家族史阳性、家庭贫困、无业、有暴力行为史患者是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可能出现高危行为的风险人群。在社区服务中应加强管理,降低患者高危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创单髁置换术(minimally invasive unicondylar knee arthroplasty,MI-UKA)后引流管夹管以减少出血量的可行性及初步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2011年8月2012年7月采用MI-U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患者117例,随机分为持续引流组(n=25),夹管4 h组(n=41)与夹管6 h组(n=51)。分别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压积(Hct)、术后48 h引流量、并发症与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结果]三组间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早期夹闭组(4 h组和6 h组)的总引流量、术后Hb、Hct值均显著低于持续引流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1)。夹管4 h组在各时间点(术后24、36 h和48 h),其引流量明显多于夹管6h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8 h Hb明显减少(P<0.05),术后48 h Hct值无明显差异(P>0.05)。持续引流组与早期夹管组比较,术后2 d和7 d的VAS评分明显减少(P<0.01),而夹管4 h组与夹管6 h组间比较,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周,3组间的VA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相关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等方面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引流管早期夹管能够显著减少MI-UKA术后的失血量,且不增加相关的术后并发症,功能恢复满意,其中夹管6 h是一个比较好的时间选择。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7,(19):2718-2723
目的:为进一步研发落新妇苷提供参考。方法:以"落新妇苷""药理学""药理活性""植物来源""Astilbin""Pharmacology""Pharmacological activity""Botanical origin""Plant source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95-2016年在Pub Med、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落新妇苷的药理活性及植物来源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39篇,其中有效文献55篇。落新妇苷系二氢黄酮醇苷,是黄酮类化合物中的一大子类,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抑制排异反应、保肝护肾、抗氧化、镇痛、抗水肿、抗菌、抗糖尿病等多种药理活性。世界范围内有12科15属26种植物中均可分离出落新妇苷。基于植物资源分布情况、蕴藏量、落新妇苷含量以及开发的可持续性考虑,国内可用于开发的植物种类首选黄杞,次选土茯苓,两者主要分布于粤、桂、湘、云、贵、川等省区。  相似文献   
8.
卵巢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寂静杀手"。糖类抗原CA125是最常用的卵巢癌相关肿瘤标记物,绝大多数晚期卵巢癌患者的血清CA125升高。但CA125升高也常见于其他许多疾病,所以CA125单独用于卵巢癌的筛查效果并不理想。本文现回顾总结CA125单次偶测值法、贝叶斯统计原理追踪法、速率变化法和联合法的临床应用情况,认为CA125能更好地用于卵巢癌的早期筛查、诊断、治疗评估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4):1256-1261
[目的]介绍股骨粗隆间骨折内侧皮质正性支撑复位(股骨干内侧皮质在外下方承托头颈骨块内侧皮质)的概念,并探讨其对内固定影像学与功能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3年6月采用头髓钉(PFNA-Ⅱ或gamma-3)治疗的不稳定型顺向股骨粗隆间骨折127例(AO/OTA 31A2),男32例,女95例,平均年龄78.7岁。根据正位X线片上头颈骨块内侧皮质与股骨干内侧皮质的位置关系,分为3个等级,即内侧皮质正性支撑(89例)、中性支撑(26例)和负性支撑(12例)。比较三组患者的基线状况、术后颈干角、股骨颈长度变化、康复进程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骨折前的基本日常生活能力(BADL)、步行活动能力、手术危险度分级、内科合并症数目、骨质疏松Singh指数、术中骨折复位质量以及拉力螺钉(螺旋刀片)的置放(TAD)等基线方面,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别。术后3个月影像学随访,皮质正性支撑组的颈干角和股骨颈长度丢失最少(平均0.7°和2.4 mm),而负性支撑组丢失最多(平均8.9°和6.7 mm),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正性支撑组能早期下地负重行走,康复进程较快,且髋股部疼痛不适发生率(9.0%)较负性支撑组(16.7%)为低。[结论]内侧皮质正性支撑复位,头颈骨块经过有限的滑动即能获得与股骨干的接触砥着,达到二次稳定坐实,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的力学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