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危重左主干病变患者的早期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左主干病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前左主干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是否达到3级分为危重左主干病变组和非危重左主干病变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危重左主干病变患者的早期临床特点。结果本研究共入选138例病例,平均年龄(64.8±10.9)岁,男性113例(81.9%)。PCI术前左主干TIMI血流0~2级的有8例,为危重左主干病变组;术前左主干TIMI血流3级的有130例,为非危重左主干病变组。与非危重左主干病变组相比,危重左主干病变组的体质指数、白细胞、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超敏肌钙蛋白T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值更高;入院时合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存在右冠向左冠提供侧支的比例更高;需要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主动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远隔缺血时不同适应渐进模式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应用随机抽签法将6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标准机械后适应组、标准远隔时适应组、正向渐进模式远隔时适应组、负向渐进模式远隔时适应组6组,每组各10只。同时采用称重法检测实验大鼠心肌梗死范围,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分光光度计测MPTP开放程度,并应用蛋白印迹分析检测心肌细胞内p-STAT-3、p-Jak2、p-Akt、p-ERK1/2的蛋白表达情况,比较各组实验结果。结果: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相比,标准机械后适应组、标准远隔时适应组、正向渐进模式远隔时适应组、负向渐进模式远隔时适应组的心肌梗死面积、心肌凋亡率以及MPTP开放程度明显更低,且正向渐进模式远隔时适应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蛋白印迹检测显示,正向渐进模式远隔时适应组的p-STAT-3、p-Jak2、p-Akt、p-ERK1/2表达较其他组别显著提高(P<0.05)。结论:正向渐进远隔时适应模式可以发挥较传统标准模式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RISK和SAFE途径,抑制MPTP开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综述国内外共享决策在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患者的研究现状,以供临床实践参考。方法 复习文献,介绍了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前,患者和医护人员参与共享决策的态度、影响因素,及其应用实践策略,如人员团队、观点共识、评估工具和实施效果等具体的策略。结果 有限的证据证明,共享决策有助于提高疾病知晓率和治疗依从性,减少决策后悔与冲突,改善患者健康结局。结论 共享决策已经达成国际共识,并得到广泛支持,目前共享决策在国内的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领域相关研究很少,缺少本土化的专适性共享决策辅助工具和制定相应的核心能力标准和职责规范,有待进一步研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探究接受自膨胀式瓣膜(SEV)置入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升主动脉根部解剖特点及术后新发传导障碍(NOCD)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自2014年12月至2022年11月于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接受TAVR手术的245例患者,根据纳排标准连续纳入167例术中置入SEV的患者,根据主动脉瓣形态分为三叶瓣组(TAV组,113例)和二叶瓣组(BAV组,54例),术后根据心电图特征将TAV组分为NOCD组(43例)和无NOCD组(70例);BAV组分为NOCD组(16例)和无NOCD组(38例)。收集患者术前心电图、升主动脉根部CT血管造影等临床资料。结果 在TAV组中:与NOCD组相比,无NOCD组的右-无冠瓣钙化定量更大(P=0.005),而主动脉成角则较小(P=0.002),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右-无冠瓣钙化定量每增加10 mm3,TAVR术后NOCD的发生风险降低2.6%(OR 0.974,P=0.039),主动脉成角每增加1°,术后NOCD的风险提升将近7.3%(OR1.073,P=0.003)。在BAV组中:术前PR...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室壁瘤[急性心肌梗死后2周内心脏磁共振成像(CMR)下发现的室壁瘤]形成的CMR特征。方法: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在两周内完成CMR的10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是否形成早期室壁瘤分为非室壁瘤组(n=72)和室壁瘤组(n=36)。将获得的CMR图像导入CVI42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获取诊断早期室壁瘤的CMR参数。结果:室壁瘤组较非室壁瘤组的年龄和钆延迟增强(LGE)面积更大,左心功能和心肌应变更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GE面积(OR=1.32,95%CI:1.071~1.628,P=0.009)、心尖角(OR=1.24,95%CI:1.041~1.475,P=0.016)、间壁二尖瓣环平面收缩期位移(间壁MAPSE,OR=0.36,95%CI:0.169~0.757,P=0.007)和整体纵向应变(GLS,OR=0.53,95%CI:0.154~0.953,P=0.046)与早期室壁瘤形成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LGE面积、心尖角、间壁MAPSE和GLS的AUC分别为0.9...  相似文献   
6.
经导管三尖瓣置换术(TTVR)仍处于临床前试验阶段,但初步研究显示TTVR治疗三尖瓣外科生物瓣衰败是安全有效的。本文报道1例经导管置入SAPIEN 3瓣膜治疗三尖瓣外科生物瓣衰败的60岁女性患者。该患者18年前因风湿性心脏病接受外科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以及三尖瓣生物瓣置换术,近期出现反复气促,超声心动图提示三尖瓣外科生物瓣再狭窄,因外科手术高危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尝试TTVR。术后症状明显改善,超声心动图提示SAPIEN 3瓣膜位置和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7.
8.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已成为外科手术高危或禁忌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重要治疗手段,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众多临床研究的证实。但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可能出现的冠状动脉阻塞、心脏传导阻滞、卒中等并发症,会影响手术效果。本文报道1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出现迟发性冠状动脉阻塞的66岁女性患者。该患者入院前2个月余于外院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近期出现反复活动后胸痛,经检查发现左主干重度狭窄,于左主干置入1枚冠状动脉支架后胸痛缓解,长期随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系统评价二叶式主动脉瓣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新发传导异常的预测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CNKI、VIP、WanFang Data、PubMed、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搜集二叶式主动脉瓣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新发传导异常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12月5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6个研究,包括758例二叶式主动脉瓣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MD=-1.48,95%CI(-2.73,-0.23),P=0.02]、慢性肾病[OR=0.14,95%CI(0.06,0.34),P<0.01]、术前左束支传导阻滞[OR=2.84,95%CI(1.11,7.23),P=0.03]、膜间隔长度[MD=0.93,95%CI(0.05,1.80),P=0.04]、植入深度[MD=-2.06,95%CI(-2.96,-1.16),P<0.001]、膜间隔长度与植入深度之差[MD=3.05,95%CI(1.92,4.18),P<0...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患者早期运动康复方案的循证证据,并验证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以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型为研究框架,于2020年12月—2021年12月通过证据获取、现况审查、证据引入和效果评价4个阶段将循证实践应用于TAVR术后患者,比较循证实践应用前后护士对审查指标的执行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肌力、移动能力、握力、焦虑、抑郁及虚弱情况。结果 最终纳入11条证据,制定26条审查指标。循证实践后,对于基线审查时执行率为0的审查指标(共18条,占69.23%),护士执行率均显著提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审查指标22执行率虽由循证实践前的100%降至81.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共7条,占26.92%)在循证实践前后执行率皆为100%;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肌力及移动能力显著提高(均P<0.05),焦虑减轻(P<0.05)。结论 基于证据的循证实践能够促进TAVR术后患者的早期运动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肌力及移动能力,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