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2.
目的对521例行无痛肠镜检查的患者,应用丙泊酚麻醉下进行临床的安全性观察及做好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对检查前、中、后生命体征的变化进行观察,并进行患者的满意率调查。结果虽然在检查中出现了部分病例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一过性下降,但通过加大氧流量,给予阿托品,症状很快得以改善。96%的患者对无痛肠镜检查非常满意,真正体验了"以人为本"的舒适护理新理念。结论全面而系统的施行检查前、中、后的各项护理,是保证患者舒适和无痛肠镜检查安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汤对内镜下大肠腺瘤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将60例内镜下大肠腺瘤切除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大肠腺瘤切除术后,观察组服用健脾化瘀汤,对照组不再进行其他治疗。2组均于大肠腺瘤切除术后1年复查肠镜,记录腺瘤数目、大小,以及大肠黏膜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 COX-2)、Ki67表达值的变化并进行评分,比较2组试验前后COX-2、Ki67表达阴转情况。结果观察后,观察组腺瘤数目[(0.20±0.48)分比(1.67±1.54)分,t=4.980]、腺瘤大小[(0.23±0.57)分比(2.73±2.80)分,t=4.788]评分,COX-2[(1.96±1.27)分比(3.64±1.95)分,t=3.673]、Ki67[(2.04±1.46)分比(4.50±1.73)分,t=5.558]表达值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COX-2、Ki67表达阴转例数分别为21例、22例,高于对照组的12例(P=0.004)、14例(P<0.001)。结论健脾化瘀汤可降低大肠腺瘤切除术后的复发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COX-2、Ki67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7,(6):1184-1187
目的:探究中医体质辨识及治未病干预对胃功能失调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将本院256例诊断为胃功能失调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根据不同体质辨识和病情程度,给予针对性中医"治未病"方式干预;对照组采用促进胃动力、保护胃黏膜等常规治疗干预。对比分析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和PGⅡ含量,PGⅠ/PGⅡ,胃黏膜PG表达情况以及症状缓解效果。结果:两种干预方式均能改善患者胃功能失调状况,试验组总有效率92.19%,效果更加显著(P0.05);试验组PGⅠ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GⅡ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GⅠ/PGⅡ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胃黏膜PG蛋白表达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胃功能失调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进行治未病干预,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增强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Ⅲ期胃癌患者术后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其与全身炎症反应标志物的相关性,为临床更全面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初治的182例术后Ⅲ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患者均定期随访,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的最佳截断值,分为高值组和低值组,分析中医证型与C-反应蛋白(CRP)、NLR、PLR、LMR的相关性。结果:(1)182例胃癌患者中医证型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胃阴亏虚证(27.5%)、脾肾阳虚证(20.8%)、肝气犯胃证(15.4%)、气血两亏证(14.3%)、痰瘀互结证(11.0%)、湿热内蕴证(11.0%);(2)不同中医证型间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阴亏虚证和脾肾阳虚证患者>63岁(中位年龄)的占比高于其他4个证型;不同中医证型间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内蕴证以男性居多,肝气犯胃证以女性为主;不同中医证型间T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在pT1a期胃癌术后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6月—2019年10月在江苏省中医院实施胃癌根治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pT1a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预后。根据术前外周血常规计算NLR,并分为低NLR组(NLR<2.92)和高NLR组(NLR≥2.92),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不同NLR水平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差异;利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DFS与OS的预后因子。结果 100例患者纳入分析,高NLR组患者相比低NLR组患者的OS(HR:5.374,95%CI:0.89—32.50,P=0.029)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DFS(HR:2.828,95%CI:0.68—11.66,P=0.100)无统计学意义;非全胃切除术患者相比全胃切除术患者的OS(HR:8.561,95%CI:1.21—60.75,P<0.01)和DFS(HR:...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气护膜方对胃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lresction,EMR)或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aldissection,ESD)后患者黏膜修复的影响。方法将32例胃镜下EMR、ESD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14例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试验组1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护膜方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分别于术后第7天、第28天复查冒镜;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积分及胃黏膜征象积分。结果试验组于术后第28天在疼痛、泛酸、纳差、嘈杂方面[(0±0.00)分、(0±O.00)分、(2±0.11)分、(1±0.06)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期疗效[(12±0.86)分、(6±0.43)分、(15±1.07)分、(14±1.00)分,P〈O.01],在改善黏膜充血、水肿方面[(3±0.17)分、(3±0.17)分]优于对照组[(16±1.14)分、(15±1.07)分,P均〈O.01]。结论益气护膜方可促进胃镜下EMR、ESD后黏膜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与体质类型及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病变大小、病理级别、萎缩情况、肠化情况、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并根据诊断标准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为了方便统计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将患者年龄分为≤30岁、31~55岁、55岁三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病变部位、病变大小以术前或手术内镜报告为准,病变部位分为胃体、胃窦、胃底、贲门、多发五组,病变大小分为0.5 cm、0.5~1 cm、1 cm三组。病理级别、萎缩情况、肠化情况、HP情况以术前或手术内镜报告为准,病理级别包括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两组,萎缩、肠化及HP情况根实际情况分为"阴性""阳性"两组。分别比较以上指标在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中的分布情况,判断其统计学差异性。同时对以上指标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进行配对分析。结果不同性别患者在辨证类型分布方面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患者以肝胃不和证、胃络瘀阻证为主,女性患者以脾胃气虚、胃热阴虚证为主。不同年龄段患者其中医辨证分析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0岁患者辨证类型以脾胃气虚证为主,30~55岁患者辨证类型以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寒证及脾胃气虚证为主,55岁患者则以胃络瘀阻证为主。不同病变部位的患者在中医辨证分型方面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胃体病变以脾胃气虚证为主,胃窦病变以肝胃不和证和胃络瘀阻证为主,胃底病变以脾胃气虚证和脾胃虚寒证为主,贲门病变以脾胃虚寒证和肝胃不和证为主,多发病变则以胃热阴虚证和胃络瘀阻证为主。萎缩和非萎缩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萎缩阳性的患者辨证以脾胃气虚证和脾胃虚寒证为主,萎缩阴性的患者辨证以肝胃不和证及胃络瘀阻证为主。相关性分析表明,胃上皮内瘤变患者其性别与发病部位呈显著相关性,年龄段与HP感染情况、辨证分型具有显著相关性,发病部位与性别、病变大小及HP感染情况具有显著相关性,萎缩情况与辨证分型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胃上皮内瘤变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主要以脾胃气虚证、肝胃不和证和胃络瘀阻证为主。胃上皮内瘤变患者体质分型与年龄、病理类型相关,中医辨证分型与性别、年龄、病变部位、萎缩情况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食管早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疾病不确定感潜在类别及其特征差异。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184例食管早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量表、简易疾病感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食管早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可分为低水平不确定感组(26.1%)、中等水平不确定感组(45.8%)、高水平不确定感组(28.1%)3种类别。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疾病分期、食管狭窄、疼痛评分、医学应对方式是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食管早癌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可分为3个潜在剖面,建议医护人员依据分类特征采取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帮助患者以积极心态应对疾病,降低疾病不确定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