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21篇
基础医学   65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比人骨髓基质细胞(BMSCs)与人胚嗅鞘细胞(OE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将45只SD大鼠分成脊髓损伤后BMSCs移植组(BMSCs组)、OECs移植组(OECs组)和PBS对照组(PBS组),通过BBB评分、运动诱发电位(MEP)评估脊髓传导功能的改善状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移植细胞存活和分化情况,病理形态学方法观察组织结构修复情况。结果BMSCs组BBB评分高于OECs组(P<0.05);两细胞治疗组MEP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BMSCs组嗜银染色可见脊髓损伤近端有较多再生纤维向远端延伸,形成神经纤维束,而OECs组再生纤维较少;两种移植细胞均可在损伤处部分存活,BMSCs组可见BMSCs来源的细胞Nestin、NF、GFAP的阳性表达。结论BMSCs移植比OECs移植能更有效促进大鼠急性脊髓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卡介苗(BCG)对哮喘豚鼠的预防治疗作用。方法:采用31只豚鼠,分为3组进行处理,分别为对照组、卵蛋白(OVA)致敏组和BCG处理组。用OVA(Ⅲ级)致敏豚鼠复制豚鼠哮喘模型。结果:本模型采用10%的OVA致敏,1%的OVA激发,所有动物都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症状。实验动物在接受BCG注射后,表现为以下特点:一是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增加;二是BALF中细胞分类的变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以淋巴细胞的增加最为明显。 经过OVA致敏的动物BALF和肺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EOS)明显增加,BCG不同程度地降低肺组织EOS的气道浸润及减轻OVA致敏豚鼠的气道反应。结论:[HTSS]使用本实验体系BCG可以减轻实验性哮喘的气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向造血细胞分化潜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在体研究人骨髓间质干细胞(hBMMSCs)向造血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将hBMMSCs经尾静脉注射给环磷酰胺处理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利用流式激活细胞分析系统(FACS)检测hBMMSCs输注后存活35d的SCID小鼠外周血、骨髓和脾脏中人源性造血细胞的表型和水平。结果:hBMMSCs输注组外周血(PB)、骨髓(BM)和脾脏(spleen)中可检测到人CD45+/H-2Dd-、CD34+/H-2Dd-细胞,而对照组PB、BM和脾脏均未检测到上述表型的人造血细胞。结论:hBMMSCs具有向造血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体外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为造血干/祖细胞过程中, 增加成熟T淋巴细胞的含量, 以促进其重建致死量照射小鼠的造血功能后免疫功能的早期重建。方法:胚胎干细胞在含甲基纤维素的培养基中自由分化形成胚胎体, 分化第6d添加造血生长因子, 同时添加胸腺肽, 流式细胞仪检测分化细胞中CD34+的造血干/祖细胞和CD+3的成熟T淋巴细胞含量, 最后将分化细胞注射入致死量照射小鼠体内, 观察60d, 以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病率作为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指标, 用PCR检测Sry反映移植细胞在宿主体内的存活。结果:分化第13d, 未加胸腺肽, CD+3的成熟T淋巴细胞含量仅10.52%, 重建造血后无GVHD发生;添加胸腺肽, CD+3的成熟T淋巴细胞含量升高达22.93%, 重建造血后GVHD发病率100%。结论:胚胎干细胞体外分化为造血干/祖细胞过程中, 添加胸腺肽, 能增加CD+3的成熟T淋巴细胞含量, 体内重建造血后细胞免疫功能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克隆抗人CD154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基因,并分析其核苷酸序列,为基因工程抗体的构建奠定基础。方法:从分泌能抑制免疫反应的抗人CD154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 7E8中提取总RNA,合成cDNA第一链后,经PCR扩增获得抗人CD154单抗轻链可变区 (VL)和重链可变区 (VH)基因,分别克隆入pUC18载体,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①抗体的轻链可变区基因全长为 341bp,编码113个氨基酸,归属于Ig的Vκ2基因,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轻链可变区含有明确的 4个骨架区和 3个抗原决定簇互补区,在第 2 3位和第 93位氨基酸为半胱氨酸,是与抗体二硫键形成有关的两个特征性氨基酸;②抗体的重链可变区基因全长为 354bp,编码118个氨基酸,归属于小鼠IgVH基因,D、J区基因分别属于DSP2.9和JH2,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重链可变区含有明确的 4个骨架区和 3个抗原决定簇互补区,在第 2 3和第 97位氨基酸为半胱氨酸,是与抗体二硫键形成有关的两个特征性氨基酸。结论:经核苷酸序列分析证明所克隆的基因分别为抗体的轻、重链可变区基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体外培养并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肌样细胞。方法:采用常规技术对SD鼠MSCs进行体外培养传代、鉴定、诱导分化和免疫组化、透射电镜检测分析。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 细胞表达CD29和CD44, 不表达CD11b和CD45;经一定浓度5-氮杂胞苷和两性霉素B诱导分化后细胞desmin和myoglobin染色阳性;电镜观察肌样细胞胞浆靠胞膜缘可见无细胞器的条状肌丝区带。结论:传代贴壁生长的梭形细胞为MSCs。MSCs可能具有表达肌细胞的特异性启动或分化调控基因;5-氮胞苷等化合物可使DNA的胞嘧啶去甲基化, 从而诱导MSCs向肌源性细胞分化。临床有运用MSCs治疗肌萎缩性疾病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肉瘤180(S180)移植瘤发展过程中血管生成及血管生成调节因子的变化,并对其调节机制进行探讨。 方法: 利用Km小鼠的S180移植瘤模型,采用FⅧ因子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血管生成,ELISA和EIA法检测荷瘤鼠肿瘤组织和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抑制素(endostatin)水平,采用多元回归分析肿瘤组织微血管计数、血管形态与瘤重变化的关系。 结果: 随着荷瘤时间延长,肿瘤组织内微血管计数,瘤内血管相对总量增加,血管的相对面积增大(P<0.05);肿瘤组织匀浆中VEGF水平在荷瘤10 d、15 d均显著高于5 d组(P<0.05);endostatin在肿瘤匀浆和血浆中均在荷瘤15 d达到最高(P<0.05);V/E比值无显著变化;微血管计数、血管相对总面积与瘤重变化有相关性(P<0.01)。 结论: S180移植瘤病期发展中微血管数目增加,血管口径增大,且与瘤重变化呈正相关;肿瘤发展过程中肿瘤局部血管生成正调节因子逐渐增加,促进血管生成;肿瘤局部血管生成调节因子处于相对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氧自由基、一氧化氮探讨四逆汤抗急性失血性休克的肝脏机制。方法:复制急性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 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单纯休克模型组;休克+生理盐水复苏组;休克+四逆注射液复苏组。四逆注射液(浓度1000g生药/L), 剂量0.1mL/200g大鼠。用生理盐水或四逆注射液治疗3h后处死动物并取组织。测定各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水平, 一氧化氮(NO)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 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肝细胞中的变化特点。RT-PCR观测肝细胞iNOS和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在休克1h后SOD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四逆汤组复苏3h后肝组织SOD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MDA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NO水平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生理盐水组iNOS在肝细胞中染色阳性单位明显高于四逆汤组(P<0.05)。生理盐水组促进iNOSmRNA的表达。四逆汤组eNOSmRNA的表达增强。结论:四逆汤通过清除氧自由基, 升高NO, 改善肝组织微循环, 减少诱导型iNOS表达的各种因素, 理论上减轻了NO与氧自由基生成的ONOO的细胞毒作用和血管的低反应性, 并对肝脏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蛋白质精氨酸甲基化转移酶5(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PRMT5)的食管癌细胞株,并探讨稳定细胞株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介导的质粒或siRNA转染法,分别将真核表达载体pCMV和PRMT5以及siPRMT5导入人食管癌细胞株EC109,通过G418筛选导入目标质粒的阳性克隆,以有限稀释法连续克隆化,以Western blot法鉴定稳定株的PRMT5的表达;计数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计算倍增时间;用平板克隆法鉴定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计算克隆形成率。结果有限稀释法连续克隆后,Western blot结果表明,EC109-9,EC109-46两株细胞高表达PRMT5,EC109-4、EC109-8细胞株低表达PRMT5;克隆形成实验结果表明,高表达株克隆形成能力显著增强,克隆形成率达到180%,低表达株降至40%。结论成功获得了稳定表达PRMT5蛋白的食管癌细胞株;稳定表达PRMT5细胞株显著影响食管癌细胞的增殖活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筛查鼻咽癌病人复发组织与鼻咽癌初发组织分子标志物表达的差异,探讨差异表达的蛋白与鼻咽癌复发的关系,为干预鼻咽癌复发提供新的靶点。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ABC 法检测Jab1、p-STAT3、 CHOP 和Akt1 在复发和初发病人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鼻咽癌细胞CNE-1、CNE-2、CNE-2R 和HONE1 中Jab1 和Akt1 蛋白的表达。结果:复发病人鼻咽癌组织Jab1和Akt1核表达水平均高于初发鼻咽癌组织(P<0.05);Jab1 和Akt1 在CNE-1、CNE-2R 和HONE1细胞中的表达高于在CNE-2细胞中的表达,电离辐射能促进CNE-1、CNE-2、CNE-2R 和HONE1细胞中Jab1 蛋白的表达。结论:复发病人鼻咽癌组织或辐射抗拒鼻咽癌细胞中Jab1 和Akt1 核表达均高于初发鼻咽癌组织或辐射相对敏感的鼻咽癌细胞;电离辐射促进鼻咽癌细胞中Jab1 过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