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49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78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117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38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4篇
  2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叶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叶瘤(SPNET)的MRI及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PNET的MRI及CT表现。结果 SPNET的影像学表现有以下特点;(1)肿瘤呈类圆形,边界清楚,病灶周围无水肿或水肿较轻,且大部分位于中线附近及侧脑室旁,少数位于皮层下;(2)MRI示肿瘤实质T1WI呈稍低或等倍,T2WI呈等信号,与脑灰质信号相等,增强较明显。(3)CT示肿瘤实质呈稍高密度,影像学表现与髓母细胞瘤相似。(4)中线附近的肿瘤为实体结构。无囊变;囊变明显的肿瘤多们于皮质下。(5)部分肿瘤内有出血或钙化,有的可见到脑脊液扩散灶。结论 SPNET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结合其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症状有助于与其他肿瘤区分。  相似文献   
2.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41例患者的临床与CT、MRI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分析4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及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资料.结果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为脑膜刺激征和颅内高压,影像学表现为脑积水、脑室扩大、脑膜强化、血管周围间隙扩张等.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高,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帮助早期诊断,确诊仍依靠病原学检查.  相似文献   
3.
MRCP诊断梗阻性黄疸的价值评价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探讨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在梗阻性黄疸定位、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重T2加权TSE序列采集、MIP法三重建,并与US、CT、ERCP/PTC及手术和病理相对照。结果:MRCP定位诊断准确率达100%,优于US(P<0.05),与CT、ERCP/TPC无显著差异;MRCP结合常规MRI定性诊断准确率达89.7%,优于US(P<0.025),与CT、ERCP/PIC无显著差异。结论:MRCP安全、简便、无创伤,在梗阻性黄疸的定位、定性诊断上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准确性,是诊断性ERCP/PTC的有效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4.
邢妩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1):98-100
目的探讨单发性脑转移瘤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单发性脑转移瘤的MRI表现。结果32例单发性脑转移瘤中,发生于幕上者25例,其中肿瘤位于皮层及皮层下21例,幕下者7例。轻度水肿8例,中度水肿5例,重度水肿19例。不规则环形增强13例(40.0%),结节形增强6例(18.7%),囊实形增强13例(40.0%)。结论单发脑转移瘤的MRI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MRI是诊断单发脑转移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高端CT图像质量的差异。方法:通过扫描体模检测2台高端CT的性能指标,包括厚度偏差、空间分辨力、密度分辨力、CT值线性、噪声和均匀性,并依照检测结果对其图像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台设备在厚度偏差、噪声和均匀性的检测结果相近,在空间分辨力、CT值线性、密度分辨力方面存在差异。结论:两种高端CT设备均各有所长,优缺点也是相对的,要根据不同的诊断目的更客观全面地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自创长骨骨肿瘤良恶性X线评分系统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26例长骨骨肿瘤或者瘤样病变患者的术前X线平片,利用自创骨肿瘤良恶性X线评分系统进行病变良恶性判断,并与术后病理诊断对比,统计评分系统诊断恶性、侵袭性及良性骨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骨肿瘤良恶性X线评分系统诊断恶性、侵袭性及良性骨肿瘤的敏感度分别为96.88%、56.76%和96.49%;特异度分别为100%、96.62%、76.81%;准确度分别为99.20%、84.92%、85.71%。结论:长骨骨肿瘤良恶性X线评分系统能定量评价骨肿瘤的良恶性,方法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0 T MRI 3D-TOF序列联合3D-FIESTA序列结合多平面重建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87例湘雅医院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VD)的病例资料,将术前3D-TOF序列联合3D-FIESTA序列检查情况与术中探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87例患者术前3D-TOF序列联合3D-FIESTA序列显示:症状侧三叉神经血管压迫(neurovascular compression,NVC)阳性173例,阳性率达92.3%,MVD术发现血管神经压迫179例,阳性率达95.6%。其中小脑上动脉73例(40.8%)、小脑前下动脉28例(15.4%)、基底动脉17例(9.8%)、小脑后下动脉5例(3.2%)、复合压迫35例(20.2%)、静脉11例(6.2%)。3D-TOF序列联合3D-FIESTA序列显示无血管压迫14例,阴性率7.7%,而术中发现无责任血管10例,阴性符合率58.8%。症状对侧血管压迫阳性20例,假阳性率10.7%,两侧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TOF序列联合3D-FIESTA序列,结合3D后处理重建能相对清晰显示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的空间关系,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术前评估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与结核性脑膜炎(TBM)的颅脑MRI影像特征,以探讨对于这两种疾病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比CNM患者15例与TBM患者93例的颅脑MRI影像资料,比较病变部位在颅底部、V-R间隙增宽、病灶环形强化、病灶周围水肿ETRⅡ级以上、重度脑积水及腔隙灶等方面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MRI征象在病变部位在颅底部、V-R间隙增宽、病灶环形强化、病灶周围水肿ETRⅡ级以上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NM与TBM的颅脑MRI表现各有特征,可作为两者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