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刘鹏  林巍  林刚  陈晶  战跃福  陈建强 《重庆医学》2018,(20):2682-2684,2688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注射医用胶联合亚甲蓝在肺小结节胸腔镜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肺小结节患者的诊疗过程并进行分组,实验组(A组)为术前CT引导下注射医用胶联合亚甲蓝定位,实验对照组(B组)为术前CT引导下弹簧圈定位,空白对照组(C组)为术前未定位直接行电视胸腔镜下切除术,统计各组的术前定位时间、术前定位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定位费用、术中探查时间、手术时间、中转开胸率、平均住院时间,通过对比探讨CT引导下注射医用胶联合亚甲蓝在肺小结节胸腔镜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术前定位时间:A组(17.55±1.94) min,B组(18.66±2.73) min;术前定位并发症发生率:A组10.34%,B组37.50%;术前定位费用:A组(1 227.07±97.05)元,B组(3 605.00±245.88)元;术中探查时间:A组(6.14±1.62)min,B组(5.88±1.79)min,C组(14.34±2.45)min;手术时间:A组(124.55±15.36)min,B组(129.81±22.00) min,C组(142.43±20.21)min;中转开胸率:A组3.45%,B组9.38%,C组45.71%;平均住院时间:A组(9.72±2.36)d,B组(10.31±1.60)d,C组(11.63±2.70)d.术前定位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定位费用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探查时间、手术时间、中转开胸率、平均住院时间A组与C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CT引导下注射医用胶联合亚甲蓝定位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到肺小结节,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灵活的定位技术,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CT的广泛应用,孤立性肺小结节(solitary small pulmonary nodules,SSPN)的检出率越来越高.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恶性可能,及时准确的诊断是防治早期肺癌的关键.临床研究发现了多种方法能够较为准确的早期预测SSPN的良恶性及明确TNM分期,其中包括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活检、电视胸腔镜手术切除等方法,文章就目前国内外研究的早期诊断SSPN各种具体方法的理论机制、适用条件及术前定位技术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miR-302b在食管鳞癌细胞中的免疫学作用。方法通过qRT-PCR检测ESCC癌症组织与癌旁组织中miR-302b的表达量,并在炎症刺激后观察食管鳞癌TE-10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能力,以及miR-302b与癌症相关性炎症(cancer related inflammation,CRI)相关基因IRF2、ERBB4、CXCR4的表达量变化;通过转染改变miR-302b的表达水平,观察TE-10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能力以及IRF2、ERBB4、CXCR4蛋白的表达量。结论 ESCC组织中miR-302b表达量显著减少;miR-302b可以通过减少肿瘤相关性验证CRI相关基因IRF2、ERBB4、CXCR4的表达量来抑制TE-10细胞的增殖与侵袭,从而抑制ESCC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9,(4):533-537
目的:系统评价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ScienceDirect、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收集埃克替尼或埃克替尼联合常规治疗或联合其他药物治疗(试验组)对比常规治疗或其他药物(对照组)治疗晚期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经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5.1.0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7项RCT,合计2 34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有效率[OR=1.64,95%CI(1.36,1.97),P<0.000 01]、疾病控制率[OR=1.68,95%CI(1.39,2.04),P<0.000 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OR=0.59,95%CI(0.48,0.72),P<0.000 01]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埃克替尼治疗晚期NSCLC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6.
刘鹏  林刚 《海南医学》2016,(19):3251-325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可并发心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脏破裂、栓塞、心室壁瘤、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等,常可危及生命。室间隔穿孔是AMI最严重的机械并发症之一,临床发生率为0.3%~0.5%,死亡率高,预后差[1]。AMI 一旦并发室间隔穿孔,往往迅速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室壁瘤通常发生在AMI后,常可导致心力衰竭。室间隔穿孔及室壁瘤形成均是 AMI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但致死率高。本文通过介绍一例临床诊断为AMI合并室间隔穿孔、室壁瘤形成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进一步探讨和了解该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干下型室间隔缺损(VSD)直径大小对手术疗效的影响,对比分析经胸微创封堵与体外循环治疗不同直径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8年8月至2016年8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心胸外一科收治的63例缺损直径在3~10 mm的先天性干下型VSD 2~6岁患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35例,女性28例.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体外组和微创组,再依据直径大小差异各分为两组,经胸微创封堵治疗34例,男女比例为19/15,其中直径3~5 mm 13例,>5 mm 21例;正中切口体外循环治疗29例,男女比例为16/13,其中直径在3~5 mm 11例,>5 mm 18例.分别对其手术成功率、术中术后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体外组手术时间、输血总量、机械通气时间、术后重症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微创组长,两种手术方式总体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损直径在3~5 mm时,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损直径在5~10 mm时,体外组手术成功率为100.00%,明显高于微创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手术失败患者的缺损直径均在8~10 mm.两种手术治疗方式的手术时间、输血总量、机械通气时间、术后重症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成功率均不受缺损直径大小的影响(P>0.05).两种手术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术后早期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总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体外组的总体发生率为5.75%,高于微创组的1.67%.两种手术治疗方式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不受缺损直径大小的影响(P>0.05).结论 VSD缺损直径大小对不同手术治疗方式的成功率有影响.体外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较微创组高,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不受缺损直径大小影响;微创组较体外组术中优势明显.缺损直径较小选择微创封堵优势明显,缺损直径越大选择体外循环手术治疗优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