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己糖激酶-Ⅱ(HK-Ⅱ)在人体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分析HK-Ⅱ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3—9月在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确诊的胃癌病患100例,切除标本,运用免疫组化及RTPCR方法检测胃癌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HK-Ⅱ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性别、年龄、浸润深度、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肿瘤大小等的关系。结果 HK-Ⅱ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8.00%,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HK-Ⅱ表达与性别、年龄、浸润深度无关(P0.05);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肿瘤大小有关(P0.05)。胃癌组织HK-ⅡmRNA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1)。结论 HK-Ⅱ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可作为胃癌的恶性预后指标和临床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胃腺癌组织学类型及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615例胃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对不同组织学类型和不同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的转移率及转移个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平均每例取淋巴结28.62个,共46 227个,其中有转移的10 173个,平均转移率22.01%;1 615例胃腺癌有淋巴结转移的1 046例,转移率为64.77%.其中TNM分期T1(M),T1(SM),T2,T3的转移率分别为2.78%,13.61%,55.59%和84.84%;组织学高分化癌转移率50.25%,低分化癌转移率78.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胃腺癌的转移率与组织学分类有关;随着浸润深度的增加,转移的危险性呈梯度增高.  相似文献   
4.
5.
患者男,34岁,主诉"慢性肾功能衰竭腹膜透析3年伴皮肤瘙痒1年,行甲状旁腺切除术后4个月,再次出现皮肤瘙痒3月余"。4个月前测血甲状旁腺激素:155.7 pmol/L(参考值:1.3~9.3 pmol/L);颈胸部^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核素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扫描:甲状腺背侧左上、左下、右下异常放射性浓聚灶;甲状腺超声检查:甲状腺未见异常,于甲状腺背侧左上、左下及右下可见3枚低回声,最大径线分别为1.5 cm、1.5 cm及1.3 cm,形态规则,边界清晰。临床拟诊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 SHPT),于2017年4月15日行"甲状旁腺切除术+右前臂自体移植术",术后病理证实切除左上、左下、右下3枚甲状旁腺增生结节。术后第1天查血甲状旁腺激素为40.6 pmol/L,术后2周查血甲状旁腺激素为134.8 pmol/L。术后1个月患者再次出现皮肤瘙痒。  相似文献   
6.
李世兰  钱建忠  徐洪明 《职业与健康》2011,27(11):1312-1313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renal chromophobe cell carcinoma,RC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学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从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10例RCCC病例。结果 10例中男女比2∶3,平均51.1岁。肿块直径2~11 cm,切面呈浅棕色及棕褐色,镜下肿瘤主要由多角形嫌色细胞构成,呈巢状、条索状及腺泡状排列。嫌色细胞胞质呈浅嗜伊红色细网状,胞核皱缩似葡萄干。免疫表型中CK、EMA、CD 10均见阳性表达病例。结论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肾肿瘤,预后好于其他肾脏肿瘤,形态学上与嗜酸细胞性腺瘤极其相似,掌握二者之间在形态学及免疫表型方面的差异性,将有助于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进一步提高早期胃癌诊断水平的因素。方法对2005—2008年间应用上皮内瘤变(IN)的概念诊断的250例早期胃癌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术前内镜活检诊断可疑癌15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90例.胃癌145例。术后病理诊断浸润型早期胃癌224例,其中Ⅰ型5例(2.2%),均为黏膜下癌(Tsm)患者;Ⅱ型190例(84.8%),有82例为黏膜内癌(Tm),108例为Tsm;Ⅲ型29例,5例Tm,24例Tsm。未浸润性病变(Tis)26例。以高分化为主要组织学类型者184例(73.6%),其中26例Tis,58例Tm.100例Tsm。有淋巴结转移者21例.其中Tm组2例(2.3%),均发生在低分化组:Tsm组19例(13.9%):Ⅱ型病例淋巴结转移15例(7.9%),Ⅲ型病例6例(20.7%)。90例术前内镜活检诊断为HGIN的患者,术后病理检查24例为Tis,29例为Tm。37例为Tsm。结论高分化病变是早期胃癌的主要组织学类型。IN诊断概念的应用可能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受体酪氨酸激酶EphB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52例胃癌和癌旁组织中EphB6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52例胃癌组织中, EphB6低表达66例(43.4%),中等强度表达54例(35.5%),高表达32例(21.1%);EphB6在癌旁组织中呈高表达。EphB6蛋白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和浸润深度均无关(P>0.05)。结论EphB6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下调,且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其可能是预测胃癌转移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Wnt蛋白分泌相关的基因Wntless在胃癌腺癌细胞和癌旁正常黏膜细胞的表达,分析Wntless表达与胃腺癌病理指标之间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腺癌组织和胃癌旁正常黏膜中Wntless的蛋白表达。结果在104例胃癌标本中,Wntless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为:7.7%(8/104)例为0或1+、36.5%(38/104)例为2+、55.8%(58/104)例为3+;在癌旁正常黏膜表达为:71.2%(74/104)例为0或1+,19.2%(20/104)例为2+,9.6%(10/104)例为3+。Wntless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胃癌旁正常黏膜表达(P0.001)。Wntless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呈正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 Wntless蛋白在胃腺癌中高表达,可能对肿瘤发生和进展等发挥了促进作用,并可能为新的靶向治疗提供分子靶标。  相似文献   
10.
蔡菁  苏伟  李健  汪娟 《上海医学》2007,30(5):369-370,F0003
心房内血栓或癌栓的发病率虽较低,但因心房内血栓、癌栓及其表面组织脱落而危及生命的病例在临床却并不少见。本研究旨在通过声学密度(AD)技术测定心房内占位组织的特征,探讨该技术判别心房内占位肿块(血栓和癌栓)性质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