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 改进特殊肿瘤标志物室内质量控制(IQC)质控品的储存方式,以保证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质量。方法 以改进质控品储存方式后6个月每个工作日检测的数据作为观察组,以质控品复溶当日连续检测的20个数据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值、变异系数(CV)的变化。统计改进质控品储存方式前、后IQC平均累积CV和参加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该项目室间质量评价(EQA)的绝对平均偏移(Bias),按照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EQA允许总误差(TEa)标准,计算西格玛(σ)值。比较改进存储方式前后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 21-1)、糖类抗原(CA)72-4的IQC结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值的Bi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V均符合实验室IQC目标;NSE的平均累积CV由改进前的4.65%提升至改进后的4.35%,σ值由改进前的4.11提升到改进后的5.01。改进存储方式后,CYFRA 21-1、CA72-4平均累积CV分别为3.34%和3.48%,σ值分别为6.21和6.70。结论 改进质控品的储存方式可提高NSE的IQC水平,且不影响CYFRA 21-1和CA72-4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综述,为早期识别营养不良高危因素,制定有效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计算机系统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知网、万方和SinoMed数据库,收集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相关资料及质量评价结果,并对文献进行定性分析。 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分析纳入研究结果显示,目前造血干细胞术后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仍较高,且评估工具多样化,其影响因素有人口学因素、移植方式和治疗、营养支持方式和身体健康相关因素等,但有些因素的作用仍存有争议。 结论 现有针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发生营养不良的因素仍存在争议,且纳入研究样本量较小,今后需加大样本量,多中心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增加强度预处理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对于HLA供者特异性抗体(DSA)强阳性血液病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5月1日至2022年9月1日在上海闸新中西医结合医院血液科接受增加强度预处理haplo-HSCT的DSA平均荧光强度(MFI值)≥10 000的10例血液病患者,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10例患者中男3例、女7例, 中位年龄为53.5(36~64)岁;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3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2例,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2例, 慢性髓性白血病加速期(CML-AP)2例,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1例。②接受氟达拉滨(Flu)/白消安(Bu)为主联合全身放射治疗(TBI)/环磷酰胺(CTX)预处理方案。③移植前DSA中位MFI值为15 999(10 210~23 417), 移植后第7天DSA中位MFI值为10 787(0~22 720)。④8例患者获得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 中位粒细胞植入时间为14(10~16)d, 中位血小板植入时间为18(14~20)d。中位随访12.5(1.5~27)个月, 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例罕见的双费城染色体(Ph)伴双der(9)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上海闸新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1例双Ph伴双der(9)B-ALL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骨髓形态学分析、流式免疫分型、G显带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ISH)、基因检测以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等方法对患者不同阶段的骨髓样本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患者初诊时骨髓形态学、流式免疫分型均支持B-ALL的诊断, 其G显带核型为双Ph且疑似存在2条与22号染色体易位的9号染色体的超二倍体, BCR-ABL1融合基因阳性。复发时基因检测提示ABL1基因的激酶编码区存在c.944C>T杂合变异, FISH证实2条9号染色体上均存在ABL1-BCR融合信号, CMA显示9号染色体嵌合纯合比例约为40%, 22号染色体嵌合重复比例约为43%。结论本例患者双der(9)约在40%的细胞中完全同源, 其产生机制可能与双Ph相同, 可归因于有丝分裂时发生的染色体未分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