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如何治疗以及何时停止治疗需要结合孕母和胎儿情况综合考虑。孕期和孕母肝病病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高病毒载量孕妇孕晚期的抗病毒治疗能够阻断母婴传播。现今,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都有充分的证据证实其在孕妇抗病毒治疗上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李姝玉  杨诗帆  洪岭 《浙江医学》2020,42(6):540-543
目的探讨双氢青蒿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小鼠巨噬细胞mRNAN6-腺嘌呤(m6A)甲基化修饰水平的影响。方法从SLE小鼠腹腔中获取腹腔巨噬细胞,在体外用双氢青蒿素刺激巨噬细胞。采用DotBlot法检测巨噬细胞mRNAm6A甲基化修饰水平,分别采用RT-PCR、Westernblot法检测巨噬细胞m6A甲基化转移酶(METTL3)、m6A去甲基化修饰酶(ALKBH5和FTO)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m6A-qRT-PCR法检测TLR7和TLR9mRNAm6A甲基化修饰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比较,60滋mol/L双氢青蒿素刺激来源SLE小鼠的巨噬细胞后,巨噬细胞mRNA的m6A甲基化修饰水平显著降低(P<0.05);巨噬细胞的METTL3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上调(均P<0.05),而ALKBH5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下调(均P<0.05),且呈现双氢青蒿素浓度依赖;同时双氢青蒿素刺激后TLR7和TLR9mRNAm6A修饰水平降低(均P<0.05),进而抑制TLR7和TLR9的蛋白表达(均P<0.05)。结论双氢青蒿素可能通过调控巨噬细胞mRNAm6A甲基化修饰水平抑制TLR7、TLR9蛋白表达的机制发挥治疗SLE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缪晓辉 《家庭用药》2014,(10):42-43
埃博拉病毒病(过去称“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烈性传染病,这次爆发迄今已有5500余人受感染,超过2500人死亡。也就是说一旦感染这种病毒,有半数以上的患者不能被救活。据此,民众对这种疾病的恐惧和不安也是可以理解的。今年发生埃博拉病毒病大流行的国家主要是西非四国,即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到目前为止,英国、瑞士报道过输入病例,输入病例均到流行区旅行过。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粘蛋白1(mucin 1,MUC-1)的串联重复区(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VNTR)自身抗体检测在癌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粘蛋白1分子中的串联重复区作为检测靶标,构建间接ELISA法检测体系,检测若干健康人群血清和192例各类癌症患者血清中的抗VNTR自身抗体。结果: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的癌症检出灵敏度达76.1%,特异性达93.8%。结论:检测MUC-1蛋白的VNTR 抗体具有癌症临床诊断意义,可以成为血清MUC-1蛋白检测夹心ELISA方法的有效补充,进一步提高该方法在癌症临床诊断中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治疗术后6个月消融区组织内细胞活性情况。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9月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治疗术后6个月进行消融区粗针穿刺活组织检查病理评估的患者20例24个消融区。使用切割式活检针分别对消融区中央域及边缘域进行粗针穿刺活组织检查,取得标本条置入液氮制成冰冻切片。采用酶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细胞内琥珀酸脱氢酶(SDH)和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黄递酶(NADPH-d)的活性,并与常规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到的细胞形态及组织结构对比。结果 微波消融术后6个月24个消融区的中央域及边缘域均成功取材。消融区中央域SDH及NADPH-d酶组织化学染色情况一致性好,阴性率均为95.83%(23/24)。消融区边缘域SDH及NADPH-d酶组织化学染色情况一致性好,阴性率均为91.67%(22/24)。23个中央域及22个边缘域的H-E染色切片均显示为红染无结构的大片坏死组织;1个中央域、2个边缘域H-E染色切片显示部分为坏死结构、部分为纤维组织增生,纤维组织增生处与酶组织化学染色阳性区域位置一致。结论 微波消融术后6个月甲状腺结节消融区组织符合凝固性坏死改变,仍处于失活状态,酶组织化学染色结合H-E染色能够对陈旧消融区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癌组织Nanog和血清肿瘤异常蛋白(TAP)水平与肺腺癌患者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2月间上海慈源康复医院收治的行化疗治疗的69例肺腺癌患者,评估患者癌组织Nanog和血清TAP与患者化疗疗效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患者癌组织Nanog和血清TAP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及分化程度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临床分期及转移情况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肺腺癌患者完全缓解14例(20. 3%),部分缓解23例(33. 3%),稳定13例(18. 8%),进展19例(27. 5%),总有效率为72. 5%(50例)。化疗后,患者病情有效控制者50例,其中癌组织Nanog和TAP低表达分别为45例和43例;化疗无效患者19例,其中Nanog和TAP高表达分别为17例和16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肺腺癌患者癌组织Nanog和血清TAP水平对肺腺肿瘤的诊断和预后有重要意义,与患者化疗疗效关系显著,对化疗后的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近年来对肿瘤发生机制在分子水平上有了更新的认识,基因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MUC-1粘蛋白(mucin 1,MUC-1,CA15-3)是一种高度糖化的跨膜蛋白,在正常和恶性上皮细胞中被检测到,MUC-1基因在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与肿瘤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血清MUC-1粘蛋白对肿瘤的辅助诊断、预后、临床监测有重要意义。本文就MUC-1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喉鳞癌组织中GAP酶激活蛋白SH3功能区结合蛋白(G3BP)、CD44v6蛋白表达与血管新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2013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喉鳞癌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所有患者的喉鳞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不同组织中的G3BP、CD44v6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明确微血管密度(MVD),分析喉鳞癌组织中G3BP、CD44v6蛋白表达情况与MVD的关系。结果喉鳞癌组织中G3BP、CD44v6蛋白阳性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喉鳞癌G3BP蛋白阳性患者组织中MVD为(59. 32±3. 11),高于G3BP蛋白阴性患者的(36. 06±1. 5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喉鳞癌CD44v6蛋白阳性患者组织中MVD为(57. 79±2. 70),高于CD44v6蛋白阴性患者的(33. 98±2. 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喉鳞癌组织中G3BP、CD44v6蛋白表达水平与MVD呈正相关(r值分为0. 626、0. 618,P <0. 05)。结论喉鳞癌组织中G3BP、CD44v6蛋白均存在明显高表达,且与血管新生存在密切相关关系,可能具有促进肿瘤血管新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型多发性内分泌瘤(MEN-2)的发病特点及超声诊断思路,以期提高MEN-2临床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就诊的2例经病理确诊的MEN-2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发病特点,探讨其超声诊断过程,总结超声诊断思路。结果 病例1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腹部超声检查示双侧肾上腺多发嗜铬细胞瘤,因双侧受累故引起注意,从而进一步对其他内分泌腺体进行排查发现右侧甲状腺中上交界处占位,胰腺区未见异常,超声最终诊断为甲状腺髓样癌。病例2因反复尿路结石发作多年,考虑其症状可能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随后超声检查发现甲状旁腺增生及甲状腺髓样癌,因此进一步检查了胰腺、肾上腺等多个内分泌器官,最后发现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从2例患者不同的临床症状入手,配合超声影像检查与之关联的多个病变的内分泌腺体,再经病理证实从而对2例MEN-2做出精准诊断。结论 MEN-2临床表现多样、诊断难度高,掌握其发病特点、临床特征及超声诊断思路有助于早期发现与诊治MEN-2这一多器官受累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