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3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42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100篇
基础医学   57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428篇
内科学   139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214篇
特种医学   81篇
外科学   630篇
综合类   376篇
预防医学   13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59篇
  2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13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237篇
  2011年   253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胰门板降低技术处理胰腺段胆总管巨大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近期收治的1 例利用胰门板降低技术取出胰腺段胆总管巨大结石的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资料。结果 该例患者胰腺段胆总管内嵌顿一颗直径约2.5 cm质硬结石,纵行切开十二指肠上段胆总管前壁后采用液电碎石仪和取石钳难以碎石和取石,最终笔者首次利用胰门板降低技术显露胰腺段胆总管前壁后,继续纵行切开胰腺段胆总管才取出结石。术后经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痊愈出院,随访1 年半无结石复发和胆管狭窄。结论 胰门板降低技术可安全显露胰腺段胆总管,有助于取出胰腺段胆总管内嵌顿结石。  相似文献   
2.
口服异维A酸是目前临床上最为有效的抗痤疮药物,可同时作用于痤疮发病的4个主要环节。异维A酸在皮脂腺细胞内独特的分子作用机制使其具有强大的抑制皮脂腺分泌活性,近来其对痤疮免疫和炎症反应的拮抗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口服异维A酸主要用于治疗结节囊肿型重度痤疮以及其他治疗效果不好的中、重度寻常痤疮,使用剂量应根据患者的体重、疗效、依从性及不良反应进行综合判定。小剂量[0.25~0.5 mg/(kg·d)]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增加患者依从性;累积剂量达60~120 mg/kg可以明显降低痤疮复发率。异维A酸不良反应大多以皮肤黏膜为主要表现,严重不良反应罕见,致畸是其最严重的不良反应。口服异维A酸能快速改善痤疮皮损,有效预防痤疮瘢痕形成,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劳累性心绞痛患者抑郁障碍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以进一步明确两者之间关系。方法将146名劳累性心绞痛患者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为无抑郁症状组、可疑抑郁症状组、明确抑郁症状组。比较三组冠脉Gensini积分。结果3组之间Germini积分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HAMD量表评分与Gensimi评分成正相关(r=0.244,P〈0.01)。结论劳累性心绞痛患者冠脉粥样硬化程度与抑郁障碍程度成正相关,抑郁障碍对冠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可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清炎颗粒治疗肾盂肾炎的免疫学机制。方法:采用孙氏方法改进造模,治疗组分别按剂量3.12、6.24、12.48g·kg^-1·d^-1予清炎颗粒,模型组予生理盐水,对照组予至灵胶囊灌胃,喂养至3d、7d、15d、30d、60d取血清,用ELISA法检测其IL-8、IL-10的水平。结果:清炎颗粒能显著降低不同时段血清IL-8的水平、提高不同时段血清IL-10的水平。结论:免疫调控可能是清炎颗粒治疗肾盂肾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PD)是常见的中老年期运动障碍,临床表现主要为静止性震颤、肌僵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反射障碍等.长期以来,对PD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缺少客观的实验室诊断依据,使得对早期或亚临床期PD的诊断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6.
全麻苏醒期常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颅内压升高等心脑血管反应,对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变等高危因素的老年患者围拔管期危险性更甚,而老年患者围拔管期又因易致苏醒延迟、呼吸抑制、血压波动而不宜通过加深麻醉的方法来减轻应激反应。有研究证明可乐定能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并有麻醉性镇痛作用[1],从而能抑制围拔管期的血流动力学紊乱。本研究旨在通过超声多普勒技术来研究麻醉前预服可乐定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气管拔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的作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60例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有高…  相似文献   
7.
患男,35岁,因上腹部疼痛3d,右下腹疼痛1d入院。患入院前3d饮酒后自觉剑突下至脐部疼痛,阵发性加剧。无恶心、呕吐、畏寒、发热及腰背疼痛。入院前1日疼痛移至右侧腹部,并仍有上腹疼痛伴阵发性加剧.经门诊抗炎补液治疗无效而入院。[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和最复杂的并发症之一,可累及全身神经系统的任何部分,大约发生在近50%的糖尿病患者中.通常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它出现较晚,而在2型糖尿病的早期就能发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更好地了解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VLBCL)的临床特点、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方法 总结我科一例确诊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特点进行观察,对手术病理标本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罕见,临床表现多样化,本例患者主要表现为肌力轻度减退、认知功能进行性下降、意识障碍、继发性癫等,头颅MRI显示白质深部的多发病灶,呈T1WI低信号、T2WI和FLAIR高信号,增强扫描后病灶呈不规则斑片状、小环状强化灶.临床病情迅速恶化.其病理学特征是肿瘤细胞积聚于小血管内、血管周围间隙和毛细血管内,免疫标记脑组织毛细血管内异型细胞,LCA、CD20、CD79a表达阳性,个别细胞呈ki67阳性.CD3、UCHL-1、CD30、KP-1表达呈阴性,确诊IVLBCL.结论 IVLBCL是高度侵袭性疾病,进展快、预后差.早期诊断和联合化疗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10.
垂体腺瘤是发生于垂体前叶的良性肿瘤,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0%-20%,而无功能微腺瘤占到成人尸检的23%左右。生理上根据免疫组化将垂体腺瘤按功能分为有激素分泌活性腺瘤(functioning pituitary adenoma,FPA)和非激素分泌活性腺瘤(non—functioning pituitary adenoma,NFPA)两大类。[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