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人类β-防御素2(HBD-2)在口腔上皮细胞中表达的影响,为口腔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试验分成3组,分别为孢子、菌丝及灭活的白色假丝酵母菌组;将KB细胞与孢子相、菌丝相及灭活的白色假丝酵母菌培养3、6、12、24h后,采用ELISA试验检测各组KB细胞培养液中HBD-2的表达,重复检测3次,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黏附KB细胞的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总数由(1.83±0.64)CFU/cm2下降至(0.18±0.09)CFU/cm2,但活力未发生改变,菌丝转换率由(28.16±5.14)%增高至(80.18±10.14)%;感染24h后孢子相、菌丝相及灭活的白色假丝酵母菌组HBD-2分别为(60.08±6.47)pg/ml、(81.52±8.20)pg/ml、(64.81±7.35)pg/ml,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色假丝酵母菌在特定时间内可使口腔上皮细胞上调HBD-2表达,菌丝进一步侵袭后,HBD-2的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三叉神经痛样SD大鼠动物模型神经微循环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15只,随机分为手术组和对照组。手术组经口内切口行右侧三叉神经的眶下神经结扎术;对照组手术同前,但只分离暴露右侧眶下神经不予以结扎。于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解剖眶下神经,通过明胶-墨汁灌注HE染色和透明标本焦点堆迭观察微循环变化。结果眶下神经外膜的血管沿神经长轴走行,并可见有较粗的微血管纵向贯穿神经全长,途中发出斜向或横向的分支穿入神经束间,并沿神经束分布,相互交织形成微血管网,继而又发出分支穿入神经内膜;手术组眶下神经的微循环在不同的时间点略有不同,微血管网的密度比对照组低。结论大鼠眶下神经长期受压引起微循环障碍变化。  相似文献   
33.
模拟失重大鼠股骨和骨髓中骨桥素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研究模拟失重大鼠股骨和骨髓中骨桥素(OPN)的形态学变化 .方法 选用 SD大鼠 ,随机配对分为尾吊组和自由活动组 ,每组 5只 ,实验期为 14和 2 8d.组织标本行原位杂交 .结果 尾吊组大鼠股骨 (14d,2 0 7.45± 0 .43;2 8d,2 17.48± 0 .34 )和骨髓 (14d,10 8.37± 0 .42 ;2 8d,2 0 7.32± 0 .5 6 )中 OPN的表达明显弱于对照组 (P<0 .0 5 ) ;尾吊组 14d OPN的表达明显强于 2 8d (P<0 .0 5 ) .对照组间无显著性的差异 (P>0 .0 5 ) .结论 大鼠后肢去负荷导致股骨和骨髓的 OPN含量降低 .去负荷时间越长 ,OPN含量降低就越显著  相似文献   
34.
目的:调查距今 1100~1300年前出土人牙齿的牙周状况,探求牙周病的发生发展趋势.方法:观察记录了62例陕西长安区出土1000年前人骨架全部牙齿的牙周状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有57个个体的529个牙齿患有牙周病,患牙占观察牙齿总数的83.84%,该人群牙周病的平均患病率为91.94%.56岁以上年龄组及36~55岁年龄组牙周病患病率(100%)>24~35岁年龄组(85.71%)>23岁以下年龄组(72.73%).牙周病的罹患累及各个牙位,其中尖牙的罹患率最高,中切牙的罹患率最低.所有上下颌对称牙位牙齿之间的患牙率及上下颌总的患牙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牙周病患病率高于女性患病率(p<0.01).结论:研究1000年前人牙周疾病的一般情况,进而认识牙周病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发展变化规律,并为研究当时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状况提供间接的实物证明.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评价Mtwo镍钛系统在根管再治疗中对根尖微渗漏的影响. 方法 选取34颗正畸拔除双根管前磨牙,随机选4颗设为对照组,2颗阴性对照组和2颗阳性对照组,其余30颗随机分为3组:A组行塑化治疗,B组行冷牙胶侧方加压根管充填,C组为首次根管治疗组,每组10颗牙,20个根管.恒温恒湿条件下保存4周后将这3组中的每一个组均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手用不锈钢器械及Mtwo镍钛系统清理预备根管,之后均行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再在恒温恒湿条件下保存4周,之后对离体牙进行染色7d,之后测量根尖微渗漏.记录和比较各组根尖微渗漏情况. 结果 ①在A、B、C三组各自的组内比较中发现,使用Mtwo镍钛系统处理的根管的根尖微渗漏较使用手用不锈钢器械处理的小(P<0.05);②在使用Mtwo镍钛系统时,A、B、C三组的组间比较显示:A、B组间根尖微渗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根尖微渗漏较A组和B组小,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使用手用不锈钢器械时,结果相同. 结论 ①Mtwo镍钛系统处理根管产生的根尖微渗漏较手用不锈钢器械的小;②在再治疗根管可以再通的情况下,首次治疗的方法对再治疗根管的根尖微渗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T-2毒素对大鼠切牙成釉细胞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实验组1和实验组2,T-2毒素灌胃剂量分别为每天每公斤体质量0、100、200 ng,每周灌胃6 d,连续灌胃4周后处死,取含牙的下颌骨,沿切牙长轴做5μm连续切片,SABC免疫组化检测成釉细胞Bcl-2和Bax蛋白表达,计算机图像采集积分光密度半定量分析Bcl-2和Bax蛋白表达量,蛋白表达量和积分光密度值成反比。结果:两实验组较对照组分泌期成釉细胞Bcl-2蛋白表达下降,Bax蛋白表达上升,Bax/Bcl-2表达的比值上升,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2毒素可使大鼠切牙分泌期成釉细胞Bcl-2蛋白表达下降,同时上调Bax蛋白表达。高剂量T-2毒素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37.
目的:通过同源重组法构建变异链球菌LuxS基因缺陷突变菌株,比较其与变异链球菌UA159标准株在生物膜形成上的差异。方法:运用基因同源重组方法将氯霉素抗性基因(Cmr)与LuxS基因上下游区域的2个基因片段按一定顺序重组到PUC载体的多克隆位点中,构建出带氯霉素抗性标志的重组质粒,将载体质粒转化到含完整LuxS基因的变异链球菌UA159中,利用氯霉素抗性筛选出LuxS基因缺陷的突变株,并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哈氏弧菌发光实验进行检测。以釉质磨片为载体,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上述两菌株含有20 g/L葡萄糖、20 g/L蔗糖的乳酪消化胨酵母(TPY)液体培养基中形成24 h的生物膜。结果:PCR基因扩增结果显示:突变株LuxS基因已被Cmr基因完全替换,成功的构建了变异链球菌LuxS基因突变株,并且突变株不能诱导哈氏弧菌BB170的生物发光。当用葡萄糖作为补充糖源时,变异链球菌UA159标准株和LuxS基因突变株所形成的生物膜表现型未见明显差异;而用蔗糖作为补充糖源时,两菌株所形成的生物膜有明显不同,UA159生物膜相对平滑均质,而LuxS基因突变株生物膜呈松散的蜂房状,基质间有较大的间隙,形成较大的团簇状菌落。结论:成功构建出LuxS基因缺陷的变异链球菌突变株,与变异链球菌UA159标准株其生物膜结构发生改变,提示LuxS会影响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建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离培养方法,并进行生物学鉴定及定向诱导分化研究。方法 采用酶消化Wharton胶法体外分离培养人脐带干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其表面标记分子,并向成骨、成脂方向诱导分化,钙钴法染色检测ALP,茜素红染色检测矿化结节,油红“O”染色检测脂肪滴,进行干细胞的成骨成脂活性鉴定。结果 分离培养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CD73,CD90和CD105均表达阳性,阳性率为92.45%,95.45%和96.45%,CD34表达阴性,阳性率仅为1.07%。成骨诱导3周后ALP染色胞质内可见黑色颗粒,4周后可见大量矿化结节。成脂诱导2周后细胞内出现大量脂肪小滴,多数细胞形态变圆,油红“O”染色阳性。结论 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成骨、成脂多向分化潜能,为临床干细胞治疗研究的种子细胞来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9.
目的通过建立松质骨挤压的动物模型,模拟临床种植体挤压植入术,测量骨形态计量学参数,观察松质骨挤压后愈合过程中骨小梁排列的变化,为骨挤压技术的使用和改进提供实验依据和支持。方法以犬股骨髁松质骨为挤压部位,选择敲击挤压法,使用自行研制的挤压器,按照不同的挤压程度进行逐级挤压、备洞,植入与种植窝直径相同的圆柱状纯钛种植体。按照不同观察时期(1、2、4、12周)处死动物,取材,制作Messon染色硬组织切片,采用Osteomeasure软件测量骨形态计量学参数。结果松质骨受挤压后,在一定时期内骨小梁数增多,骨小梁间距减小,骨小梁厚度基本不变。前两者改变在2周内的愈合期比较明显,从第4周开始,经过12周的愈合,各参数与对照组之间趋于一致。结论骨挤压技术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提高种植窝周骨小梁的致密度,可能有益于提高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40.
目的评价马尾松松针提取物(PMNE)抑制根面牙本质脱矿的效果。方法将根面牙本质块根据pH循环中所用实验溶液随机分为去离子蒸馏水(DDW)组,氟化钠(NaF)组,4%、8%和12%PMNE组,试件进行为期8 d的pH循环。显微CT选区测定各组未脱矿牙本质和脱矿牙本质的牙本质矿物密度(DMD)及两者DMD差值(ΔDMD),扫描电镜下观察pH循环后牙本质表面形貌。结果PMNE各组和NaF组ΔDMD均显著低于DDW组(P<0.05),且8%PMNE组和12%PMNE组ΔDM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低于4%PMNE组,高于NaF组(P<0.05)。扫描电镜见PMNE组牙本质小管不全暴露,小管开口程度明显小于DDW组,大于NaF组。结论PMNE可抑制根面牙本质脱矿,减缓酸对DMD的降低,具有一定的抗龋活性。8%PMNE即可达到较好抑制脱矿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