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9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50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333篇
内科学   79篇
皮肤病学   78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75篇
外科学   156篇
综合类   990篇
预防医学   349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355篇
  11篇
中国医学   399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349篇
  2013年   220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230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目的:对比分析外固定支架、加压钢板以及交锁髓内钉三种方法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骨创伤科进行诊治的54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取外固定支架、加压钢板以及交锁髓内钉三种方法治疗。结果:交锁髓内钉组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4.44%(17/18),明显高于外固定支架组的66.67%(12/18)以及加压钢板对照组的72.22%(13/18)(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外固定支架以及加压钢板。  相似文献   
102.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筛选2013年6月~2014年10月9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ADR报告,分别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引起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0例ADR中,男性(39例)低于女性(51例);年龄方面,大于61岁患者的ADR发生率较高,占26.68%;涉及的药品有8类53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发的ADR最多,占35.56%;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占92.22%;ADR累及的器官/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43.52%。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评价不同起搏方式(DDD方式和VVI方式)对长期心脏起搏患者心功能及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分别对43例VVI起搏治疗和32例DDD起搏治疗患者进行临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的定期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34±6.8个月和32±8.3个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R波抑制型起搏器(VVI)组随访期左房内径明显增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减退(P均<0.05);房室全能型起搏器(DDD)组左房内径、LVEF无显著差异;与DDD组比较,VVI组左房内径明显增大(P<0.01),LVEF显著减退(P<0.01),房性心律失常明显增加(P<0.01),心功能显著恶化(级别显著增加),P<0.05。结论:DDD心脏起搏器可显著改善心功能,减少房性心律失常,比VVI起搏器为佳。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对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老年患者及时实施有效治疗措施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谵妄的老年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氮平+氟哌啶醇,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2%vs73.1%),DRS与CGI-SI评分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谵妄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上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2.06±0.67vs4.16±1.02,14.31±2.12vs22.36±2.37),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老年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可有效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改善精神状态,缩短谵妄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预后,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止血介入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共选择10例瘢痕子宫出血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采用血管介入动脉栓塞治疗。结果本次选择的10例疤痕子宫出血患者,采用止血介入治疗均1次成功,手术结束后1-2d实施清宫术,仅有少量血性分泌物,无大出血,手术顺利完成,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2-5个月,无闭经,月经均来潮。结论疤痕子宫出血应用血管介入动脉栓塞治疗,具一定有效性和安全性,可促进短期内患者尽早康复,避免子宫切除等,同时满足了有生育需求的患者保留子宫的要求,对生存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强有力的保障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分析 HBeAg 阳性慢性乙肝患者采用干扰素α-2b 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对预测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2年5月接诊的 HBeAg 阳性慢性乙肝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皆未有抗病毒药物处理史,入院后皆采用普通干扰素α-2b 治疗,治疗12个月,随访&gt;6个月,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同时探讨其预测因素。结果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为33.33%(10/30),而 HBeAg 血清转换率则为43.33%(13/30),其中持续病毒学应答组(10例)HBeAg 血清转换率则达到60.00%(6/10);进一步对相关因素分析可知,抗病毒效果与性别、是否母婴传播等无关,而与基线 HBV-DNA、TBIL、AST、ALT 等有关,可作为预测因素。结论干扰素α-2b 治疗HBeAg 阳性慢性乙肝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其中持续病毒学应答患者可以获得较高的血清转换率,而且抗病毒效果与基线 HBV-DNA、TBII、AST、ALT 等水平有关,应加强重视。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由颈动脉狭窄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正确诊断与治疗方法,为提高此类患者疗效提供可靠依据,保障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方法对35例由颈动脉狭窄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患者诊断方法、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等,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得出结论。本文35例患者均采用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药物保守治疗,若患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原发疾病,则应给予针对性的疾病控制措施。结果 35例颈动脉狭窄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采用药物治疗(100.00%),且有效率高达100.00%,经随访6个月可知,仅8.57%患者发生再狭窄情况,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结论临床医师应根据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实际情况及各项临床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从而确诊发病原因并制定正确治疗方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了解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的麻醉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行无痛人流的患者进行抽样,选取12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实验组使用芬太尼,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观察两组的不同麻醉方式的镇痛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在对120例患者进行麻醉后,效果显著,在麻醉效果上,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安全性上,对照组高于实验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痛人流中,利用芬太尼进行麻醉,患者快速苏醒,镇痛效果较好,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临床上具有很强的利用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分析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治疗髁间棘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2011年-2017年收治的58例Ⅱ型及以上的髁间棘骨折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克氏针、钢丝张力带的方法进行固定,术后定期复查评估膝关节稳定性、活动度及骨折愈合情况,并采用Lysholm评分系统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5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6周复查膝关节屈伸0°-120。及以上,术后3个月复查X线提示骨折愈合良好,抽屉实验、Lachman实验阴性,末次随访Lysholm评分(94.6±1.1)分,较术前(73.6±2.6)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治疗髁间棘骨折固定牢靠,方法简单实用,经济低廉,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中药荷叶有效成分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通过蛋氨酸和胱氨酸联合缺乏饲料建立NAFLD模型小鼠,同时灌胃不同剂量荷叶碱,通过考察造模给药后各组小鼠体质量及血清生化指标,同时对肝组织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油红O染色,研究荷叶碱对NAFLD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此外提取造模给药后各组小鼠肝组织总核糖核酸(RNA),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q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通路相关基因表达,初步探究荷叶碱缓解NAFLD的作用机制。[结果]荷叶碱能显著降低NAFLD模型小鼠体质量、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水平,同时荷叶碱可缓解NAFLD模型小鼠肝组织中脂肪变性,减少肝组织中脂质含量;此外,荷叶碱可下调NAFLD模型小鼠肝组织中SREBP通路相关基因SREBP-1、乙酰CoA羧化酶(ACC)、ATP-柠檬酸裂解酶(ACLY)及脂肪酸合酶(FASN)表达。[结论]荷叶碱对NAFLD具有明显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肝细胞SREBP通路激活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