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593篇
临床医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36篇
药学   2篇
  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9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31.
发音是口颌系统参与的脱离牙接触的肌肉神经运动,可通过发音时下颌的生理位置确定颌位关系.语音法相对稳定且较易操作,现阶段多应用于垂直关系的确定,在水平颌位关系上的应用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本文对语音法的原理及其在水平关系和垂直关系确定应用上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32.
目的 调查中国本科口腔医学院校使用虚拟仿真教学技术的现状,通过分析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促进虚拟仿真技术在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中国本科口腔医学院校672名教师和3 849名学生参与口腔医学虚拟仿真课程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5.81%的高校师生参与过口腔虚拟仿真课程,37.80%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师生参与过口腔虚拟仿真课程;92.12%的口腔虚拟仿真课程的授课对象为本科生;“传统课程+虚拟仿真模型演示”为口腔虚拟仿真课程的主要授课形式;大部分口腔医学院校师生对本校已开设虚拟仿真课程满意;目前虚拟仿真课程存在教学资源少、实验交互仿真效果不佳等不足。结论 虚拟仿真技术在中国本科口腔医学院校的应用存在差异,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的虚拟仿真教学技术应用较普通高校广泛,且主要授课对象是本科生;中国口腔医学院校应重视虚拟仿真课程资源的合作开发和利用,丰富虚拟仿真课程形式,加强虚拟仿真技术在口腔医学教学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33.
目的基于口内扫描数据测量和分析成人恒牙全冠预备体肩台周径, 为口腔临床提供牙体解剖学数据。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间送至福州市维尔德义齿加工厂进行义齿制作的840颗全冠预备体口内扫描数据, 除第三磨牙外, 分为上下颌14个牙位(同颌同名牙归入相同牙位, 每个牙位全冠预备体男女各30颗), 使用图像测量软件测量全冠预备体肩台周径。分析各牙位肩台周径的性别差异, 并根据各牙位数据均值进行分组, 使每组最大和最小值与整组均值的差值≤±1.00 mm。分析各组肩台周径的差异及同组肩台周径的性别差异。结果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 性别对全冠预备体肩台周径无影响(F=0.55, P=1.457), 牙位对全冠预备体肩台周径有显著影响(F=273.15, P<0.001)。根据各牙位全冠预备体肩台周径均值分为5组, 1组包括上颌侧切牙、下颌中切牙、下颌侧切牙, 肩台周径为(16.62±2.21)mm;2组包括上颌中切牙、上颌尖牙、下颌尖牙、下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 肩台周径为(20.78±2.48)mm;3组包括上颌第一前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 肩台周径为(22.09±2.7...  相似文献   
734.
全口义齿修复与颞下颌关节有天然的联系, 全口义齿功能的发挥依赖于颞下颌关节的正常运动。本文简要介绍全口义齿咬合设计的原则、不同型的特点, 以及如何在全口义齿修复的步骤中注意颌位关系的确定和咬合调整。强调正确进行全口义齿修复对保持颞下颌关节的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35.
背景:早期短暂存在的M1巨噬细胞在骨组织工程材料植入后可以发挥有益作用,调控M1巨噬细胞产生早期适度炎症反应的策略研究逐渐广泛,在骨组织工程材料的设计中取得了许多研究进展。目的:综述早期短暂存在的M1巨噬细胞在骨组织工程中的作用,以及近年诱导激活早期短暂M1巨噬细胞策略在骨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方法:检索收录在PubM ed、万方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12年1月至2022年10月的相关文献,以“M1,巨噬细胞,骨免疫学,骨免疫调节,骨缺损,骨再生,炎症反应,血管生成,组织工程,生物材料”为中文检索词,以“M1,macrophage,bone,osteogenesis,osteoimmunology,angiogenesis”等为英文检索词,筛选排除与研究目的无关与重复的文献,最终选取符合标准的63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早期短暂存在的M1巨噬细胞在骨组织工程中具有促进血管形成、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以及促进M2表型转化的重要作用。诱导激活早期短暂M1巨噬细胞策略能够以符合早期自然骨愈合规律的方式调控局部免疫微环境进而促进骨缺损修复,策略包括通过改变骨组织...  相似文献   
736.
目的 比较不同粘接间隙的全瓷贴面与理想色之间的色泽匹配度,为变色牙行全瓷贴面修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三维技术精确设计4种粘接间隙(0.05 mm,0.15 mm,0.30 mm,0.50 mm),制成0.5 mm厚度A2色低透明度铸瓷贴面模型各10片.用ND9牙本质代型材料模拟变色牙,漂白色试色糊剂代替树脂粘接剂,...  相似文献   
737.
目的:分析影响高嵌体椅旁戴牙效率的临床因素。方法:对行单颗第一磨牙全瓷高嵌体修复的15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就诊顺序随机平均分为A,B,C 3组,每组50例;根据制作工艺不同分为IPS e.max Press热压铸二矽酸锂(A1组)和IPS e.max CAD切削二矽酸锂(A2组);(牙合)面覆盖范围不同分为部分覆盖(B1组)和全部覆盖(B2组);边缘预备设计形态不同分为对接形(C1组)和肩台形(C2组)。分析不同制作工艺、边缘形式、(牙合)面覆盖范围对高嵌体试戴椅旁效率的影响。结果:IPS e.max CAD切削二矽酸锂全瓷高嵌体椅旁效率高于IPS e.max Press热压铸二矽酸锂全瓷高嵌体;(牙合)面部分覆盖高嵌体椅旁效率高于全部覆盖高嵌体,肩台形高嵌体椅旁效率高于对接形边缘高嵌体。结论:数字化工艺制作、(牙合)面部分覆盖及肩台形边缘高嵌体有助于提升椅旁效率。  相似文献   
738.
目的基于三维人脸模板的非刚性配准过程探讨外鼻缺损三维形态补全方法, 为鼻赝复体的数字化设计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方法选取2022年6至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牙体缺损或缺失男性患者20例, 年龄18~45岁, 采集患者原始三维颜面数据, 用Geomagic Wrap 2021软件构建外鼻缺损三维颜面数据。使用课题组前期研究中构建的结构化三维人脸模板数据, 基于非缺损区形态, 通过MeshMonk程序(一种非刚性配准算法)将三维人脸模板变形配准至外鼻缺损三维颜面数据上, 获得三维人脸模板个性化变形后的数据, 即补全人脸三维数据。基于外鼻缺损三维颜面数据的缺损边界, 在补全人脸三维数据上裁剪出补全外鼻三维数据。对比分析补全人脸三维数据与原始三维颜面数据的鼻面角和鼻唇角, 测量补全人脸三维数据鼻长与中面高、鼻宽与内眦间距的比值, 评价补全外鼻三维数据的边缘曲线与外鼻缺损三维颜面数据缺损边缘曲线的边缘密合度, 并分析补全外鼻三维数据与原始三维颜面数据鼻部相同标志点间距离值。结果 20例原始三维颜面数据与补全人脸三维数据的鼻面角(分别为28.2°±2.9°、28.4°±3.5...  相似文献   
739.
目的研究VPS26在高脂环境中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成骨、成脂分化作用的机制, 探讨VPS26对高脂大鼠种植体骨结合和裸鼠异位成骨的影响。方法普通成骨诱导液(成骨组)和高脂成骨诱导液(高脂组)培养BMSC, 高脂组促进或抑制VPS26的表达, 检测成骨和成脂相关基因的表达。细胞诱导第7、14天后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和油红O染色;成骨组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VPS26与β-联蛋白(β-catenin)的结合, 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萤火虫荧光值/海肾荧光值(以下简称TOP/FOP)比值。取18只雄性12周龄高脂血症Wista大鼠(体质量为160~200 g), 于其双侧股骨干骺端植入种植体, 分为3组, 每组6只, 分别注射VPS26过表达慢病毒(LV-VPS26组)、阴性对照慢病毒(LV-nc组)和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 种植体及周围骨组织行显微CT分析和HE、油红O染色评估种植体骨结合和股骨脂滴形成。20只雌性6周龄裸鼠(体质量为30~...  相似文献   
740.
目的 比较不同垫底材料和固位深度的高嵌体修复上颌前磨牙的抗折强度。方法 收集80颗离体上颌第一前磨牙,随机分为8组(A无垫底树脂组;B1复合树脂垫底、2 mm固位深度组;B2复合树脂垫底、3 mm固位深度组;B3复合树脂垫底、4 mm固位深度组;C1流动树脂垫底、2 mm固位深度组;C2流动树脂垫底、3 mm固位深度组;C3流动树脂垫底、4 mm固位深度组;D对照组,完整离体牙)。将A-C组离体牙制备为邻牙合缺损1/3洞形,根管治疗后按设计制作IPS e.max CAD高嵌体并粘接在基牙上。于万能力学试验机上测试所有样本抗折强度并记录折裂模式。结果 各组抗折强度分别为A(697±104)N、B1(859±113)N、B2(1021±132)N、B3(1101±127)N、C1(714±107)N、C2(844±119)N、C3(972±122)N、D(807±111)N。垫底树脂及固位深度的不同对高嵌体抗折强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不可修复折裂样本分别为A(10/10)、B1(2/10)、B2(5/10)、B3(10/10)、C1(1/10)、C2(3/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