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550篇
临床医学   1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7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口腔种植临床教学中引入高清多媒体手术示教系统,通过手术示教系统实时观看和录播口腔种植手术操作过程。可以实现互动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可以调动学生对口腔种植手术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掌握口腔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62.
李蓓  孙卫斌 《口腔医学》2008,28(12):626-629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对牙龈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硝苯地平易感性牙龈组织和非易感性组织中人牙龈成纤维细胞。MTT法观察硝苯地平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硝苯地平对细胞Ⅰ型胶原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在第1,3,5天,硝苯地平易感性牙龈组织和非易感性组织之间Ⅰ型胶原合成和细胞增殖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细胞增殖明显和胶原合成增加可能和硝苯地平药物性牙龈增生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63.
鼠切牙根端牙源性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鼠切牙根端上皮细胞并观察其体外生物学特征。方法:体视显微解剖获取大鼠下颌切牙根端组织,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分离牙源性上皮细胞,形态学结合免疫细胞化学观察其体外生物学特征。结果:牙源性上皮细胞自切牙唇侧颈环处迁出,呈圆形或方形的典型上皮细胞形态,Brdu标记显示其较强的体外增殖活力,上皮干细胞标记分子P63强阳性表达;随着传代,细胞趋向终末分化,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结论:鼠切牙唇侧颈环处可能存在牙源性上皮干细胞或前体细胞,为进一步研究牙源性上皮分化和牙组织工程提供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HSP)70在前磨牙成牙本质细胞表达的增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结合图像分析系统,对HSP70在年老组(71~80岁)和年轻组(13~20岁)前磨牙成牙本质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胞质中的表达强度进行比较。结果年老组成牙本质细胞内总的HSP70免疫组化染色的平均吸光度值比年轻组降低,而胞质内HSP70免疫组化染色的平均吸光度值平均值比年轻组略高,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年老患者成牙本质细胞抵御急性刺激的能力下降可能与胞核内HSP70表达强度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深冷处理对钴铬合金烤瓷冠金瓷结合力的影响。方法将15个钴铬合金试件随机分为对照组(C)、烤瓷前深冷组(E1)、烤瓷后深冷组(E2)分别进行处理,采用平行界面剪切实验测定各组的金瓷结合力。结果对照组、烤瓷前深冷组及烤瓷后深冷组金瓷结合剪切强度分别为(33.20±0.64)MPa,(32.94±2.00)MPa,(36.69±1.81)MPa。烤瓷后深冷组金瓷结合力与其他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烤瓷后对试件进行深冷处理可提高金瓷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66.
错畸形是患病率较高的一类口腔疾病, 口腔正畸治疗的目标是健康、美观、功能及稳定。传动直丝弓矫治器及技术是林久祥教授团队总结数十年临床经验而提出的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矫治体系, 为较疑难的骨性错畸形, 特别是骨性Ⅲ类错畸形的非手术矫治开辟了新的途径, 是实施健康矫治理念的良好载体。关于正畸医师应如何规范应用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 国内尚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南和规范。本技术规范由林久祥教授指导, 多位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权威专家共同修改, 参考相关国内外文献和专著, 并结合众多专家的多年临床实践经验, 形成本技术规范, 旨在为广大正畸医师开展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提供借鉴和参考, 以助于规范和指导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的临床应用, 减少并发症, 获得预期的治疗效果, 促进该矫治技术推广。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 let-7基因多态与中国汉族人群头颈癌易感性的关联。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经确诊的503例头颈部癌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90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病例-对照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疾病史、肿瘤家族史、吸烟、饮酒情况,并进行体格检查。收集研究对象血液标本5 mL,提取基因组 DNA。以 let-7 rs10877887和rs13293512为研究位点,应用TaqMan探针方法进行多态性检测,并用logistic 回归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OR)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头颈癌患病风险的关系。结果:rs10877887位点3种基因型 TT、CT及 CC 在病例组分布频率分别为45.7%(227/503)、42.9%(213/503)及11.4%(57/503);在对照组中分别为40.8%(361/900)、47.7%(422/900)及11.5%(101/900)。rsl3293512位点3种基因型 TT、CT 及 CC 在病例组分布频率分别为31.9%(157/503)、52.3%(257/503)及15.8%(78/503),在对照组中分别为30.2%(270/900)、49.2%(439/900)及20.6%(194/900)。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携带 rs10877887位点至少1个突变等位基因 C 的个体与携带 TT基因型的个体相比,头颈部肿瘤患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 +CT/TT调整 OR=0.82,95% CI:0.90~1.23,P=0.087);与携带 TT+CT基因型个体相比较,携带 rs13293512位点2个突变等位基因 C 的个体头颈部肿瘤患病风险显著降低(CC/TT+CT 调整 OR=0.73,95% CI:0.55~0.98,P=0.039)。结论:let-7 rs13293512位点多态可影响中国汉族人群的罹患头颈癌的风险。  相似文献   
68.
目的:通过拍摄锥形束CT(CBCT)结合Simplant软件,研究江苏地区汉族人群中上颌窦窦间隔的解剖学变化,为上颌窦底提升术提供解剖学依据和手术指导。方法:选取424例研究对象的上颌窦CBCT影像资料,将获取的Dicom文件数据导入到Simplant软件中,通过三维重建,测量分析上颌窦间隔的发生、位置、高度、方向及形态学变化,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24例研究对象中,190例有上颌窦间隔,发生率为44.81%;90例出现多个窦间隔(21.23%);87例双侧上颌窦同时出现窦间隔(20.52%);在所测的848个上颌窦中,277个出现窦间隔,发生率为32.67%;窦间隔的发生与性别、年龄及牙缺失无关。窦间隔主要出现在上颌窦中部,占59.94%;平均高度右侧(5.90±3.65)mm,左侧(5.54±2.87)mm;平均长度右侧(8.15±2.40)mm,左侧(7.88±2.73)mm。结论:江苏汉族人群中,44.81%出现上颌窦间隔;CBCT能全面而准确定量分析上颌窦窦间隔的解剖结构,为上颌窦底提升术提供解剖学依据,对手术操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9.
[摘要]目的 探讨总结异位下颌第三磨牙及其伴发病变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自2012年1月—2017年12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的下颌第三磨牙相关病例,经过全景片或CBCT诊断纳入异位下颌第三磨牙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伴发病变的病理表现以及治疗策略。 结果 共计46例(47颗)异位下颌第三磨牙符合纳入标准,主要好发于喙突、下颌支、下颌角及下颌骨体部。局部肿胀、疼痛及张口受限是其主要的临床症状,其中局部肿胀的发生与牙齿异位的解剖部位相关(P<0.05)。89.37%异位下颌第三磨牙常伴有牙源性囊肿或肿瘤。多数病例采用口内入路行牙拔除术同期去除伴随病变,术后并发症较少。 结论 异位下颌第三磨牙较为少见,临床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常伴有牙源性囊肿或肿瘤性病变,手术治疗总体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0.
目的 研究多梳蛋白家族成员SUZ12在舌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舌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多种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舌鳞癌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半定量的方法检测72例术前未接受放、化疗或其他特殊治疗的原发性舌鳞癌患者标本及15例正常舌黏膜中SUZ12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对其与舌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 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UZ12在舌鳞癌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舌黏膜。舌鳞癌组织中SUZ12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抽烟、饮酒、肿瘤大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之间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与颈部淋巴结转移(P=0.0325)、总体生存率(P=0.0225)及无瘤生存率(P=0.0179)相关。结论 SUZ12在舌鳞癌组织中过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及低生存率相关,可能作为舌鳞癌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