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47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 OLP)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表现特征。方法 将104例患者分为OLP组与OLP+T2DM组。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OLP的临床类型与REU评分,两位病理专家对组织病理表现进行具体描述。应用SPSS 24.0对两组间的临床与组织病理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OLP+T2DM组糜烂型OLP的发生率与REU评分均显著高于OLP组(P<0.001)。随访1个月后,服用降糖药物(P<0.001)和血糖控制理想(P<0.01)的OLP患者REU评分均显著降低。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REU评分、糜烂型、淋巴细胞浸润密集、淋巴浸润带不清晰、基底层重度炎症、基底层纤维蛋白的存在(OR=1.58、37.15、8.49、10.16、3.94、4.35)是OLP合并T2DM的典型特征。结论 合并T2DM的OLP患者临床病损更严重,组织破坏程度更高,临床诊治应制定个性化方案,以获得精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2.
口腔印模消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腔医疗过程中由于受到患者唾液、血液的污染,口腔印模表面常含有多种病原微生物,尤其是肝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结核杆菌等,若未经特殊的消毒处理立即灌注模型,则易造成患者以及医师、技师人员之间的医源性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43.
《口腔医学》2015,(4):302-305
牙本质屏障细胞毒性试验能较好地模拟临床实际,在评价牙体充填材料及与牙本质直接接触材料细胞毒性方面有很大的价值,具有替代动物试验的可能性,并已广泛应用于相关材料的毒性研究。该文就此试验中细胞的选择与培养、试验装置和牙本质片的选取等主要关键技术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聚乳酸可吸收根管桩与3种粘接剂的粘接强度,寻找可用于聚乳酸可吸收根管桩的合适的可吸收粘接剂,为进一步的应用奠定基础. 方法:使用聚乳酸根管桩修复离体牙,用不同的粘接剂进行聚乳酸根管桩的粘接. 按使用的粘接剂分为3组:氰基丙烯酸酯粘接剂组、纤维蛋白粘接剂组和玻璃离子水门汀组. 将离体牙制成薄片试样并进行微推出试验,测试不同粘接剂的粘接强度,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 将经过测试的薄片试样,放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粘接破坏的方式,分为4种:桩-粘接剂界面破坏、牙本质-粘接剂界面破坏、粘接剂的破坏和可吸收桩的破坏. 结果:测得氰基丙烯酸酯粘接剂的粘接强度为(16. 83 ± 6. 97) MPa,玻璃离子水门汀的粘接强度为(12. 10 ± 5. 09)MPa,这两组的粘接强度均高于纤维蛋白粘接剂的粘接强度(1. 17 ± 0. 50)MPa,P<0.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氰基丙烯酸酯粘接剂的粘接强度与玻璃离子水门汀的粘接强度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 156.观察粘接破坏的方式,在氰基丙烯酸酯粘接剂组,桩-粘接剂界面破坏占25. 0%,牙本质-粘接剂界面破坏占16. 7%,粘接剂的破坏占33. 3%,可吸收桩的破坏占25. 0%;在纤维蛋白粘接剂组,桩-粘接剂界面破坏占66. 7%,牙本质-粘接剂界面破坏占22. 2%,粘接剂的破坏占11. 1%;在玻璃离子水门汀组,桩-粘接剂界面破坏占87. 5%,粘接剂的破坏占12. 5%. 纤维蛋白粘接剂和玻璃离子水门汀粘接剂,以桩-粘接剂界面破坏为主,而在氰基丙烯酸酯粘接剂组,各种破坏方式的出现次数较为平均. 结论:从粘接强度方面,纤维蛋白粘接剂的粘接强度低,难以满足临床使用的需求,氰基丙烯酸酯粘接剂和玻璃离子水门汀的粘接强度可以满足临床需求;氰基丙烯酸酯粘接剂是可用于聚乳酸可吸收根管桩的较好的可吸收粘接剂.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应用通用型粘接剂Scotchbond Universal(SBU),比较在不同处理时间下对成熟恒牙与年轻恒牙牙本质粘接的粘接强度,探讨其应用于年轻恒牙的效果。方法 收集成熟恒牙与年轻恒牙各10颗,去除牙合面釉质层,平行于牙体长轴将牙齿切为3块,获得成熟恒牙30块,年轻恒牙30块,各随机分为3组,自凝树脂包埋,分别采用通用型粘接剂SBU处理10、20、30 s,粘接后采用万能试验机检测其微剪切粘接强度,并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粘接断面,确定断裂模式。另取成熟恒牙与年轻恒牙各2颗,同样方法分组,荧光素0.1% Rhodamine B溶解于SBU粘接剂中,分别处理10、20、30 s,粘接后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各组粘接面树脂突的微观形态。结果 成熟恒牙:20 s组及30 s组微剪切强度最大,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10 s组(P<0.05)。年轻恒牙:10 s组及20 s组微剪切强度最大,显著高于30 s组(P<0.05)。年轻恒牙10 s组微剪切强度高于成熟恒牙10 s组(P<0.05),与成熟恒牙20 s组(材料说明书推荐时间)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熟恒牙20 s组与年轻恒牙20 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成熟恒牙30 s组粘接强度显著高于年轻恒牙30 s组(P<0.05)。各组主要的断裂模式均为粘接材料断裂,极少数为混合断裂,未观察到树脂断裂模式。CLSM观察可见,成熟恒牙处理10 s后,牙本质表层处形成极少极短的树脂突;处理20 s,树脂突数量及长度显著增加;处理30 s,树脂突长度相对20 s有所减短。年轻恒牙在不同处理时间下,3组牙本质表层树脂突变化情况与成熟恒牙大致相同,但年轻恒牙处理10 s组较成熟恒牙处理10 s组树脂突数量及长度均有增加。结论 临床使用SBU时,年轻恒牙可适当缩短粘接剂处理时间,而成熟恒牙的处理时间不低于20 s。  相似文献   
46.
背景:尽管对光固化树脂的流变行为已有较多研究,但对光固化树脂临床操作性能的评价指标,即流动性、充填性、成形性和稳定性,目前口腔材料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 目的:评价含固位性填料(retentive filler,RF填料)和普通填料(normal filler,NF填料)的未聚合光固化复合树脂的动态黏弹性,并探讨两种光固化复合树脂动态黏弹性对临床操作性能的影响,以确定理想的光固化复合树脂应具备的条件。 设计、时间及地点:结合材料学基础实验和临床应用的对比观察。基础实验部分先期于2003-01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程塑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临床观察部分在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完成,时间一直持续到2006-12。 材料:光固化复合树脂包括含RF填料的实验性复合树脂Ⅰ(experimental composite resin Ⅰ, ECR-Ⅰ)和含普通钡玻璃填料的实验性复合树脂Ⅱ (experimental composite resin Ⅱ, ECR-Ⅱ),两者填料含量的百分比(体积)相同,并含有相同的树脂基质和光固化体系,由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材料研究室配制。 方法:在室温25 ℃条件下,采用平行板动态应力流变仪DSR-200,分别测试用RF填料强化的未聚合光固化复合树脂ECR-Ⅰ和用NF填料强化的未聚合光固化复合树脂ECR-Ⅱ的动态黏弹性。采用流动性、充填性、成形性和稳定性4个指标评估两种树脂的临床操作性能。 主要观察指标:两种复合树脂的黏弹性质(G’,G”,tanδ)和临床操作性能。 结果:两种树脂的动态黏弹性对剪切率比较敏感,ECR-Ⅰ的贮能模量(G’)明显高于ECR-Ⅱ,临床显示ECR-Ⅰ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成形性,潜在变形小。ECR-Ⅱ的损耗模量(G”)明显高于ECR-Ⅰ,临床显示ECR-Ⅱ 流动性更好。ECR-Ⅰ损耗角(tanδ)明显低于ECR-Ⅱ,临床显示ECR-Ⅱ更多黏性行为,充填性更好,容易和牙齿上的洞壁贴合。 结论:对照两种复合树脂的黏弹性质(G’,G”,tanδ)和临床操作性能,理想的光固化复合树脂应有较高的贮能模量(G’)和较低的损耗角(tanδ)。  相似文献   
47.
硅烷偶联剂γ-MPS在钡玻璃表面吸附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硅烷偶联剂γ-MPs在钡玻璃表而的吸附机制。方法:应用漫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对经硅化处理和未经硅化处用的钡玻璃粉进行测试,通过差示光谱解析偶联剂与钡玻璃闸界面的特征吸收谱带。结果:(1)钡玻璃经硅化处理后其表而的游离0H基消失,偶联剂与钡玻璃界而处出现了Si-O-Si、Si-0-Al和Si-0-B等基团的特征谱带;(2)γ-MPs在坝玻璃表而产生了化学吸附,其吸附机制为钡玻璃表面的游离0H基与γ-MPs水解后的硅醇基团发生缩合形成以Si-P-M为主的共价键合。结论:本研究从分子水土上揭示了硅院偶联剂γ-MPs与钡玻璃界面结合的机制,为钡玻璃填料在复合树脂中的推广和应用,以及新型复合树脂的研制和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8.
口腔医学的进步离不开口腔材料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口腔疾病的治疗大多需要借助口腔材料的应用来完成。当今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涌现,在推动口腔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可能的潜在危害。那么什么样的材料可以用于临床?如何评价这些新材料是否可用于临床?为更好地服务患者,更快地向市场推出更新更好的口腔材料产品,相关研究人员和口腔临床医生应了解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口腔材料注册管理的相关知识。本文简述当前我国口腔材料的注册管理和标准方面的现状。  相似文献   
49.
目的:为了在患者安装修复体前,有效检测出修复体内部存在的缺陷,本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牙科专用像质计.方法:应用X射线像质计评价法,对127例金属铸造修复体咬合面的近似厚度和修复体的内部质量进行评价,并与测量咬合面厚度的传统卡规法比较测量值的准确性.结果:在127例金属铸造修复体中,金属铸造冠/桥共26个病例,其中9例咬合面厚度小于0.7 mm,最薄处厚度仅为0.2 mm;牙科专用像质计测得值与传统卡规测得值基本一致.56个金属烤瓷铸造冠/桥中2例金属内冠厚度小于0.3 mm.45个铸造支架可摘局部义齿的金属铸造基托厚度均大于1.0 mm,未发现过薄现象.发现1例纯钛可摘局部义齿的卡环影像不均匀,内部存在气孔缺陷.结论:使用牙科专用像质计评价金属铸造修复体的X射线底片时,可以避免因成像背景不同而产生的视觉误差,因此可以在发现修复体咬合面缺陷的同时,通过比较推算咬合面缺陷处厚度.  相似文献   
50.
目的:通过类金刚石镀膜(DLC)的方法提高牙科车针的耐磨性。方法:选择临床常用3种类型新车针,每种车针选择同种型号若干支,一组非镀膜作为对照组,一组镀膜作为试验组。对于金刚砂车针:由1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使用镀膜与未镀膜车针,按照全冠牙体预备要求磨除离体牙(同一名正畸患者拔除的同名牙),同一根车针磨除5颗离体牙,记录操作者对车针切削能力的主观感受。对于树脂磨头:在相同转速、相同载荷下,对比镀膜与非镀膜磨头穿透树脂块效率。对于低速碳钢球形车针:对同名离体牙进行面Ⅰ类洞型的制备,每根使用3次之后,通过放大75倍的显微镜辅助观察工作端表面锋刃磨耗情况。结果:医生主观感觉镀膜金刚砂车针切削力好于非镀膜的车针。镀膜的树脂磨头穿透效率大于非镀膜树脂磨头。镀膜低速碳钢球形车针的磨耗程度低于非镀膜组车针。3组试验结果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DLC膜应用于牙科车针表面,特别是钨钢树脂磨头、低速碳钢球形车针表面,能明显改善切削效率,增加耐磨性,提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