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8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
目的 研究Tie2基因表达对不同粒径纳米金颗粒(gold nanoparticles, GNPs)进入牙周组织及停留情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Tie2基因和蛋白在正常和转基因小鼠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冰冻切片检测GFP在牙周组织中相对高表达的部位;小鼠尾静脉注射1g/kg剂量20、40、60、80nm粒径GNPs,应用ICP-AES技术检测牙周组织Au含量。结果 转基因小鼠比正常小鼠Tie2基因的表达高约2.5倍。Tie2蛋白在转基因小鼠牙周组织中显著高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FP荧光提示Tie2在转基因小鼠牙周组织血管周围表达相对较高。转基因小鼠和正常小鼠牙周组织中GNPs的累积量随粒径增大而减少,正常小鼠牙周组织中GNPs的累积量明显高于转基因小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e2基因高表达不利于GNPs扩散。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调查上海市高校师生口腔卫生习惯和牙周病相关症状,了解该地高校师生牙周状况,为上海市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自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对上海市388名高校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其口腔卫生习惯及牙周病相关症状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的口腔卫生习惯和牙周病相关症状,应用二元回归分析口腔卫生习惯与牙周病相关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上海市高校师生口腔卫生习惯评分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5),牙周病相关症状评分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人群中每日刷牙2次及以上占81.70%,3个月内更换牙刷占77.58%,使用BASS刷牙法或电动牙刷占25.00%,刷牙清洁舌侧面占63.66%,刷牙清洁舌头占37.11%,使用牙线等辅助工具占20.36%。自述牙龈出血率63.66%,牙齿敏感率41.75%,口腔异味发生率25.77%。其中牙龈出血率与刷牙频率负相关(P<0.05),其余牙周病相关症状发生率与口腔卫生习惯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上海市高校师生口腔卫生习惯和牙周病相关症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人群中牙周病相关症状发生率较高,牙周健康状况亟待提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高糖环境下牙龈上皮细胞TLR4表达及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探讨白藜芦醇对伴糖尿病牙周炎患者的治疗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牙龈上皮细胞,按照作用方式不同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和高糖+白藜芦醇组.荧光定量PCR检测TLR4表达情况;取第3代牙龈上皮细胞,高糖环境下采用或不采用白藜芦醇处理24 h,随后用100 ng/mL LPS处理2 h,ELISA检测IL-1β 、IL-6、IL-8和TNF-α分泌;Western印迹法检测TLR4信号通路下游分子NF-κB p65、p38MAPK和STAT3磷酸化.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白藜芦醇可以逆转高糖环境下牙龈上皮细胞TLR4水平的升高,同时抑制高糖环境下LPS诱导的IL-1β、IL-6、IL-8和TNF-α表达.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白藜芦醇也可抑制TLR4信号通路下游分子NF-κB p65、p38MAPK和STAT3磷酸化.结论:白藜芦醇通过负向调控TLR4信号通路减轻高糖环境下牙龈上皮细胞炎症因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5.
冯梅婷  罗礼君 《口腔医学》2022,42(6):540-544
β-抑制蛋白2是抑制蛋白家族成员,主要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信号通路传导以及参与多种炎症信号通路在炎症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回顾了β-抑制蛋白2的结构功能,并就β-抑制蛋白2在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全身应用阿奇霉素辅助治疗对Ⅲ/Ⅳ期牙周炎患者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唾液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方法 纳入40例Ⅲ/Ⅳ期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非手术治疗组(SRP组)和阿奇霉素辅助非手术治疗组(AZI组)。在基线、SRP后第3天和第6周3个时点进行临床检查和唾液采集。通过临床检查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通过16S rRNA测序分析唾液微生物组,确定各分类单元丰富度、多样性和相对丰度的差异。结果 与基线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所有临床指数均显著改善(P<0.001)。与SRP组相比,在治疗后第3天和第6周,AZI组的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 CAL)和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 BOP)的改善更显著(P<0.05),但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的改善仅在治疗后第6周时更明显(P<0.05)。位点水平分层统计结果显示,AZI组治疗后位点水平牙周指标优于SRP组。AZI组治疗后所有α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而SRP组仅Sobs指数治疗后第3天有短暂降低。...  相似文献   
7.
牙周炎是成年人失牙的首要原因。目前的治疗方法能有效阻止炎症进一步发展,但牙周组织再生仍然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研究表明干细胞移植可以促进牙周组织再生。与传统的二维细胞培养技术相比,三维培养细胞的形态及分子调控与体内细胞更接近。本文就牙周组织再生中细胞治疗策略的细胞应用种类、应用方式及其优缺点,以及三维多细胞球体培养技术在牙周组织再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由于解剖因素以及下颌第三磨牙的影响,下颌第二磨牙远中处的口腔卫生难以维护,易导致牙周炎症的发生从而形成深牙周袋。机械清创对此处的疗效往往不佳,因此需要进一步的治疗。现存多种改善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深牙周袋的治疗方法: 冠切除术、引导骨组织再生术等,但对于不同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仍有争议。本文就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深牙周袋的形成原因、治疗方法及其效果进行综述,以期为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深牙周袋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早期拔除下颌第三磨牙有利于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周状况的改善,引导骨组织再生术有利于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深牙周袋的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g)对db/db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BMDMs)极化的影响。方法以Pg刺激野生型C57BL/6J及db/db小鼠BMDMs,检测M1、M2基因标志物的表达水平。采用qRT-PCR法分别检测Tnf-α、Il-12以及Arg1、Ym1、Fizz1和Mrc1的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与野生型相比,在IL-4诱导下,Pg感染与否对db/db小鼠BMDMs表达基因Arg1、Fizz1和Mrc1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db/db小鼠BMDMs中Ym1的表达明显下降,M1极化标志基因Tnf-α无明显差异,Il-12的表达显著降低。结论在db/db小鼠中Pg诱导M2向M1转变的促进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0.
胡琮佼 《重庆医学》2021,50(21):3755-3759
2型糖尿病是引起、加重慢性牙周炎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完善的牙周基础治疗在缓解牙周炎症的同时,也可控制血糖.目前,糖尿病与牙周炎的相互作用是牙周医学研究的热点,但糖尿病与牙周炎之间的关联机制仍不明确.该文从细菌微生物、炎性因子、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微小RNA等方面对2型糖尿病对慢性牙周炎的影响及慢性牙周炎和牙周基础治疗对血糖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