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2.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对不同组分多孔碳酸化羟基磷灰石(PCHA)支架材料的可吸收性进行评价。方法:将制得的不同孔隙率、不同碳酸根含量的15种PCHA样本(n=3),置于100 mL、pH=4.0的醋酸钠缓冲液(模拟破骨细胞造成的酸性环境)中;对照组为羟基磷灰石(HAP)及脱脂处理过的牛松质骨。每组材料均分别在浸泡1、4、8 h或1、2、3、4、5、7 d后,取0.1 mL浸提缓冲液进行Ca2+浓度测定,以评价材料的可吸收性。结果:各PCHA实验组和牛松质骨对照组的Ca2+浓度,均随浸泡时间增加而增高,HAP对照组无明显变化。随着碳酸化程度和孔隙率的增加,PCHA的溶解速率也随之增加。其中7-40组、7-60组、8-40组、8-60组、8-70组、9-70组在各时间点测得的PCHA溶出钙离子浓度,与对照牛松质骨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几组PCHA与牛松质骨具有最相似的可吸收性。结论:PCHA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可吸收性,碳酸化的程度和孔隙率的大小是影响其可吸收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micro-CT评价不同封闭技术对根管充填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单根管上颌前牙40颗,截冠后,使牙根长度为12 mm。利用ProTaper预备至F3,将处理好的样本随机分为4组(n=10),用牙胶尖和(或)iRoot SP分别使用冷侧压法、热牙胶法、单尖法、纯糊剂法完成充填。1周后,应用micro-CT扫描并测量分析根管内存在的间隙,计算各组存在气泡的横截面比例和充填材料整体、冠1/3、中1/3、尖1/3的体积比,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热牙胶组存在气泡的横截面比例最少(P<0.05);整体、冠1/3、中1/3热牙胶组的充填材料体积比最大(P<0.05),而尖1/3纯糊剂组的充填材料体积比最大(P<0.05),其他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所有封闭技术均不能避免气泡产生,热牙胶法充填质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冯华英  光寒冰  方赵平 《口腔医学》2012,32(12):771-772
目的 探讨CAD/CAM加工个性化全瓷基台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68例患者利用CAD/CAM技术加工个性化基台84枚, CAD/CAM采用两种系统,一种为KAVO公司的EVEREST系统,另一种为3shape扫描设计后通过因特网发送至德国BEGO公司与上海复兴公司合作的切削中心远程加工。结果 所有病例均取得良好的效果,基台和上部修复体戴入初期,患者对其色泽和外形均较满意,在定期随访中均未发现牙龈变色和牙龈红肿出血,基台和上部修复体均无破损。结论 CAD/CAM加工个性化基台满足了病人更高层次的需求,个性化的穿龈外形不仅提高前牙美学效果,也符合后牙生理功能的要求。但该技术在我院应用时间还较短,有待尽一步加以总结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CAD/CAM)下IPS e.max全瓷高嵌体及LavaUltimate优韧瓷高嵌体用于修复后牙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临床完成IPS e.max全瓷高嵌体75个,LavaUltimate优韧瓷高嵌体62个,随访观察6个月、1年、2年、3年,参考美国公共健康会(USPHS)标准,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IPSe.max全瓷高嵌体的颜色优于LavaUltimate优韧瓷高嵌体;而Lava Ultimate优韧瓷高嵌体的修复体完整性优于IPS e.max全瓷高瓷嵌体。结论 两种材料瓷嵌体用于后牙修复的临床效果没有显著差异,优选哪种材料取决于患者的喜好。关注修复体完整性的患者建议优选Lava Ultimate优韧瓷,关注高嵌体的颜色的患者建议优选IPSe.max全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