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3篇
口腔科学   59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环状RNA(circRNA)在口腔白斑(oral leukoplakia,OLK)组织及正常口腔黏膜组织(nor?mal oral mucosal,NOM)中表达谱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6对OLK和NOM组织中差异表达circRNA,利用qRT?PCR验证所筛选的10个circRNA在6对OLK与NOM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酶耐受实验和sanger测序验证目标circRNA成环情况,对20对OLK与NOM组织中目标circHLA?C进行qRT?PCR验证。分别使用UCSC基因组浏览器对circHLA?C进行可视化分析;利用GO和KEGG富集分析对差异表达circRNA进行功能分析;TargetScan、MiRanda预测目标circRNA下游miRNA、mRNA,并构建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网络。结果测序数据显示OLK组织中共有366个显著差异表达的cir?cRNA,包括65个上调和301个下调circRNA。经qRT?PCR验证,筛选的10个circRNA中有7个表达结果同测序一致。且经酶耐受和sanger测序验证,确定上调的circHLA?C是具有反式剪接位点的真正的circRNA。相关性分析显示circHLA?C与OLK的异常增生程度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提示circHLA?C具有诊断OLK的潜在价值,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结论circRNA在OLK组织中异常表达,上调的circHLA?C表达可能与OLK异常增生程度相关,对OLK诊断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上海市市民对口腔实习门诊认知度和认可度的现状,探讨口腔临床实习教学的改进方案.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5个区县各一个大型卖场,分别发放100份调查问卷,共502份,回收498份,其中有效卷475份,有效率为94.62%.对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10.32%的被调查者知晓并了解实习门诊,56.84%的被调查者愿意对其加以了解;40.21%的被调查者会选择专家门诊就医,但也有37.68%的被调查者愿意接受实习医师的诊治;对实习医师的总体满意度为65.43%.结论:市民对口腔实习门诊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均有待提高,医院、学校应加大宣传力度,在提升实习门诊认知度的同时提高认可度,推进实践教学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Vitapex糊剂、氢氧化钙糊剂及聚维酮碘纸尖3种药物作为根管消毒剂治疗有瘘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疼痛控制情况.方法:将有瘘型根尖周炎需行根管治疗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清理扩大根管后,分别用Vitapex糊剂、氢氧化钙糊剂和聚维酮碘纸尖置于根管内,作为消毒剂暂封,同时发给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问卷.1周后复诊时收回问卷,检查患牙.使用SPSS17.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组药物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别(P>0.05),但Vitapex糊剂组在术后疼痛控制方面优于氢氧化钙组和聚维酮碘纸尖组.结论:Vitapex糊剂、氢氧化钙糊剂及聚维酮碘纸尖作为根管消毒药物对治疗有瘘型根尖周炎都有较好的疗效,而Vitapex糊剂在根管预备后疼痛反应的控制上较另外2种药物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4.
何宏  汪轶 《上海口腔医学》2018,27(3):305-308
目的: 评价Nd:Yap激光联合树脂充填治疗敏感型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7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综合科就诊的敏感型楔状缺损患者70例,共144颗患牙,随机分为2组。直接充填组35例患者,74颗患牙直接使用复合树脂充填。联合组35例患者,70颗患牙采用Nd:Yap激光脱敏后复合树脂充填治疗楔状缺损。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各组患者在统一临床检查标准下的有效率(术后即刻,术后1、3、6个月复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直接充填组在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分别有1颗牙和2颗牙充填体脱落。Nd:Yap激光联合树脂充填组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各有1颗牙充填体脱落。2组患牙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d:Yap激光联合树脂充填组在术后即刻和术后1、3、6个月的脱敏有效率分别为95.71%、91.43%、87.14%和81.43%,均显著高于树脂直接充填组的82.43%、78.38%、72.97%和64.86% (P<0.05)。结论: Nd:Yap激光联合复合树脂充填治疗敏感型楔状缺损疗效良好,能明显改善牙敏感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3种不同的根管封闭剂在一次性根管治疗中的术后反应和疗效。方法 163例共179颗患牙随机分组分成3组。A组为iRoot SP糊剂组(60颗),B组为AH Plus糊剂组(60颗),C组为碘仿糊剂组(59颗)。常规根管预备后即刻根充。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3组根管糊剂根管充填术后7 d疼痛发生率:i Root SP糊剂组低于AH Plus糊剂组和碘仿糊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和2年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显示iRoot SP糊剂组和AH Plus糊剂组的成功率均高于碘仿糊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oot SP糊剂组成功率略高于AH Plus糊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次性根管治疗中iRoot SP糊剂疗效略优于AH Plus糊剂和碘仿糊剂,是理想的根管充填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生长期不同程度矢状向和垂直向骨性不调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8例治疗后获得Ⅰ类尖牙磨牙关系的中、重度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以治疗前矢状向和垂直向不调程度分为3组。利用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分析各组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变化。采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ANB角均减小,第2组、第3组较第1组ANB角减小更多(P<0.01)。第3组治疗后SNA角明显减小(P<0.01),第1组(P<0.01)、第2组(P<0.05)治疗后SNB角明显增加。治疗后3组上前牙均变得直立,下前牙位置基本不变,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软组织指标治疗前、后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鼻唇角(P<0.05)、面凸角(P<0.05)、Z角(P<0.01)在第3组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结论:对于处于生长期的不同矢状向和垂直向不调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单纯正畸治疗结合矫形治疗,可以取得明显牙骨性及软硬组织改善。重度矢状不调伴垂直向异常的患者,能取得更显著的侧貌改变。  相似文献   
7.
家长态度与儿童口腔卫生习惯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从刷牙次数和甜食消费两个方面,分析家长对龋病易感因素的态度与儿童实际龋相关行为的关系,为开展口腔卫生宣教提供依据.方法:用配对法研究儿童家长对儿童龋病易感因素问题的关心程度与儿童实际行为的联系,dmft=0的儿童及其家长作为对照组,dmft≥3的儿童及家长作为试验组.所得数据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家长对儿童刷牙与甜食摄入相关问题所持的态度与儿童实际行为的关联程度.结果:家长对待儿童刷牙的态度与儿童实际刷牙情况有密切关系(P=0.000),家长对待儿童甜食问题的态度与儿童实际甜食摄入行为有密切联系(P=0.001).结论:家长对待儿童刷牙和甜食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儿童的相关行为.可通过卫生宣教,提高家长在儿童龋病预防中的作用,减少龋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被动超声荡洗(passive ultrasonic irrigation,PUI)与半导体激光,及两者联用对根管内粪肠球菌的清除作用,并与3%NaClO消毒效果进行比较,为临床选择根管消毒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50颗成人单根管离体前磨牙,建立粪肠球菌生物膜感染根管模型,随机将其均分为5组并做不同处理.A组为生理盐水冲洗组,B组为3%NaClO溶液冲洗组(阳性对照组),C组为PUI处理组,D组为半导体激光处理组,E组为PUI联合半导体激光处理组.选用纸尖法取样,稀释培养48 h后,计算每个样本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CFU)值.采用SAS 8.0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UI处理组、半导体激光处理组及联合处理组样本的CFU值,与生理盐水冲洗组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3组结果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冲洗组,而3组之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3%NaClO溶液冲洗组(阳性对照组)的CFU值均显著低于其余4组(P<0.01).结论:PUI、半导体激光消毒及其两者联用均对粪肠球菌生物膜具有显著消毒效果,显著优于单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但三者之间效果相当;3%NaClO冲洗对粪肠球菌生物膜具有最强的消毒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义获嘉N Ceram纳米瓷化树脂、N Flow流动树脂及Bulk Fill 三次方大块充填树脂充填上颌前磨牙Ⅴ类洞后树脂充填体边缘的微渗漏情况,评估3种不同复合树脂的抗微渗漏性能,寻找较好的充填V类洞的复合树脂材料.方法:选取牙体完整、健康的人离体前磨牙66颗,随机分为3组(n=22).所有样本牙在颊侧颈部制备标准V类箱状洞型(长4 mm、宽3 mm、深2 mm).3组试验牙经选择性釉质酸蚀自黏结后,分别使用N Ceram纳米瓷化树脂(A组)、N Flow流动树脂(B组)及Bulk Fill三次方大块充填树脂(C组)进行充填.充填完成后,3组试验牙均行弱光启动固化,打磨抛光.将3组样本进行1500个周期的冷热循环,2%亚甲基蓝浸泡染色7d,然后沿牙体颊舌向切片.每组随机选取2颗样本牙,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牙体-充填体交界面的密合程度;其余60颗样本牙在体视显微镜下(×40)观察剖面充填体的微渗漏情况.采用Spot Advanced软件测量微渗漏深度,并根据0~3分分别给(牙合)、龈壁微渗漏程度评分.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各组的微渗漏深度分别进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和Mann-Whitney检验.结果:义获嘉Bulk Fill组树脂在3组中龈壁的微渗漏最小,且与另外2组相比有显著差异,N Ceran纳米树脂组与N Flow流动树脂组龈壁的微渗漏均较高(P<0.05);3组复合树脂材料(牙合)壁的微渗漏无显著差异(P>0.05);3组树脂(牙合)壁的微渗漏值均比龈壁小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3组树脂在(牙合)壁的微渗漏值无显著差异.义获嘉Bulk Fill组树脂充填V类洞时.在3组中龈壁的微渗漏最小,且与另外2种树脂之间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2种夹板固定方法对外伤牙及其邻牙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试验方法,对外伤的44颗恒前牙,均分2组进行夹板固定保持4周,其中A组为实验组(玻璃纤维树脂夹板组),B组为对照组(钢丝加树脂夹板组)。于固定后1周、4周(拆夹板时)和拆夹板后2个月复查,检测患牙的近中邻牙牙周指数(菌斑指数,牙龈出血指数和牙周探诊深度)的改变,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固定后1周和4周玻璃纤维树脂夹板组的各项牙周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拆夹板后2个月2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纤维树脂夹板应用于外伤牙的固定对牙周的不良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