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4篇
  免费   6976篇
  国内免费   293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26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1171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610篇
内科学   305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95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232篇
综合类   852篇
预防医学   3096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112篇
中国医学   448篇
肿瘤学   2548篇
  2023年   608篇
  2022年   1205篇
  2021年   1072篇
  2020年   1255篇
  2019年   1116篇
  2018年   883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88篇
  2015年   891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274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239篇
  2000年   272篇
  1999年   140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7 毫秒
991.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合并食管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13例胃肠间质瘤合并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结果:8例于术中发现间质瘤病变,其余5例术后病检偶然发现,所有间质瘤均发现存在于胃,直径0.3~2.2 cm,术后均证实为梭型细胞间质瘤,DOG1阳性13例,CD117阳性13例,CD34阳性12例,核分裂计数均<5个/50HPF,均为低度或极低度危险性间质瘤,通过随访发现其中5例病人因食管癌远处转移死亡,1例复发,其余均健在。结论:胃肠间质瘤合并食管癌并不少见;并发的胃肠间质瘤多为早期病灶,恶性程度低,术前难以明确诊断,术中探查和术后仔细的病理检查是发现小间质瘤最可靠的方法;术中完整切除间质瘤,是防止复发的关键;预后主要取决于食管癌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睾丸转移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通过1例左半结肠癌左侧睾丸转移的报道,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为30岁年轻男性,左半结肠低分化腺癌根治性术后1年余出现左侧睾丸肿胀坠痛,后经左侧睾丸根治性切除,免疫组化证实为大肠来源。结论:结直肠癌睾丸转移报道罕见,临床表现一般为睾丸肿胀或鞘膜积液等非特异性症状,诊断依靠病理学检查。治疗一般采取手术、放化疗,必要时联合分子靶向治疗等。结直肠癌睾丸转移患者确诊后平均生存时间为6~12个月。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肾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方式。方法:通过深入学习2例肾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组织形态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归纳该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探讨其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总结现有的治疗策略。结果:2例分别发生在48岁女性及62岁男性患者,肿瘤直径均大于5 cm,均以上皮样细胞为主,体积大,胞浆丰富,嗜酸性,单核或多核,细胞异型性明显,可见大片坏死,核分裂象约(2~3)个/50 HPF。在例1中,可见丰富纤薄的间质血管将肿瘤分隔成巢状,腺泡样结构;在例2中,肿瘤囊性变,呈多囊性结构,囊壁由肿瘤细胞构成,上皮样细胞间可见梭形细胞区域。2例肿瘤HMB45均局灶阳性,MelanA弥漫强阳性,TFE3蛋白表达均阴性。在例1中,肿瘤细胞不表达肌源性标记(SMA、Desmin均阴性);而在例2中,肿瘤的梭形细胞区域SMA和Desmin局灶阳性。结论:肾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属罕见疾病,需对该肿瘤加强学习认识,避免漏诊和误诊,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多予随访,但预后较差,分子靶向的个性化治疗将成为趋势。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索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RAD001)对膀胱癌BTT739细胞在体外和小鼠体内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依维莫司在临床上治疗膀胱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膀胱癌BTT739细胞,待其生长至对数期后用梯度浓度的RAD001(0 nmol/L、5 nmol/L、10 nmol/L和20 nmol/L)干预24 h,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的变化;Tranwell实验检测RAD001对BTT739细胞迁移的影响;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分泌蛋白E-钙黏蛋白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Akt、mTOR、4EBP和PTEN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mTOR mRNA的表达。将BTT739细胞接种于昆明鼠皮下,待成瘤后,用依维莫司干预14天,取小鼠肿瘤组织检测E-钙黏蛋白及AKT、mTOR、4EBP和PTEN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体外实验显示RAD001可以抑制BTT739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与剂量有关(P<0.05)。还可以增加E-钙黏蛋白的含量,抑制癌细胞的转移。实验证明RAD001在体外抑制Akt、mTOR、4EBP的表达,促进肿瘤抑制因子PTEN的表达(P<0.05)。将BTT739细胞接种于小鼠皮下后发现,RAD001在小鼠体内亦可以抑制病变情况,促进PTEN和E-钙黏蛋白的表达,抑制Akt、mTOR和4EBP的表达。结论: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通过抑制mTOR信号通路抑制膀胱癌细胞BTT739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调查不同类型IV期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及营养治疗情况。方法:应用PG-SGA对我院186例IV期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态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不同类型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及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其中以晚期消化道肿瘤和肺癌居多,而接受营养支持的患者明显不足。结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风险高,但临床营养支持普遍不足,因此提高意识加强对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改善其生活质量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尾侧同源盒转录因子1(CDX1)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及p38MAPK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正常肠上皮细胞FHC和结直肠癌细胞SW480、HCT116、Caco2中CDX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SW480细胞中转染pIRES-CDX1和pIRES记为CDX1组和载体组,以不做转染的细胞为对照组,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测定CDX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测定细胞中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信号转导与转录因子3(STAT3)、磷酸化的STAT3(p-STAT3)、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磷酸化的p38MAPK(p-p38MAPK)蛋白水平。结果:结直肠癌细胞SW480、HCT116、Caco2中CDX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肠上皮细胞FHC(P<0.05),SW480细胞中CDX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HCT116、Caco2(P<0.05)。CDX1组细胞中CDX1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载体组细胞中CDX1 mRNA和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CDX1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p-p38MAPK水平升高,细胞中Bcl-2、p-STAT3水平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载体组细胞存活率、凋亡率及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Bcl-2、STAT3、p-STAT3、p38MAPK、p-p38MAPK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CDX1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诱导Caspase-3介导的细胞凋亡,促进细胞中p38MAPK磷酸化,抑制细胞中STAT3磷酸化。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在常规超声诊断为乳腺BI-RADS 4类的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并经常规超声诊断为乳腺BI-RADS 4类的76例患者共76个乳腺肿块进行超声造影检查,以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建立诊断试验分析。结果:最终病理证实良性病变53例(良性组),恶性病变23例(恶性组)。超声造影特点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有穿入或扭曲血管、对比剂不均匀性增强、内部有充盈缺损及造影后面积较二维增大在恶性组的比例显著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诊断乳腺BI-RADS 4类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96%、85%和88%。结论:良恶性乳腺肿块的超声造影特征明显不同,超声造影可以有效鉴别BI-RADS 4类乳腺病灶的良恶性,有望提高穿刺活检的恶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术后使用肠功能恢复汤(intestine function recovery decoction,IFRD)对前列腺癌术后早期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12年10月至2017年6月完成前列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共计144例,根据术后是否进行了灌肠治疗及灌肠使用的方法分为未灌肠组、肥皂水组和IFRD组,对比研究三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差异。多因素Logistic(逐步法)回归进一步研究影响前列腺癌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结果:一般基线资料比较显示三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术前新辅助治疗、年龄大于65岁、术后合并症是影响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P<0.05);术后情况比较显示,术后腹腔引流量、留置引流管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IFRD组均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及饮水时间IFRD组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与传统的灌肠剂肥皂水比较,IFRD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引流量及引流时间分别为(3.24±1.51) d、(15.10±3.36) ml、(3.86±1.16) d,均明显低于肥皂水组(4.44±1.78) d、(23.38±17.20) ml、(4.51±2.11) d(P<0.05)。结论:根治性前列腺癌术后给予IFRD灌肠可显著减少腹腔引流量及引流管留置时间;可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以及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排气排便,降低术后近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miR-638用于治疗乙肝相关肝癌的可能性。方法:qRT-PCR方法检测miR-638在乙肝、肝癌患者及正常人群血清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血清miR-638的表达水平与其它血清指标的相关性。上调乙肝病毒(HBV)稳定复制的HepG2.2.15肝癌细胞株中miR-638的表达水平, MTT法和细胞克隆实验检测miR-638过表达对HepG2.2.15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和qRT-PCR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Ag、HBeAg和HBV DNA的表达水平。结果:miR-638在乙肝及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人群(P<0.000 1);在乙肝及肝癌患者血清中miR-638的表达水平,总体间与HBV DNA、谷草转氨酶(AST)及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值分别为0.026、<0.001和0.003)。MTT分析及集落形成实验显示miR-638能够显著抑制HepG2.2.15细胞的增殖及集落形成能力。miR-638表达上调后,HBsAg(P<0.05)、HBeAg(P<0.05)和HBV DNA水平(P<0.001)较miR-ctrl组均显著下降。结论:miR-638在HBV复制过程中发挥作用,miR-638过表达可同时抑制HepG2.2.15细胞的增殖能力和HBV的复制。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中脑脊液鼻漏的有效修补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神经内镜下修补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中发生的脑脊液鼻漏的患者20例,术中所采用的修补方法为自体组织“三明治法”结合筛骨垂直板液性骨粉,即自体脂肪、阔筋膜和肌浆结合筛骨垂直板液性骨粉进行修补,人工硬脑膜贴附,碘仿纱条支撑鞍底,术后预防造成颅内压升高的因素。结果:19例患者均一次性修补成功,治愈率为95.0%,无继发性颅内感染发生,1例患者二次修补后治愈。术后随访3~24个月,未见脑脊液鼻漏复发。结论:对于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中发生的脑脊液鼻漏,采用“三明治法”结合筛骨垂直板液性骨粉修补的方法具有便捷、确实、高效的优点,合理使用多种不同组织来源的自体修补材料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颅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