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2144篇
  免费   100552篇
  国内免费   6041篇
耳鼻咽喉   20213篇
儿科学   40711篇
妇产科学   39251篇
基础医学   193293篇
口腔科学   40807篇
临床医学   118593篇
内科学   268878篇
皮肤病学   30833篇
神经病学   108975篇
特种医学   55913篇
外国民族医学   472篇
外科学   213287篇
综合类   38604篇
现状与发展   13篇
一般理论   437篇
预防医学   94932篇
眼科学   32809篇
药学   105227篇
  43篇
中国医学   5625篇
肿瘤学   79821篇
  2018年   13580篇
  2016年   12276篇
  2015年   14349篇
  2014年   19774篇
  2013年   27984篇
  2012年   37405篇
  2011年   39397篇
  2010年   23618篇
  2009年   22576篇
  2008年   36558篇
  2007年   39546篇
  2006年   39939篇
  2005年   38450篇
  2004年   36826篇
  2003年   35664篇
  2002年   34993篇
  2001年   64518篇
  2000年   66252篇
  1999年   56345篇
  1998年   15227篇
  1997年   14112篇
  1996年   13458篇
  1995年   12656篇
  1994年   11818篇
  1992年   43049篇
  1991年   41488篇
  1990年   40748篇
  1989年   39703篇
  1988年   37053篇
  1987年   36494篇
  1986年   34954篇
  1985年   33160篇
  1984年   24821篇
  1983年   21022篇
  1982年   12620篇
  1981年   11519篇
  1979年   23875篇
  1978年   17023篇
  1977年   14762篇
  1976年   13332篇
  1975年   15219篇
  1974年   18043篇
  1973年   17541篇
  1972年   16790篇
  1971年   15699篇
  1970年   14879篇
  1969年   14326篇
  1968年   13445篇
  1967年   11994篇
  1966年   1124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皮肤损伤后的异常愈合会导致病理性瘢痕的产生。病理性瘢痕的出现不仅影响美观,严重时还会造成心理和生理功能障碍。病理性瘢痕的机制研究对于瘢痕治疗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其中,动物瘢痕模型是目前研究病理性瘢痕的重要模型手段之一。理想的动物瘢痕模型应该在组织学、细胞学等层面尽可能接近于人类的病理性瘢痕。该文分别从传统技术动物瘢痕中的啮齿类动物模型、兔耳模型和猪模型,以及新技术动物瘢痕模型这两个方面,结合近年来在瘢痕领域应用较多的研究,进行了相应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42.
复杂性胸壁缺损的修复一直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肿瘤性复杂性胸壁缺损的修复决策及其执行困难是限制胸壁肿瘤治疗方法选择及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皮瓣解剖学研究的深入、胸壁支持结构重建技术的进步、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麻醉护理的发展、对综合治疗的重视和治疗手段的进步等,使传统认为不可切除的胸壁肿瘤得以彻底地切除和安全有效地修复,从而使与缺损修复相关的肿瘤切除及辅助治疗的禁忌证缩减到最小程度,有效地提高了胸壁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很大程度上延长了生存率。作者以湖南省肿瘤医院整形外科15年565例胸壁肿瘤切除后修复重建的临床资料为依据,充实了胸壁肿瘤切除及修复的策略:(1)可靠的胸壁骨性支架重建;(2)有效的软组织修复;(3)麻醉及护理与手术团队的合作;(4)系统有序的综合治疗。并进一步明确了复杂胸壁肿瘤切除及重建的细节理念,包括胸部肿瘤治疗中加强多学科合作的密切性和科学性,整形外科医生参与肿瘤治疗整体规划的主动性和时机前移等。  相似文献   
43.
44.
45.
46.
目的分析影响听神经瘤患者术后短期及长期面神经功能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2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术后7 d及术后6个月对所有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估。收集可能与患者术后早期及长期面神经功能障碍存在相关性的因素,采用Logistic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对相关因素与患者术后短期及长期面神经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术后7 d,21例(33.9%)患者面神经功能正常,41例(66.1%)患者出现面神经功能损伤;术后6个月,49例(79.0%)患者面神经功能为正常,13例(21.0%)患者面神经功能损伤。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越大、肿瘤与面神经黏连越紧密,患者术后7 d发生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可能性越大(P=0.002、0.002);术前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为患者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3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与面神经的黏连程度、肿瘤最大直径为患者术后7 d面神经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3、0.014);术前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肿瘤最大直径为患者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0、0.030)。 结论肿瘤与面神经的黏连越紧密、肿瘤最大直径越大,患者术后7 d发生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可能性越大。患者术前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越长、肿瘤最大直径越大,术后6个月发生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47.
48.
49.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