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85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90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建立“三结合”的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中医理论证据评价体系的形成至关重要。现有的中医理论证据体系尚不成熟,对于古代文献的检索缺乏规范的检索步骤且证据的评价要素不够全面,为此对古代文献的检索环节进行规范,提出DSPMRE六要素以明确检索问题和需求,在证据评价方面创新性提出文献的完整性,将文献来源、文献的共识性共同提炼为证据评价要素,初步形成中医理论证据等级推荐意见,以此完善文献检索、分析评价、分级推荐3个关键环节,构建“三结合”体系下支撑中药新药研发和注册审批的中医理论证据体系。  相似文献   
282.
目的 构建糖尿病足中医药临床研究核心指标集,为相关研究疗效评价指标的选择及报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维普网中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及临床注册平台,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4月30日。收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的随机对照试验及注册方案中使用的结局指标;通过患者及陪护人员半结构化访谈及专家深度访谈收集补充条目,构建结局指标条目池;采用德尔菲问卷调查及共识会议层层筛选指标并达成共识。结果 共纳入72项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及12项临床注册方案,有30名患者及陪护人员、6名糖尿病足专家参与访谈,指标合并整理后条目池包括127个备选条目;两轮德尔菲问卷调查初步纳入34项结局指标,通过共识会议最终确定29个结局指标。结论 初步建立了糖尿病足中医药临床研究核心指标集,可减少同类研究异质性,提高该领域不同研究中测量结果的可比性和相关性。  相似文献   
283.
目的:探索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试验文献的循证检索策略,明确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文献数目及状况.方法:运用循证检索方法,检索CBM检索库等各大检索平台,收集近10年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试验.结果和结论: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方面,请首先关注张敏州等专家的论著;从研究的医疗机构来看,应当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为首;在发表杂志方面,应该关注<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等发表的文章.今后的检索中,除了"冠状动脉疾病"、"心绞痛"、等疾病名外,同时还应该考虑"丹参"、"活血祛瘀剂"等干预措施及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284.
目的 系统评价针刺联合拔罐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g Fang)、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数据库,搜集针刺联合拔罐治疗单纯性肥胖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间范围均从建库至2019年6月。选取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以及偏倚风险评价,使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项研究,共计108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比较临床总有效率、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腰围方面根据对照组干预措施的不同进行亚组分析,所有疗程结束后,针刺联合拔罐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针刺对照组(OR = 2.28,95%CI[1.56,3.32])和拔罐对照组(OR = 8.79,95%CI[4.20,18.40]);在改善单纯性肥胖患者体重方面,针刺联合拔罐较针刺对照组(Z = 2.72,P = 0.007,SMD = -0.21,95%CI[-0.36,-0.06])和拔罐对照组(Z = 4.23,P < 0.001,SMD = -0.54,95%CI[-0.79,-0.29])有一定优势;在改善单纯性肥胖患者BMI方面,针刺联合拔罐较针刺对照组(Z = 8.70,P < 0.00001,SMD = -0.69, 95%CI[-0.85,-0.54])和拔罐对照组(Z = 3.30,P = 0.001,SMD = -0.42,95%CI[-0.67,-0.17])有一定优势;针刺联合拔罐较针刺对照组(Z = 3.14,P = 0.002,SMD = -0.46,95%CI [-0.75,-0.17])在改善单纯性肥胖患者腰围方面呈现一定优势,而针刺联合拔罐组与拔罐对照组(Z = 1.39,P = 0.17,SMD = -0.33,95%CI[-0.81,-0.14])在改善单纯性肥胖患者腰围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比较臀围及腰臀比方面,针罐联合组对比对照组在改善单纯性肥胖患者臀围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 1.49,P = 0.14,SMD = -0.22,95%CI[-0.52,0.07]),针罐联合组对比对照组在改善单纯性肥胖患者腰臀比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 1.01,P = 0.31,SMD = -0.11,95%CI[-0.32,0.10])。13个研究中有3个研究报告了不良反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尚可。结论 根据当前研究证据表明,针刺联合拔罐较单纯应用针刺或拔罐相比,在改善单纯性肥胖患者体重、BMI以及腰围方面优势较明显,且安全性尚可。本研究纳入RCT数量较少,方法学质量偏低,且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需进一步高质量研究对上述结论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285.
目的:评估急诊科中成药的合理用药现状。方法:以“合理用药”OR “处方分析”OR “处方点评”AND “中成药”OR “中药注射剂”OR “注射液”AND “急诊科”进行主题检索,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8月1日的所有文献,按文献来源、发表年份、作者及机构所属区域、研究人群年龄分布、不合理用药情况等对文献进行分类,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评估急诊科中成药的合理用药情况。结果:通过专业检索及手动剔除误纳入的文献,最终纳入急诊科中成药相关的文献121篇,共刊登在65种期刊上。整体上,文献发表数量呈上升趋势,来自华东地区的研究者相对更加关注急诊科中成药的合理用药情况。纳入文献总体处方总数为1 160 273,不合理处方15 815个。其中不适宜处方占比57.53%,不规范处方和超常处方分别占比21.16%和10.79%。儿童(或婴幼儿)急诊科中成药处方总数为32 179,不合理处方数量为2 211个。其中不规范处方、不适宜处方和超常处方分别占比16.46%,30.48%和50.57%。急诊科儿童不合理用药以清热类和祛痰类中成药为主,不合理用药以超说明书用药为主。急诊科老年...  相似文献   
286.
<正>食管癌是临床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早期无明显的特异性临床表现,患者就诊时多已发展为中晚期且常伴有转移,失去了根治性治疗的时机。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检查手段,尽早发现、诊断及治疗,对于改善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及延长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1]。基于此,本文探讨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3月—2019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疑似早期食管癌患者84例,  相似文献   
287.
翁维良认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为扩张型心肌病急性加重的一个病理阶段,中医辨证为本虚标实,本于气、阳之虚,标为血瘀、水停。临床辨治当考虑其本虚标实的性质,注重病、证、症综合施治以固其本、缓其标。文中案例体现了翁老在辨治本病时紧扣病机关键,斡旋气机,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以治本;活血祛瘀,温阳利水以治标,创益气活血利水方,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此外,临证时强调双心同调、气血同治、瘀郁双解,注重三因制宜,随证化裁,灵活处方用药。  相似文献   
288.
目的 探究麻黄、黄芩穴位贴敷肺俞穴对健康受试者颈胸部及背部穴位体表温度影响的差异,了解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机制。方法 招募10名健康受试者,每名受试者均进行3次贴敷,第一次贴敷麻黄粉0.5 g,为麻黄组;第二次贴敷黄芩粉0.5 g,为黄芩组;第三次贴敷麻黄+黄芩粉各0.5 g,为混合组。将准备好的药贴贴在受试者肺俞穴上,贴敷时间为3 h,每次贴敷间隔3天。贴敷前后应用红外热像仪对受试者双侧肺俞、双侧魄户、身柱、廉泉、天突和膻中进行热像图和体表温度信息采集。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混杂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重、身高、体重指数以及贴敷后的体温、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对不同穴位的体表温度变化的影响。结果 红外热像图直观分析显示,黄芩组和混合组贴敷后受试者背部红外热像图红色面积扩大。红外热像图定量分析显示,贴敷前组间比较,左侧肺俞和左侧魄户穴位体表温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芩组贴敷后左侧肺俞、天突及膻中体表温度下降(P<0.05);混合组贴敷后双侧肺俞、双侧魄户、身柱、廉泉、天突和膻中体表温度均下降(P<0.05或P<0.01)。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