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1篇
基础医学   5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84篇
皮肤病学   4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115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8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1 毫秒
61.
高脂摄入对大鼠肝血脂及红细胞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脂肪酸(FA)对机体肝,血脂及红细胞膜的影响,给Wistar雄性大鼠饲以三种不同饲料35天和63天,三种饲料及动物分组为:23%(w/w)猪油作为饱和脂肪酸(SFA)组,23%(w/w)玉米油作为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组,5%(w/w)玉米油作为低脂(LFA)对照组。结果发现:大鼠肝脂FA组分可反映摄入脂FA组分;与SFA组相比,PUFA组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但PUFA组红细胞渗透脆性高、溶血速率快,膜流动性趋于增大;高脂(SFA、PUFA)组大鼠红细胞C_(3b)受体免疫粘附活性降低。本研究表明:高脂尤其是高多不饱和脂对红细胞膜结构及免疫功能有不良影响,既往认为多食用高不饱和脂对机体有利的观点似过于简单化。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对肝细胞及肝星状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人肝细胞株及大鼠肝星状细胞株为研究靶细胞,采用MTT法研究pHGF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放免法检测透明质酸(HA),细胞基因转染结合报告基因测活检测Ⅰ型胶原基因转录活性的变化,SDS-PAGE分析pHGF主要成分.结果 pHGF具有明确促进肝细胞增生及抑制肝纤维化主要形成细胞肝星状细胞系增殖的作用,能抑制细胞外间质成分HA的产生,抑制Ⅰ型胶原基因启动子样活性.研究的12种pHGF中仅1种在15% SDS-PAGE中具有明确的蛋白条带.结论 pHGF具有促进肝细胞再生及抗纤维化作用,结构-功能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3.
HPLC法测定血浆中丹参脂质体的原儿茶醛浓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具有活血化瘀、理气开窍,扩张血管与增加冠动脉血流量的作用。其水溶性成分为丹参素,原儿茶醛等。丹参脂质体,临床上用于预防手术病人的肠粘连。为了解该制剂体内吸收、消除情况,我们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采用离子抑制技术分离  相似文献   
64.
我院从1984年9月开始在Miles术中用结肠残端设计了新“直肠角”和用结肠浆肌层外翻卷建造人工内括约肌,在会阴部设置人工肛门。介绍了动物实验和临床对35例低位直肠癌治疗情况,经6~15月随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5.
目的 研究男性非淋菌性泌尿生殖系统炎症患者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的变迁,以了解本地区男性支原体的感染状况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病原培养法和PCR方法 对2007年1月~12月在我院门诊以泌尿生殖系统不适就诊的453例患者的泌尿生殖系统标本进行UU和MH检测,同时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并与2000年进行比较,对UU和MH的感染及体外药物敏感性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0年131例支原体检测结果 中UU 46例占35.1%,MH 18例占13.7%,UU和MH混合感染者24例占18.3%;2007年453例支原体检测结果 中,UU 151例占33.3%,MH 60例占13.2%,UU和MH混合感染者78例占17.2%.2007年与2000年相比,男性泌尿生殖系统UU和MH对CRA和AZI的耐药率明显增高,对JOS的耐药率有所改善,而DOX和MIN的耐药率相对稳定;敏感性较高的依次是DOX、MIN和JOS.结论 UU和MH已成为男性非淋菌性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的主要病原体且以UU为主.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患者的就医人数2007年比2000年显著增多,提示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加强.2007年与2000年相比,UU、MH的感染率以及UU和MH的混合感染率虽然变化不大,但一段时间以来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UU和MH的耐药率较高,且随着时间的变化,其耐药性也随之改变.因此,临床治疗支原体感染时应尽量根据药敏结果 选择敏感药物.DOX、MIN和JOS可作为本地区支原体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66.
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在食管鳞癌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蛋白质质谱分析法寻找食管鳞状细胞癌相对特异的生物标志物。方法:用金属亲和表面(IMAC3)芯片和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SELDI-TOF-MS)检测44例食管鳞癌患者、42例正常人血清的蛋白质质谱。应用Bio-marker Pattem软件建立决策树分类模型,经交叉验证得到该分类模型对测试组病变人群的诊断率。结果:用食管鳞癌患者与正常人质荷比为M9479.43的一种蛋白质建立的决策树分类模型,在学习模式下44例食管鳞癌患者中有43例被正确诊断,42例正常人有40例被诊断正常,诊断准确率为96.5%(83/86),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7%(43/44)、95.2%(40/42);在检测模式下44例食管鳞癌患者中有42例被正确诊断,42例正常人中有40例被正确分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4%(42/44)、95.2%(40/42)。结论:该方法可快速、准确检测食管鳞癌,敏感性、特异性高。  相似文献   
67.
为研究家族遗传性大肠息肉病 (FPC)的恶变过程 ,采用免疫组化 (LAB)染色对 2 9例FPC、2 4例大肠癌和 2 8例腺瘤性息肉病的手术切除标本蜡块进行 p5 3、bcl 2和c myc基因蛋白表达定位 ,并进行比较观察。一、材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 :选择我院 1983年 4月~ 1998年 6月收治的 2 9例FPC石蜡标本 ,其中恶变 15例 ,未恶变 14例 ,男 19例 ,女 10例 ,年龄为 2 6~ 5 1岁 ,平均年龄 39.6岁 ,为便于对比研究 ,我们将恶变组 (m FPC) 15例标本分为恶变组恶性息肉 (MP)和恶变组良性息肉 (NMP) ,并与 14例FPC未恶变组息肉 …  相似文献   
68.
利用盐酸二甲肼(DMH)诱发Wistar鼠大肠癌的动物模型,通过分组、分阶段研究蝎毒素对大肠肿瘤发生过程和组织病理改变的作用。结果发现蝎毒素可以减少诱癌的鼠死亡率和诱癌率。20周内单纯诱癌组死亡率达32.69%,蝎毒灌胃组和腹腔注射组分别为23.08%和20.51%,其中蝎毒注射组死亡率与单纯诱癌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20-31周单纯诱癌组诱癌率为81.82%,蝎毒注射组为44%,两组差异显著(P<0.01)。大肠癌核仁组成区染色结果发现单纯诱癌AgNOR颗粒明显增加而蝎毒注射组显著减少,每核AgNOR颗粒数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提示蝎毒素具有去除DMH毒性,降低实验肿瘤的发生,抑制大肠肿瘤细胞rRNA活性,直接抑杀肿瘤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69.
肝贮脂细胞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贮脂细胞是肝间质细胞中兼有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脂肪细胞性质的细胞,它在肝纤维化中的地位日益瞩目,本文就贮脂细胞的性质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综述如下。 一、贮脂细胞的一般性质及分离培养 肝脏贮脂细胞(Lipocyte,Fat-storing Cell,FSC)又称Ito细胞,VitA贮存细胞、窦膜(周皮)细胞(Pericyte)、窦状隙星形细胞等。最初由Ito等(1952)描述,Wake用金浸渗法将之与肝枯否氏细胞区别。肝贮脂细胞是机体贮存VitA的主要场所,体内90%的视黄醇类物质以视黄酯,主要是棕榈酸视黄酯脂滴的形式贮存于贮脂细胞,贮脂细胞亦富含细胞视黄醇结合  相似文献   
70.
出口梗阻型便秘250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早期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误诊的出口梗阻型便秘250例,结果 我院近8年收治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360例中,基中误诊250例,误诊率高达69.4%,误诊的主要原因为:(1)患者自误,(2)医生对此病认识不足,忽视了排便造影,结肠运输试验等便秘的特殊检查;(3)仅满足于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并发症的诊断,没有弄清其病因;结论 对便秘患者重视排便造影,结肠运输试验检查,以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