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恶性局限性腹膜间皮瘤的CT诊断与病理基础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探讨恶性局限性腹膜间皮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4例恶性局限性腹膜间皮瘤的CT表现特点及其病理基础。结果 4例恶性局限性腹膜间皮瘤的CT表现均为巨大孤立性肿块,瘤径平均大小为13cm。其中3例为囊实性,以多囊性为主;1例为实性,内见不规则坏死。增强扫描,4例肿瘤实质区均显著强化,密度增高最大者达106HU, 平均76HU。无远处转移及腹水。结论 恶性局限性腹膜间皮瘤CT表现具有多囊变、实性部分显著强化及无地锭处转移等特征。  相似文献   
62.
原发性胆囊癌的CT诊断及与B超检查结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CT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收集32 例胆囊癌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对其诊断结果与B超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2 例胆囊癌中, 肿块型14 例, 腔内型8 例, 厚壁型10 例。CT诊断准确率为87-5% , B超诊断准确率为53-1% 。结论: CT能较好地显示胆囊癌的类型、大小, 邻近脏器受侵范围及转移等表现, 且定性诊断优于B超检查。  相似文献   
63.
原发性脾脏淋巴瘤(PSL)极少见,国内近20 年文献中报告300余例[1-3],有CT描述的仅50余例[4-5].笔者搜集我们两家医院1998年1月至2010年10月间经临床、病理证实的有完整CT资料的PSL 15例作一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对本病的CT诊断认识.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输入肠襻梗阻的CT特征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证实的输入肠襻梗阻的CT表现.原手术术式毕氏Ⅱ式6例,Roux-Y式2例.结果:8例均表现为上腹部胰周单发或多发性囊性肿块,囊影横径为3.5~6.0 cm,多发性囊影的短径接近相等,囊影内为均匀的液性密度,无口服造影剂充盈.横置的囊影推移肠系膜上动、静脉前移,4例伴发胆总管轻度扩张.结论:该病的CT表现较具特征性,可作为诊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65.
脾脏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对脾脏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2例脾脏肿瘤的CT资料,分析脾脏大小,病灶数目,密度。边界以及强化程度等表现。结果:脾脏恶性肿瘤多表现为单发或多发低密度灶。边界不清,增强后多无强化或轻度不均匀强化,脾脏肿大显著,常伴淋巴结肿大,良性肿瘤多表现为边界清,密度均匀的低密度灶,脾脏不大或轻度肿大;血管瘤,错构瘤强化显著,淋巴管瘤强化不明显。结论:CT可较好地显示脾脏大小,病灶密度,边界及CT强化程度,对大多数脾脏肿瘤CT可作出正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66.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是起源于卵巢性索间质组织的少见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诊断不易。影像学上,目前已有少量的报道认为该肿瘤CT上通常表现为卵巢轻微强化或无强化的实性肿块而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不过,也有个案报道该肿瘤可呈极显著强化的特点。笔者搜集11例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结合肿瘤的病理所见报道如下,旨在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7.
结肠粘液腺癌的CT诊断及病理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结肠粘液腺癌的CT特点及病理基础。方法:分析9例结肠粘液腺癌的CT及病理表现。结果:9例均发现异常,主要特征性CT征象有;结肠壁局限性显著增厚7例,其中2例几无强化;结肠腔外囊性肿块5例,结肠腔内囊性肿块3例,其中5例囊壁明显厚薄不均,3例伴壁结节形成,2例见钙化;腹膜播种1例,经与病理对照显示;7例囊性肿块及2例无强化的增厚肠壁与粘液腺癌特有的“粘液湖”有关;5例肠外囊性肿块,3例系肿瘤直接浸润肠浆膜外形成,1例为肿瘤继发阑尾粘液囊肿,另1例可能为结肠憩室或深在性囊性结肠炎癌变所致。结论:伴局限性肠壁增厚的肠内外囊性肿块,无强化的局限性肠壁增厚,钙化及腹膜种植转移是结肠粘液腺癌的主要CT表现特点,与常见的结肠腺癌不同。  相似文献   
68.
嗜酸性胃肠炎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嗜酸性胃肠炎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5例嗜酸性胃肠炎的CT及临床、病理表现特点,并回顾复习文献报道所见。结果临床主要表现有腹痛5例,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4例。CT上,5例均见有异常的胃肠道病变,主要有:胃肠道壁增厚5例,其中伴见分层状壁增厚3例,胃肠腔狭窄3例,黏膜皱襞粗大2例,多发溃疡、不全小肠梗阻、胃肠分泌液增多各1例。肿块4例,其中肠外肿块3例,肠内肿块1例;4例中2例呈均质密度伴强化,2例呈环形壁强化伴中心坏死液化。微少量腹水2例。结论 嗜酸性胃肠炎CT表现与嗜酸细胞浸润胃肠壁深度与广度有关;而分层状胃肠道壁增厚、伴黏膜皱襞粗大的壁增厚、坏死性或均质性肉芽肿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典型表现结合外周血嗜酸性细胞增名及过敏史的临床表现可提示本病的论断。  相似文献   
69.
患者男,52岁,上腹部胀痛20 d.体检:体温37.6℃,脉搏85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80 mmHg(1 mmHg=0.133 kPa),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腹平坦,左上腹轻压痛.  相似文献   
70.
结节性硬化症的骨骼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TSC)的骨骼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符合临床确诊标准的TSC影像资料。着重观察其骨骼影像表现。13例均行头颅CT扫描,7例行腹部CT检查。结果CT可见下列3种表现:(1)骨骼多发硬化性小结节13例:病变多发且分布较为均称,呈多发斑点状或小结节状硬化,边界清晰,硬化性小结节灶见于颅骨、骨盆、椎体及长骨骨端的松质区。部分病例呈现枕骨大孔周缘珠环征,颅顶部层面硬化小结节酷似“鳞甲征”。(2)牙质样骨增生或类骨纤维结构不良样改变:类骨纤维结构不良样改变7例,象牙质样椎弓征5例。(3)骨皮质增生改变:2例髂骨皮质对称骨膜新骨增生,形似“皮质双边征”,短管状骨一侧或双侧皮质增厚3例。5例复查病灶未见明显变化。特征性骨骼影像表现为同时出现椎体内多发硬化小结节伴象牙质样椎弓硬化;颅骨内多发硬化小结节伴局部类骨纤样改变等。结论TSC骨骼影像学表现颇具特征性,该表现可列为结节硬化症的临床诊断主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