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34篇
基础医学   17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冠状CT扫描及三维重建在鼻科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寻求对鼻、鼻窦病变,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结构有较好的显示方法,获得较为真实的影像,使鼻肉镜手术更安全,可靠、彻底,对168例鼻窦炎及107例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行鼻窦冠状CT扫描,并对OMC进行三维重建,同时与内镜检查及正常组相对照。  相似文献   
63.
Sorbalgon藻酸钙敷料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选择有效的鼻腔堵塞止血材料。方法:比较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凡士林纱条和Sorbalgon藻酸钙敷料鼻腔堵塞止血效果及堵塞后鼻腔反应情况。结果:应用Sorbalgon藻酸钙敷料止血效果好,头痛及鼻腔疼痛较轻,抽除堵塞物时鼻腔很少出血,术后鼻粘膜反应轻。结论:Sorbalgon藻酸钙敷料是一种良好的鼻腔,鼻窦手术后堵塞止血材料。  相似文献   
64.
目的 观察鼻内镜手术中鼻甲功能性部分切除对于有中鼻甲病变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疗效。 方法 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6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依中鼻甲有无病变及是否行中鼻甲切除分为观察组(n=38)与对照组(n=38),观察两组手术时间、疗效、中鼻甲粘连和术后主观症状评分。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0.53±6.25)min、对照组为(58.11±6.0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55, P<0.001);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均为100%,其中对照组的治愈率为78.95%(30/38),观察组为81.58%(31/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中鼻甲粘连率2=4.155, P=0.042)和主观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8, P=0.031)。 结论 对有中鼻甲病变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实施鼻内镜手术时行功能性部分中鼻甲切除,能明显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中鼻甲粘连率、改善患者的主观症状。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跨声门癌在保证根治肿瘤的前提下恢复喉的发音、呼吸、吞咽防护功能。方法对41例跨声门癌施行扩大部分喉切除术,包括扩大垂直喉切除术26例(26/41),扩大额侧喉切除术5例(5/41),次全喉切除术10例(10/41)。主要应用胸骨舌骨肌、颈阔肌双蒂转门肌皮瓣等同期进行缺损喉腔的重建。其中应用转门肌皮瓣修复27例,胸骨舌骨肌瓣修复7例,舌骨肌瓣修复5例,胸锁乳突肌和筋膜修复2例。结果总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30/35)、74.1%(20/27),III期患者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4.6%(22/26)、76.2%(16/21),IV期患者分别为3/4、1/2。总的气管套管拔出率为87.8%(36/41),应用颈前转门肌皮瓣修复组拔管率为96.3%(26/27),胸骨舌骨肌瓣为5/7,舌骨肌瓣为4/5,胸锁乳突肌瓣为1/2。全部患者恢复了发音功能,语音响亮清晰者92.7%(38/41),吞咽防护功能全部恢复。结论中、晚期跨声门癌选择性地施行功能保全性喉手术是可行的;应用转门肌皮瓣进行缺损喉腔重建可获得满意的喉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筛窦顶壁高度及形态影像解剖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冠状位鼻窦CT,观察左 右侧筛窦顶壁形态及高度对称性、筛窦顶壁与筛板连接方式,测量左右侧筛窦顶壁高度差及筛窦顶壁与筛板间高 度差。结果:左右侧筛窦顶高度(差>1mm)不对称者25例(15.63%),其中右侧筛窦顶较左侧低13例 (52.00%),左右侧筛窦顶高度差平均为2.35mm。左右侧筛窦顶形态62例(38.75%)不对称,一侧鸟翼状另一 侧扁平状。筛窦顶与筛板水平式连接116侧(36.25%),高台式连接204侧(63.75%)。高台型筛窦顶与筛板高 度差平均为2.80mm。结论:筛顶在高度及形态上存在左右侧不对称性,且以形态的不对称性为常见。筛窦顶壁 与筛板的连接方式以高台式多见。鼻内镜手术前及手术中仔细阅读患者鼻窦CT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和转移相关基因CD44V6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的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2例LSCC,14例喉黏膜不典型增生,14例声带息肉,10例喉正常黏膜组织中的nm23-H1和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①nm23-H1在LSCC组中阳性表达率为51.2%,明显低于声带息肉组和喉正常黏膜组(P〈0.05),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组nm23-H1的阳性率(34.4%),明显低于无转移组(62.0%),(P〈0.05),其蛋白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②CD44V6在LSCC组的表达阳性率75.6%,明显高于3个对照组(均P〈0.01),有颈淋巴结转移组CD44V6的阳性率(87.5)%,明显高于无转移组(68.0%),(P〈0.05),其蛋白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③LSCC中nm23-H1和CD44V6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nm23-H1和CD44V6的表达与LSCC的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nm23-H1和CD44V6的表达在颈淋巴结转移中起协同作用。两者的表达失衡可能与LSCC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因此,检测nm23-H1和CD44V6可作为预测LSCC颈淋巴结转移潜能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8.
DNA损伤修复受损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ATM-CHK2信号通路在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调控作用。头颈鳞状细胞癌细胞的DNA损伤修复过程中,ATM/Chk1/2/p53信号通路的调控失调与喉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上游分子SMG-1、NF-κB、ERS以及下游分子Cyclin B1、Bcl-2、Bcl-xL、caspase3等通过参与ATMCHK2信号通路在头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ATM-CHK2信号通路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调控作用和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9.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