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57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211.
目的 分析大连市尘螨过敏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谱分布情况,为变应性鼻炎的精准防控奠定基础。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性别、年龄、变应原检出情况及反应级别、合并其他过敏原情况及检测时间分组,比较不同组间变应原谱分布情况。结果 共纳入1 330例,其中尘螨过敏总检出率为60.83%(809/1330),单纯尘螨致敏330例(40.79%),多重致敏479例(59.21%)。多重致敏者变应原谱种类繁多,尘螨基础上合并了20种变应原,其中合并致敏前三位的变应原依次为艾蒿、猫毛和普通豚草,合计占64.52%(522/809)。尘螨合并1~3种变应原居多,占88.73%(425/479),最多同时合并10种变应原。合并1~3种变应原中以吸入性变应原为主,合并≥4种变应原均为吸入与食物性变应原。变应原反应级别分析显示,尘螨致敏反应较为强烈,≥3级占61.19%(495/809),其他合并变应原除艾蒿外,致敏反应以1级、2级为主。男性、女性尘螨过敏检出率分别为61.84%、59.94%,男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4.000,P=0...  相似文献   
212.
<正>据统计,2010年由于急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导致的死亡人数约占全球所有死亡人数4%,其中亚太地区受肝病影响最为严重,占全球肝病死亡人数62.6%[1]。大量的研究证明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是致病性、毒性、代谢性或病毒性疾病导致肝细胞受损和免疫细胞浸润,激活肝星状细胞(HSC)转分化为产生胶原蛋白的肌成纤维细胞,导致细胞外基质(ECM)沉积过多,从而破坏正常的肝脏结构[2]。  相似文献   
213.
目的 观察天葛定眩方治疗血管性眩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将240例血管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治疗组予天葛定眩方颗粒剂,1剂/d,早晚各服1次。对照组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每次6 mg, 3次/d。两组治疗时长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欧洲眩晕量表、眩晕障碍量表的变化,判定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均较前改善(P<0.001),治疗组对中医主证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欧洲眩晕量表及眩晕障碍量表总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眩晕障碍量表中,身体评价及情感评价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天葛定眩方和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均可改善血管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天葛定眩方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同时改善眩晕给患者带来的精神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214.
目的探讨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真菌引起的早产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入住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败血症184例,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组及真菌组,比较不同病原菌所致早产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结果(1)血培养阳性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118株,占64.13%;革兰阳性菌45株,占24.45%;真菌21株,占11.41%。(2)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组、真菌组三组间起病日龄和出生胎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8.120、6.046,P<0.05)。两两比较显示,革兰阳性菌组、革兰阴性菌组与真菌组出生胎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组中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患儿起病日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组、真菌组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CR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Z值分别为3.465、22.748、11.496,P<0.05)。两两比较显示,革兰阳性菌组的血红蛋白高于真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菌组与革兰阴性菌组血小板计数比较(Z=4.406),革兰阳性菌组与真菌组血小板计数比较(Z=3.7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组和真菌组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73,P<0.05)。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组中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患儿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组、真菌组三组间细菌性脑膜炎、休克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382、81.662,P<0.05)。两两比较显示,在细菌性脑膜炎方面:革兰阳性菌组与革兰阴性菌组(Z=6.511),革兰阴性菌组与真菌组比较(Z=3.9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休克方面:革兰阳性菌组与革兰阴性菌组(Z=72.482),革兰阳性菌组与真菌组比较(Z=38.9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组中早发型、晚发型败血症患儿,革兰阳性菌组中早发型、晚发型败血症患儿的细菌性脑膜炎、休克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早产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革兰阴性菌组发生细菌性脑膜炎的比例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组。另外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在临床特点上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15.
目的 基于GC-MS技术和系统生物学方法预测矮地茶挥发性成分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GC-MS分析矮地茶挥发油成分并通过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利用TCMID、TCMSP、PharmMapper数据库筛选矮地茶挥发油主要活性成分与靶点,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矮地茶“成分-靶点”网络,OMIM、Genecards数据库挖掘COPD相关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并绘制蛋白互作网络;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通路富集分析;进一步借助DiscoveryStudio(Version4.5)软件评估化合物与核心靶点的亲和能力。结果 筛选出5个主要共有活性成分,潜在靶点154个,核心靶点包括NTRK1、TNF、VEGFA、MAPK1和M2C2。通过GO富集分析得到2665个条目(P<0.05),其中包括生物过程2220条,分子功能233条,细胞组分212条。KEGG通路为242条(P<0.05),主要涉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NF-κB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石竹烯、蛇麻烯、依兰烯与核心靶点有较高的结合能力。结论 矮地茶挥发油可能通过TNF、VEGFA、MAPK1等靶点调节VEGF、TNF、NF-κB等通路治疗COPD。  相似文献   
216.
赵迪  徐榛敏  梁晓  刘红喜  张允岭 《中医杂志》2023,(22):2295-2299
中医脑病纷繁复杂,诊治面临诸多困难,亟须新的诊疗思路。发病是正邪交争的结果,常见的发病类型有卒发、徐发、伏发、继发、复发等,反映了正邪强弱、致病邪气、发病部位等信息。“辨发病”临床操作简单,可执简驭繁,有助于厘清中医脑病复杂的发展脉络。应用时应首辨缓急,主辨特点;把握病势,知病大体;抓同辨异,横向对比;精细洞察,动态认识。“辨发病”具有统括性、预后性的特点,可为辨证论治和“治未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17.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TBI)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患者病情复杂, 主要表现为sTBI可显著增高COVID-19发展为重型或危重型的概率;COVID-19也可增加sTBI的手术风险和术后肺部病变的严重程度, 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存在诸多矛盾点, 为该类患者的临床救治带来困难。截至目前, 可供医务人员参考的有关sTBI合并COVID-19的临床研究和诊疗规范甚少。为规范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重症医学分会和《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 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方案为政策依据, 基于国际疫情大流行3年来sTBI和COVID-19的国内外文献, 制订《重型创伤性脑损伤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成人患者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本共识从急诊处理、急诊手术和病房综合管理等方面提出15条推荐建议, 为sTBI合并COVID-19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18.
目的 优化植物甾醇测定皂化以及萃取条件,建立反相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性食品中三种植物甾醇(β-谷甾醇、豆甾醇和菜油甾醇)的方法。并用此方法测定了几种陕西省特色食品中三种植物甾醇的含量,为准确衡量居民日常膳食中的植物甾醇摄入量提供了新的方法。方法 样品经过皂化和液液萃取后采用AgilentPoroshell120PheHex色谱柱(2.1 mm×100 mm,2.7μm)进行分离,以甲醇-水梯度洗脱。DAD检测器在190~400 nm范围内进行3D扫描,选择200nm作为三种植物甾醇的特征吸收波长进行检测。结果 三种植物甾醇在浓度为5.00~300μg/ml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7;三种植物甾醇检出限为0.08 mg/100g,定量限为0.24 mg/100g;通过优化皂化条件和提取试剂,最终选择5 ml 50%KOH溶液用来皂化样品,选择乙酸乙酯:正己烷(1:1)作为植物甾醇的提取试剂。样品中三种植物甾醇高中低3个浓度水平的测量精密度为2.3%~4.7%、加标回收率为82.4%~102.0%。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反相超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植物性食品中三种植物甾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