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赵玉斌 《中国妇幼保健》2014,(28):4631-4634
目的:研究EphB4、ERα和ERβ等各自的蛋白在子宫内膜癌(E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SP法检测71例EC组织中EphB4、ERα和ERβ等各自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EphB4、ERα和ERβ的蛋白在71例EC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9.3%、52.3%和60.6%。EC组织中EphB4蛋白的阳性率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年龄显著相关(P<0.05),ERα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与EC的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ERβ蛋白的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EphB4蛋白的阳性率与ERα、ERβ蛋白的阳性率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EphB4、ERα和ERβ可能与EC的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对EC的生物学行为的客观评估可提供帮助,可用来指导临床治疗和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62.
赵玉斌  肖颖  谢雁鸣  黎元元 《中成药》2011,33(5):746-751
目的 研究人群免疫毒理学指标的改变与清开灵注射液过敏反应发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确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发生后人群免疫毒理学检测指标的变化规律,初步探索中药注射剂发生过敏反应后的检测及预防方法.方法 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病例18例和对照72例).通过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项免疫毒理学指标IgE、IgG、IL-4、His-tamine在清开灵注射液过敏后的变化规律及其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清开灵注射液过敏患者血清中的IgE、IgG、IL-4、Histamine均有明显升高(P<0.05);IL-4、IgG、IgE的升高与清开灵注射液过敏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其OR值分别为1.534、21.4、27.552、6.748.结论 清开灵注射液过敏反应是由于I型过敏反应、类过敏反应的同时存在而造成的;IgE、IgG、IL-4、Histamine可以作为检测清开灵注射液过敏患者免疫系统受损的临床评价指标;细胞因子更有可能成为评价中药注射剂过敏原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3.
肖颖  赵玉斌  谢雁鸣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0):2796-2798
目前开展上市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研究有多种方法,由于上市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小,故常需要进行大规模的队列研究.大规模队列研究存在许多现实的困难,如研究样本量大、随访时间长、易失访、费用高等.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近年在此领域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该文介绍了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特点及分类,并介绍了在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中的应用原理、具体方法及步骤.  相似文献   
64.
对近几年双黄连注射液主要致敏原研究的主要进展进行了回顾,提出了双黄连注射液导致过敏性休克的个体差异与HLA基因多态性有密切关系.基于此,提出以基因指纹学说为基础,研究双黄连注射液重要致敏原易感基因的研究策略,为今后探讨双黄连注射液主要致敏原与HLA-DRB基因多态性、特异性IgE抗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有关双黄连注射液致过敏反应的基因位点,为研究双黄连注射液过敏反应机制、临床预防中药过敏反应提供参考依据,为中药注射剂致敏机制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5.
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该规范是在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的《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制定的,较为详细的介绍了临床医生及护士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原则及操作规范,强调在使用过程中要辨证用药,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严禁混合配伍等,内容上注重实用性及可操作性,能为医护人员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液提供有实际意义的指导,减少不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用药造成的不良反应/事件。  相似文献   
66.
建立中药上市后人群免疫毒理学评价检测方案及流程,以评价上市中药的免疫毒性以及上市中药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对血样本采集、储存、运输血清样本的方法及流程进行了规定。该文适用于已上市中药(包括中药注射剂及其他用药途径的制剂)的人群免疫毒理学评价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EphA2,ERα和ERβ等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30例乳腺癌组织中EphA2,ERα和ERβ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EphA2,ERα和ERβ在130例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2.31%,63.08%和53.08%。EphA2在乳腺癌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P〈0.05)。ERα的阳性表达率与各临床病理因素均无显著相关(P〉0.05)。ERβ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P〈0.05)。EphA2的阳性表达率在乳腺癌ERα阴性组显著高于ERα阳性组(P〈0.05)。EphA2在乳腺癌中表达的阳性率与ERβ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呈显著性相关(P〈0.05),即EphA2表达的阳性率随着ERβ阳性率的增高呈升高趋势。结论: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E—phA2,ERα和ERβ有关。可通过联合检测它们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来评估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指导临床用药和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68.
目的简介药物粒径缩小的意义及方法方法检索相关文献,综述分析缩小药物粒径的方法或途径与意义结果与结论药物微粉化是直接实现药物粒径缩小的方法,药物可通过流能磨、胶体磨及超微粉碎机制得微粉另外.还有一些制剂新技术也可实现药物粒径缩小,如固体分散法、乳化法、脂质体法、微靛法、微球法、重结晶法等药物粒径缩小与药物给药途径、生物利用度、体内分布等的密切相关,对缩小药物粒径的方法与途径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9.
赵玉斌  赵少华 《西部医学》2013,25(8):1170-1172,1175
目的观察锁定加压钢板联合钛板法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6例Schatzker分类为Ⅴ型和Ⅵ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联合钛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通过复查术后关节功能和影像资料判断手术效果。结果 Merchant膝关节功能评分:优16例,良5例,可、差5例,优良率为80.77%。结论锁定加压钢板联合钛板法治疗粉碎及移位的胫骨平台双髁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解剖复位,术后膝关节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是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内皮抑素联合微波消融对裸鼠肾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将人源性肾癌细胞接种到48只小鼠的背部皮下,肿瘤直径约1.5 cm时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隔日尾静脉生理盐水;联合治疗组:隔日尾静脉推注内皮抑素+皮下肿瘤微波消融;微波消融组:皮下肿瘤微波消融;内皮抑素组:隔日尾静脉推注内皮抑素。首先对联合治疗组及微波消融组局部皮下肾移植瘤进行微波消融治疗,其后经尾静脉注射药物。14天后每组处死6只小鼠,比较各组瘤重,计算抑瘤率,检测血浆VEGF浓度,剩余6只小鼠观察其存活期。结果联合治疗组小鼠肿瘤体积显著小于其他各组(P〈0.0 5),其血浆VEGF水平较其他各组显著减低(P〈0.0 5),存活时间较其他各组显著延长(P〈0.05)。结论内皮抑素联合微波消融抗肿瘤作用优于单用内皮抑素或微波消融治疗,并使小鼠存活期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