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1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124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247篇
预防医学   104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109篇
中国医学   65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我院乳腺科2004-05~2006-05应用长春瑞滨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36例,观察近期疗效、耐受性和毒副反应。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年龄28~55(39.5±9)岁。患者原发灶均经病理学证实,行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术后均接受过CAF方案4~6周期不等的化疗。淋巴结(锁骨上、下)转移15例,软组织转移7例,肺转移5例,肝转移4例,骨转移4例,脑转移1例。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正常。1.2治疗方法长春瑞滨25 m g/m2加静脉滴注,第1天、8天;多西紫杉醇75 m g/m2静脉滴注,第1天;每3周为1个周期,3个周期评价疗效。治疗过…  相似文献   
72.
<正>随着交通意外和运动性创伤日益增多,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导致关节功能严重障碍,进而影响生活质量。传统交叉韧带重建需切开韧带修复,因其创伤大常导致患者术后疼痛影响手术效果~([1])。关节镜成为目前治疗膝关节疾病的骨科微创主要技术,特别在膝关节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中尤为突出,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手术具有切口小的优点,不影响关节以后其他手术,成为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治疗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04-08/2005-06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尿动力学中心就诊的真性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50例,均自愿参加观察。患者治疗前记录3d排尿日记,填写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并按照世界尿控协会推荐的标准进行尿动力学测定。使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进行盆底肌电刺激治疗,采用表面电极,置于会阴部尿道括约肌处。电刺激模式为专为盆底肌锻炼设计的一组程序化刺激。3次/周,每次60min/次,共治疗12周。治疗结束前3d开始记录排尿日记,刺激结束后复查尿动力学和填写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主要反应尿失禁的发生率和尿失禁对患者生活的影响程度,共21分,分值越高尿失禁越严重)评估治疗效果。结果:5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盆底肌电刺激治疗对患者的干预效果:经过12周治疗后,24例患者(48%)尿失禁症状消失,21例患者(42%)尿失禁症状改善,5例患者(10%)尿失禁症状无改善。②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的尿动力学主观、客观指标比较:患者治疗12周后功能性膀胱容量、valsalva漏尿点压、最大尿道压和最大尿道闭合压显著高于治疗前(t=2.309~2.840,P<0.05),总排尿次数、总漏尿事件次数和尿失禁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t=3.389~3.415,P<0.05)。结论: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治疗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近期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尿失禁症状,具有无创伤和经济方便的优点,患者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74.
目的:总结近4年来我科就诊的颅内肿瘤患者的视野情况.方法:汇总2008年9月~2012年9月就诊的颅内肿瘤患者的视野情况.结果:45例患者中,视野正常23例(51.1%),视野异常22例(48.9%).异常视野中,双颞侧偏盲12例(54.5%),单眼颞侧偏盲4例(18.2%),双眼同向偏盲1例(4.5%),单眼颞上视野缺损1例(4.5%),单眼鼻下视野缺损1例(4.5%).视野形态异常的患者中,鞍区肿瘤1 5例(68.2%).26例鞍区肿瘤患者中,视野正常11例(42.3%),视野异常15例(57.7%).结论:部分颅内肿瘤可引起视野改变,视野的具体形态由病变类型、病灶大小和压迫部位决定.其中,鞍区肿瘤占绝大多数,最典型的视野改变为双颞侧偏盲.视野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颅内肿瘤,甚至辅助定位病灶,为临床工作起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江苏地区高危人群IL-10基因多态性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转归的关系.方法 运用Taqman-MGB技术检测264例HCV自限感染者、371例HCV持续感染者和920例对照者的IL-10-819T/C、-592A/C、- 1082A/G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 调整性别、年龄和高危人群种类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分别与HCV感染转归无显著关联(P值均>0.05).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819T/C位点中,TC基因型使中年人、女性和有偿献血人群HCV自限感染的机会增加[调整OR值及其95%CI分别为2.160( 1.163 ~ 4.011)、1.693( 1.066~ 2.688)和4.084( 1.743~9.570)],在有偿献血人群中使个体进展为持续感染的风险降低(调整OR=0.312,95%CI:0.130 ~ 0.747);CC基因型使血液透析人群HCV自限感染的机会增加(调整OR=2.120,95%CI:1071~4.197),同时在有偿献血人群中使个体进展为持续感染的风险降低(调整OR=0.156,95%CI:0.043 ~ 0.566).-592A/C位点中,AC基因型使中年人、女性和有偿献血人群HCV自限感染的机会显著增加[调整OR值及其95%CI分别为2.176(1.173 ~4.037)、1.659( 1.055 ~ 2.607)和3.704( 1.625 ~ 8.443)],在女性中增加了HCV持续感染的风险(调整OR=1.525,95%CI:1.017~ 2.286),在吸毒人群中使个体进展为持续感染的风险增加(调整OR=1.845和95%CI:1.122~3.034),而在有偿献血人群中使个体进展为持续感染的风险降低(调整OR=0.361,95%CI:0.155 ~ 0.841).CC基因型增加了有偿献血人群HCV自限感染的机会,同时也使个体进展为持续感染的风险降低[调整OR值及其95%CI分别为3.125(1.016 ~ 9.605)和0.218( 0.063~0.748)].-1082A/G位点中,突变基因型AG/GG能增加有偿献血人群HCV自限感染的机会(调整OR=3.780,95%CI:1.620 ~ 8.82 0).结论 IL-10-819T/C、-592A/C、-1082A/G三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在不同高危人群中与HCV感染转归可能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76.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口腔诊疗环境现状,探讨提高口腔诊疗环境清洁消毒效果的方法及监测手段.方法 采用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检测法监测分层随机抽取的125所口腔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现状,采用平行对照研究比较卡瓦布和乙醇棉的清洁消毒效果,分析菌落计数法与ATP生物荧光法数值的相关性.结果 采用ATP方法对医师侧操作台面、医师侧灯把手、患者左侧扶手分别对125份标本进行检测,医师侧操作台面合格率为45.6%;卡瓦布和乙醇棉经菌落计数法检测消毒合格率达100.0%,经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检测,合格率为50.0%;ATP法测定数值(RLU)与菌落计数法所计算的菌落形成单位(CFU)无明确相关性.结论 卡瓦布可以有效用于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口腔诊疗环境清洁状况需要加强监管,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可以作为快速监测的手段.  相似文献   
77.
目的:分析宿州市无偿献血量与用血返还量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解决对策。方法:对2008-2011年无偿献血量,用血返还量进行统计。结果:2008-2011年无偿献血量增长134%。用血返还量增长296%。返还金额增长243%。结论:无偿献血量与还血率的增长不同步使血站的长期经营存在风险。血站应做好无偿献血返还工作,结合各种宣传方法促进固定的自愿无偿献血者的招募,稳步提升无偿献血量。建议将无偿献血教育纳入中小学9年义务教育课本,通过公民教育的平台来发展无偿献血事业。  相似文献   
78.
创伤性脑损伤(TBI)可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变化,这些变化包括脑内物质代谢异常,导致机体出现包括头痛、认知、运动和情感障碍等在内的长、短期症状,而认知障碍是阻碍TBI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恢复和延缓其回归社会的重要因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1H-MRS)可对急、慢性脑部损伤患者的脑组织代谢进行非侵入性检测,具有辅助诊断和预测长期功能预后的价值。该文将近年来1H-MRS在TBI后认知障碍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和展望。[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 48(2):197-201]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海马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认知障碍的辅助诊断和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轻度TBI后认知障碍患者(mi-TBI组)9例、中度TBI后认知障碍患者(mo-TBI组)19例,同时招募健康对照组10例,进行1H-MRS检查后分析三组双侧海马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代谢物浓度。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进行认知评估,比较三组间认知功能评分和代谢物比值的差别,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i-TBI组、mo-TBI组的双侧海马NAA/Cr值、NAA/(Cho+Cr)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右侧海马Cho/Cr值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左侧海马Cho/C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TBI组、mo-TBI组的MMSE、MoCA评分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mi-TBI组的MMSE、MoCA评分与双侧海马NAA/Cr均呈正相关(P0.05),与左侧海马Cho/Cr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右侧海马Cho/Cr呈负相关(P0.05),与双侧海马NAA/(Cho+Cr)均呈正相关(P0.05)。mo-TBI组MMSE、MoCA评分均与左侧海马NAA/Cr呈正相关(P0.05),与右侧海马NAA/Cr呈负相关(P0.05),与双侧海马Cho/Cr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ho/Cr比值有升高的趋势,与双侧海马NAA/(Cho+Cr)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1H-MRS结合神经认知测试有助于更客观、更准确地辅助诊断TBI后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0.
苏静 《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59-860
2007年5月27日至6月1日,两年一度的国际护士会学术会议及国家代表大会(ICN conference and CNR)在日本横滨召开。此次大会的主题是:工作在临床第一线的护理工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