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96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同期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治疗高分化及髓样甲状腺癌的适应证、原发灶的根治范围和颈淋巴结清扫术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我院收治的22例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滤泡状及髓样癌的病例资料,10例行一侧叶切除加对侧叶近全切除根治原发癌,同时行一侧传统颈清扫加对侧改良清扫(下称传统清扫组);12例行全甲状腺切除根治并行同期双侧颈淋巴结改良清扫(下称改良清扫组)。结果 单侧癌9例,双侧癌13例,20例原发癌为多中心性。双侧改良清扫组颜面水肿率显著低于传统清扫组(16.7%vs100%,P〈0.01),渗出量[(300.4±40.65)ml vs(406.8±39.85)ml]、术后住院时间[(8.3±1.16)d vs(12.5±1.58)d]也低于传统清扫组(P〈0.01)。结论 发生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高分化甲状腺癌及髓样癌,应行全甲状腺切除及双侧颈淋巴结清扫,同期双侧的改良颈淋巴结清扫不但术后恢复快、生活质量高,而且远期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2.
方向  程若川  刘震  陈玉祥  李俊  倪邦高 《广西医学》2007,29(12):1854-1855
目的探讨内毒素在胰腺炎相关性腹水(PAAF)诱导的大鼠肠损伤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以PAAF诱导的SD大鼠肠损伤模型为研究对象,将32只SD大鼠(雌雄不拘)随机分为2组,每组16只。对照组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8ml/只;实验组腹腔内注射PAAF8ml/只。于6、12h分批处死大鼠,每时间点8只。测定血清内毒素和血白细胞(WBC)计数,大鼠呼吸频率计数,测定小肠组织ATP酶的活性。结果同时间点比较:实验组血清内毒素、WBC呼吸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ATP酶活性显著降低(P〈0.01)。结论内毒素在PAAF诱导的大鼠肠损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a(TNF-a)在胰腺炎相关性腹水(PAAF)引起的大鼠肠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20只SD大鼠制成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并收集PAAF;另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模型组).分别在6h、12h分批处死大鼠,每时间点8只.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浓度及白细胞(WBC)计数;测定小肠组织ATP酶的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浓度.结果:B组与A组比较,除ATP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外,上述指标均显著增高(P<0.01~0.05).结论:TNF-a在PAAF诱导的大鼠肠损伤中起作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结肠癌肝转移灶同期切除后门静脉化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结肠癌肝转移同期切除后门静脉化疗的疗效.方法对18例结肠癌并肝转移患者进行结肠肿瘤切除或根治性切除术和以肝转移灶为中心的不规则肝切除术,并进行术中和术后的门静脉化疗.结果18例中生存1 a者15例(83.3%),3 a者10例(55.6%).结论对结肠癌伴有肝转移的患者同期行根治术及不规则肝切除术后,采用术中术后门静脉插管化疗,可明显提高肝转移癌的疗效,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的关系,探讨避免因显露而造成喉返神经医源性损伤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研究我科收治的1345例显露喉返神经的甲状腺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共显露喉返神经1988条,左侧874条、右侧1114条(2条为“非返性喉返神经”).左侧喉返神经主干位于甲状腺下动脉之前、之后和动脉分叉之间的比例分别为32.8%、26.7%和41.6%;右侧分别为36.2%、28.2%和35.3%.医源性损伤6例,暂时性损伤4例,永久性损伤2例.结论尽管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的关系不恒定,但经验丰富、熟悉喉返神经解剖特点的医师,术中耐心的显露和辨认可以避免喉返神经的医源性损伤.  相似文献   
66.
洞穴式胆囊切除术8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医疗器械的更新,许多传统的术式已逐渐被废止,取而代之的是创伤小、恢复快、经济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67.
目的 研究甲状腺术中甲状旁腺自体移植过程中体外临时保存对其细胞活性和移植后功能的影响,以提高甲状旁腺自体移植的成活率.方法 (1)以实验家兔为研究对象,分为A、B、C3组,每组8只.取出双侧下甲状旁腺,A组立即后续处理;B、C组分别置于4℃、室温(22~24℃)生理盐水中30 min.左侧甲状旁腺统一行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右侧甲状旁腺统一行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2)实验家兔分为D、E、F3组,每组8只,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后,取出双下甲状旁腺,D组立即移植(双侧颈前肌内,下同);E、F组分别置于4℃、室温(22~24℃)生理盐水中30 min后移植;3组动物于术前1d,术后1、3、5、7d抽血监测血钙、血PTH水平,并于第7天处死动物,切取移植的甲状旁腺组织行HE染色,高倍镜下观察甲状旁腺组织面积及病理损害.结果 正常甲状旁腺以主细胞为主,电镜下主细胞核圆、居中;4℃保存后甲状旁腺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变化,主细胞线粒体轻度肿胀;室温保存后甲状旁腺细胞稍肿胀,部分空泡变性,电镜下细胞核形态不规则,线粒体极度肿胀变形、嵴断裂、减少.动物双下甲状旁腺移植术后,血钙、血PTH均明显下降,之后逐渐上升;术后7d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D组:正常甲状旁腺细胞密集分布于颈前肌肉组织中;E组部分空泡变性;F组:只有部分健存甲状旁腺细胞散在分布于肌肉中.结论 离体甲状旁腺应保存在4℃生理盐水中,并尽可能在30 min内完成自体移植.  相似文献   
68.
目的 通过腹腔注射胰腺炎相关性腹水(pancreatitis associated ascetic fluids,PAAF)和上消化道穿孔性腹膜炎腹水(perforative peritonitis ascitic fluids,PPAF)诱导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探讨腹腔注射PAAF诱导大鼠ALI的非特异性.方法 120只SD大鼠建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和消化道穿孔模型,收集PAAF和PPAF;48只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16),PAAF组(n=16)和PPAF组(n=16).各组大鼠随机分为7h、12h亚组.检测肺组织病理损害评分、肺组织湿/干比、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和肺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PAAF组和PPAF组各时间点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肺组织病理损害评分、湿/干比和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PAAF组和PPAF组各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注射PAAF和PPAF均可诱导大鼠ALI,腹腔注射PAAF诱导大鼠ALI具有非特异性.  相似文献   
69.
目的建立腹腔注射穿孔性腹膜炎腹水(PPAF)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探讨ALI的发生机理和L-精氨酸(L-Arg)的作用。方法 60只SD大鼠建立消化道穿孔性腹膜炎(PP)模型,收集PPAF;48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S组(n=16),PPAF组(n=16)和L-Arg组(n=16)。各组大鼠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 h和12 h 2个亚组。检测外周血WBC计数、血清NO及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水平、肺组织病理损害评分、肺组织湿/干质量比、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和肺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PPAF组各时间点血WBC计数、血清NO及MDA水平、肺组织MPO水平、肺组织病理损害评分、湿/干质量比和细胞凋亡率均高于NS组(P<0.01)。L-Arg组血清NO水平显著高于PPAF组(P<0.01),血清MDA水平、肺组织MPO水平、肺组织病理损害评分和湿/干质量比以及细胞凋亡率均显著低于PPAF组(P<0.05)。PPAF组和L-Arg组12 h血清NO水平、肺湿/干质量比和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7 h(P=0.000)。PPAF组和L-Arg组血清NO水平与血清MDA水平(r=-0.257,P=0.021)、肺组织MPO水平(r=-0.444,P=0.011)和肺细胞凋亡率(r=-0.351,P=0.010)呈负相关。各组血清MDA与肺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969,P<0.001)。结论腹腔注射PPAF可诱导大鼠ALI,肺内氧化反应增强和细胞凋亡参与了ALI的发生,而L-Arg对ALI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复发或残留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2009年3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入住我科行手术治疗的68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术前空腹血清和15位体检健康者的空腹血清.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PTC伴淋巴结转移组(19例)、PTC复发或残留伴淋巴结转移组(17例)、PTC无淋巴结转移组(10例)、甲状腺良性疾病组(22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15位),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标本中MMP-2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各组MMP-2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血清MMP-2表达水平在PTC复发或残留伴淋巴结转移组、PTC伴淋巴结转移组、PTC无淋巴结转移组、甲状腺良性疾病组及对照组中分别为(1724.00±762.24) ng/ml、(1329.16±776.59) ng/ml、(1489.61±546.53) ng/ml、(1264.87±817.27) ng/ml及(608.43±88.63) ng/ml,PTC复发或残留伴淋巴结转移组和PTC伴淋巴结转移组均分别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P<0.05);PTC无淋巴结转移组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与甲状腺良性疾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良性疾病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恶性疾病组间MMP-2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C伴淋巴结转移组、PTC复发或残留伴淋巴结转移组、PTC无淋巴结转移组、甲状腺良性疾病组及对照组的MMP-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9%、76%、80%、41%及20%.3个恶性疾病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分别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P<0.01).甲状腺良性疾病组的阳性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血清MMP-2的检测可以用于术前甲状腺包块性质判断的筛选指标;血清MMP-2水平检测不适用于判断PTC是否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