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脱失性、顽固性皮肤病 ,其皮损内的黑素细胞缺失而非处于休眠状态 ,治疗主要是通过逆转黑素细胞的进行性丢失并重建正常的肤色。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 ,针对白癜风也不断推出各种新的治疗方法 ,现总结如下。1 药物疗法1 1 内服药物1 1 1 皮质类固醇激素 口服泼尼松龙 ,每日 1次 ,早餐后顿服。第 3个月后剂量减半 ,第 4个月后再减半 ,效果良好。其中局限型 >节段型 >泛发型 ,男性优于女性 ,1 5岁以下者优于 1 5岁以上者 ,病程小于 2年者优于大于 2年者 ,面部、尤其是口周效果最好 ,近 1 /4的患者皮损仍可发…  相似文献   
42.
近来有学者认为银屑病是一种由 T淋巴细胞免疫异常而导致表皮细胞异常增殖的疾病 [1]。为了探讨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对有丝分裂原刺激应答反应,我们采用 3H-胸腺嘧啶核苷( 3H- TdR)掺入法,分析外周血单一核细胞( PBMC)增殖情况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关系,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被有丝分裂原刺激后增殖活性变化,探讨有丝分裂原受体功能意义。 一、材料与方法 (一)对象:寻常型银屑病患者 31例,其中男 20例,女 11例,年龄 5~ 58岁,平均 32.8岁,进行期 26例,静止期 5例,病程 1个月至 31年。病例要求:① 1…  相似文献   
43.
44.
有关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仅见早期报道,且尚无统一结论。为探讨PM/DM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HLA-DR的表达及其意义,我们应用双荧光抗体标记、流式细胞仪(FACS)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45.
探讨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权数的分配,并对安徽省35家县级以上医院进行绩效评价,以促进医院构建有效的管理制度,进行绩效管理与考核,从而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46.
"看病贵"的成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看病贵”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有人日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医疗技术现代化、医疗服务条件改善及医院成本上升等合理因素,但主要是一些不合理因素造成的,包括政府投入不足、药品及检查费用不合理增长、医院经营行为不规范、费用支付方式不科学、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通过原因分析,针对不合理因素,提出改革医疗价格体制和支付方式、控制药品价格、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7.
外伤性肝破裂自血回输孙宜春,卫长福,王良明,陈国平(余杭市第二人民医院邮编311121)本文报道我院外科自1978年3月至1994年5月收治严重外伤性肝破裂合并内出血病人28例。由于多数为复合性损伤,伤势重,出血多,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性、创伤性休克存在...  相似文献   
48.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CD45RA、CD45RO及CD43分子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CD45RA、CD45RO及CD43分子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26例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皮损CD45RA、CD45RO及CD43分子表达进行研究。结果26例患者皮损真皮内均见到CD45RA、CD45RO及CD43阳性浸润细胞,阳性率分别为(5.8±1.8)%、(86.6±12.5)%及(93.4±14.5)%。22/26的患者角质形成细胞表达CD43(+~)。结论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真皮内浸润细胞以记忆T细胞亚群为主,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浸润细胞可通过表达CD43分子,分别与真皮内炎性细胞和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上的ICAM-1结合,从而促进炎性细胞向表皮内浸润。  相似文献   
49.
患者男,53岁,8年前无明确诱因双小腿出现静脉曲张,逐渐加重,有时沿小腿内、外侧曲张的静脉出现片状红斑伴疼痛,或出现略高起的条索状物,伴明显疼痛和触痛,按丹毒或静脉炎治疗,静脉滴注青霉素等10d左右,皮疹消退。曾反复发作5次。半年前左小腿外侧皮下出现硬结,有轻压痛,硬结逐渐增多、增大,于2001年8月5日而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50.
患者女,39岁。1998年无明确诱因出现四肢关节游走性疼痛,以下肢为著。2000年3月面部出现蝶形红斑,日晒后加重,口腔溃疡。2个月后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入我院皮肤科,给予皮质类固醇治疗52d,病情好转。出院后泼尼松减量至10mg/d。2001年6月中旬出现关节痛,半个月后右足发白、发凉伴疼痛,左小腿及双上肢相继出现淤斑。继之右足麻木,阵发性剧痛,足趾至踝相继变黑、水肿,出现水疱,于2001年7月12日再次入我院治疗。体检:慢性病容,心率150次,节律整齐,未闻及杂音,肝脐上一指,质中等,边缘光滑。皮肤科检查:双上肢、左小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