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双期扫描对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梗死心肌灌注和范围的评估价值.方法 5头家猪以球囊封闭左前降支远端90 min后撤除球囊完成再灌注.30 min后行MSCT检查,静脉团注100 mL对比剂后1 min(早期扫描相)与5 min(延迟扫描相)接受2次MSCT扫描.取出心脏后切成8 mm厚短轴面切片并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MSCT延迟扫描相高增强和周边低增强区域之和及TTC不染色区域定义为梗死区域;梗死容积以各层面容积总和的百分比表示.结果 MSCT上梗死心肌在早期扫描相表现为早期灌注缺损,在延迟扫描相表现为晚期增强和残余灌注缺损.早期扫描相早期灌注缺损区CT值低于正常区域[(213±55)HU vs(304±30)HU](P<0.05),延迟扫描相晚期增强区CT值高于正常区域[(360±75)HU vs(90±37)HU](P<0.01),而残余灌注缺损区低于正常区域[(152±23)HU vs(190±37)HU](P<0.05).梗死容积百分比,MSCT测得为(8.9±1.0)%,TTC病理染色为(9.2±1.4)%,两者具有一致性.结论 MSCT双期扫描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有不同于正常区域的特征性增强表现,对于评价心肌梗死容积与病理学方法可比性高.  相似文献   
92.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衡量教学质量及检查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手段之一。考题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指挥棒,会引导学生学习什么,怎样学习,甚至对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发生影响。如果命题不当,遗害非浅。要提高教与学双方面的质量,命题是一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3.
甲状腺机能亢进(Graves)病,简称G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药物是治疗常用的方法之一,但疗程长,且停药后易复发,患者难以坚持.手术是治疗甲亢的另一有效手段,但具有一定的创伤而且有些患者由于某些原因又不适宜手术.我科自2002年4月~2003年1月为40例甲亢患者采用131I治疗,取的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4.
焦静  刘华平  郭燕红 《护理研究》2008,22(19):1714-1715
[目的]了解华北地区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的评价,并为护理质量改进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华北地区15所三级甲等医院,每所医院各抽取住院病人60例,采用根据台湾大学医院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修订问卷进行调查.[结果]15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病人对护理服务总体及各维度的评价较高,平均满意率为93.08%,各维度平均得分3.79分~3.84分.L结论]应加强护理人员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和沟通交流,满足其时医学知识的需求;护理管理者应将满意度测评结果充分用于护理质量改进过程.  相似文献   
95.
64层螺旋CT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64层螺旋CT(MSCT)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CH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CCHD患者的MSCT检查资料;其中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14.1岁。使用Philips Brilliance 64 64层CT机。双期扫描。11例患者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所有32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ECHO),11例行心血管造影(CAG),手术25例。结果以手术或CAG检查为诊断标准,64层MSCT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心外大血管畸形方面诊断符合率为97.9%(46/47),明显优于超声心动图(ECHO)(X2=30.62,p〈0.001);心内畸形诊断符合率88.4%(38/43),与ECH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7,p〉0.05);心脏一大血管连接异常诊断符合率100%,与ECH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p〈0.05)。结论64层MSCT可有效检出心内和心外大血管畸形,在CCHD诊断中是一种准确的无创性方法。  相似文献   
96.
目的比较单用0.15%罗哌卡因与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足月单胎初产妇257例,年龄18~40岁,BMI 18~35 kg/m~2,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μg/ml(A组,n=129)和0.15%罗哌卡因(B组,n=128)行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分娩镇痛前、硬膜外给药20 min后和产程中最大VAS疼痛评分,记录镇痛泵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次数、镇痛药物用量、改良Bromage评分、满意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后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记录镇痛期间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尿潴留、产时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硬膜外给药20 min后和产程中最大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分娩镇痛前(P0.05),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镇痛泵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次数、麻醉药物用量、改良Bromage评分、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后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有10例(7.8%)皮肤瘙痒,而B组无一例皮肤瘙痒(P0.05)。两组恶心呕吐、尿潴留、产时发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用0.15%罗哌卡因与0.1%罗哌卡因复合5μg/ml舒芬太尼对初产妇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相当,但单用罗哌卡因时皮肤瘙痒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在岗前培训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法提高新入职护士的临床沟通能力 方法:采用体验式教学法,结合课堂体验与门诊实践体验进行新护士临床沟通能力培训,使用护生临床沟通能力自评量表测量沟通能力,并对照培训前后自评结果分析培训效果。 结果:培训前新护士沟通能力平均得分为3.07±0.30,培训后3.21±0.32,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后,建立和谐关系、敏锐倾听、确认病人问题和验证感受四个维度得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新护士沟通技巧培训中,通过经验性的学习方法与观察、反馈及演练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其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98.
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放疗过程的常见并发症,发生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细胞因子作为分子水平的生物效应调节因子,在RILI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简要阐述相关细胞因子作用的同时,进一步探讨其在RILI的预测及防治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
目的:通过与常规X线摄影和CT进行比较,探讨Siemens双悬吊3D机器人系统(Multitom RAX)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成像(CBCT)在颈椎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将在本院骨科就诊且因疑似颈椎疾病而分别行正侧位X线摄影(A组)、颈椎CT(B组)或3D RAX CBCT(C组)检查的6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基于3组图像,测量每例患者颈椎解剖学参数,包括枕颈角(OC2A)、第1胸椎倾斜角(T1SA)、C2与C7矢状面轴向距离(cSVA)及颈椎前凸角(CL),并采用4级评分法评估图像质量。计算各组的辐射剂量,包括容积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和剂量面积乘积(DAP)。对3组的各项解剖学参数的测量结果、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指标进行比较。结果:A、C两组的OC2A、CL及cSVA分别为18.29°±6.73°、10.52°±12.53°、(26.77±10.33)mm及18.14°±7.23°、10.54°±11.08°、(27.07±9.26)mm,两组间差...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检验塑料安瓿开启操作的便利性以及识别药品的方便性;了解护理人员对两种材质包装安瓿的接受程度;调查护士临床工作中发生的与安瓿使用相关的职业伤害情况。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结合问卷调查。选择31名护士分别开启玻璃安瓿和塑料安瓿各10个,比较塑料安瓿和玻璃安瓿在开启时间、安瓿开启的破损率、护士识别药品所花费时间和药品识别正确率等方面的差异;以问卷调查法调查170名护士对两种材质安瓿的接受程度及在临床工作中所发生的与安瓿使用相关的职业伤害情况。结果开启塑料安瓿用时明显少于玻璃安瓿[(20.10±3.50)s比(40.25±11.24)s;t=10.35,P〈0.01],但两者在辨认安瓿的用时和准确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P〉0.05)。有97.6%的护士更倾向于使用塑料安瓿,99.4%的护士认为使用塑料安瓿可减少手的割破伤,72.4%的护士认为塑料安瓿在临床能够得到全面推广。结论塑料安瓿比玻璃安瓿使用便利,可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有效预防玻璃割破伤,有利于护士职业防护,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