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0篇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0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文章提出了“医院质量信誉”的问题,并进行了较多的研究。质量信誉指医院的工作得到病人的信任,在社会上有良好的信誉。质量信誉的标志是门诊、住院病人多;名医,专家多;特色专科、技术多;学术文章、科研成果多;同行评价好,医疗纠纷少和经侪效益好等。提高质量信誉的主要方法是,重视质量教育,增强质量意识.健全质控组织,完善质控措施;同行争名次,杜会争信誉;强化医风教育,坚持优质服务等。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肾上腺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特点、治疗及愈后。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1例巨大肾上腺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道,讨论肾上腺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结果患者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多为影像学检查发现,常被误诊。结论肾上腺神经鞘瘤常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最终诊断需病理,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一般良好,但有恶性及转移可能,术后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53.
CT/MRI 融合技术在鼻咽癌调强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和MRI融合技术在鼻咽癌调强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行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1例,由5名高年资放射治疗科医师在单一CT图像状态和CT/MRI融合状态下分别勾画鼻咽肿瘤靶区(分别以GTVCT和GTVfusion表示),比较单一CT图像状态和CT/MRI融合状态下不同医生间鼻咽肿瘤靶区勾画的差异性,研究影像融合技术对靶区勾画的影响.结果 GTVfusion比GTVCT大,单一CT图像状态下的肿瘤靶区(GTV)在不同医生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而CT/MRI融合能显著缩小不同医师间靶区勾画的差异性,从而提高靶区勾画的一致性和可靠性.结论 MRI和CT融合图像提供了互补的信息,有助于医师确定肿瘤边界,勾画出更精确的靶区,为精确放疗的实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原发于腭扁桃体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疗效及其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11月至1999年8月收治的70例原发于腭扁桃体的NHL的临床资料。根据Ann Arbor分期,Ⅰ期12例,Ⅱ期39例,Ⅲ期15例,Ⅳ期4例。根据1981年国际工作分类:低度恶性8例,中度恶性28例,高度恶性34例。单纯化疗组30例,单纯放疗组3例,综合治疗组37例。结果 全组总体生存率为56.3 %,其中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5 %、67.3 %、58.5 %。高度恶性患者单纯化疗、单纯放疗、综合治疗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20.0 %、0、52.6 %(P<0.05)。多因素分析证明,病理类型和近期疗效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放化疗综合治疗可提高腭扁桃体NHL的疗效,病理类型和近期疗效是腭扁桃体NHL重要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55.
目的:分析1706例不同年龄组鼻咽癌放射治疗的远期疗效,并探讨影响其疗效的有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998年经病理证实在我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鼻咽癌患者1706例,按其不同年龄段分为三组:A组(≤30岁)156例,B组(31~60岁)1326例,C组(>60岁)224例,对不同年龄组的生存率进行比较,并对年龄、性别、T、N分期等因素作多因素分析。结果:A、B、C三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80%、84.32%、77.93%;94.54%、80.85%、69.56%和89.77%、67.23%、50.64%。通过生存曲线统计分析得出三组患者总生存时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62.94,P=0.000)。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鼻咽癌远期疗效的独立因素有年龄、性别、92福州分期、T分期、N分期、是否化疗、治疗中断与否,而与放疗剂量、放疗方式无关。结论:年龄是影响鼻咽癌长期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年龄越小,预后越好。  相似文献   
56.
电子射野影像系统测量鼻咽癌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摆位误差情况,从而确定摆位扩边的大小.方法 选取IMRT的鼻咽癌患者36例,放射治疗过程中每周拍摄电子射野影像片(正侧位)一次,共拍摄电子射野影像片372张.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下将电子射野影像片与数字重建射线影像(DRR)配准,分别测定X轴(左右方向)、Y轴(上下方向)和Z轴(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 所有电子射野影像片中,各个方向约90.6%的摆位误差≤3mm,99.2%≤5mm.总体系统误差分别为X轴-0.5mm(±1.2s),Y轴-0.5mm(±1.4s),Z轴-0.9mm(±1.5s),随机误差的标准差分别为±0.3,±0.2和±0.3mm;各个方向的摆位扩边值分别为3.2 ,3.6和4.0mm.结论 鼻咽癌IMRT具有一定程度的摆位误差.在EPID系统下进行实时摆位误差纠正,可进一步降低摆位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提高摆位精度.  相似文献   
57.
中晚期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分段设计计划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中晚期鼻咽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分阶段2次设计治疗计划的自身对照研究,分析靶区因受到一定剂量照射后退缩而造成适形指数的下降以及危及器官等剂量曲线的变化,探讨采用分阶段设计治疗计划的必要性。方法对5例中晚期鼻咽癌首诊患者行诱导化疗加分阶段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诱导化疗采用紫杉醇+DDP化疗2周期。鼻口因和上颈部采用IMRT技术,下颈及锁骨上区常规切线照射技术。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按步骤行面罩固定体位、定位CT扫描、勾画靶区、给出处方剂量、设计第1阶段治疗计划(靶计划1),计算适形指数CI1。患者在治疗半程(15~16次)时,按原固定体位、参考坐标不变,重复上述步骤,设计第2阶段治疗计划(靶计划2),并算出CI2。再将靶计划1拷贝到第二次靶区中,得出靶计划1-2,并算出CI1-2。同时对各计划感兴趣及危及器官的剂量进行图像比较。结果CI1、CI2与CI1~2比较,CI1、CI2均比CI1~2高,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0.03);CI1与CI2比较,两者无明显差别(P=0.115)。放疗半程时,靶计划1-2的脊髓、脑干、腮腺等器官的剂量与靶计划1比较均发生改变。结论中晚期鼻咽癌在治疗过程中鼻咽腔内肿物以及颈部淋巴结退缩明显者,其适形指数明显下降,建议积极采用多阶段设计治疗计划照射技术;对条件限制只做一次性靶计划设计者,危及器官的限量应足够低,香则就可能有超量的危险。  相似文献   
58.
目的 通过对实际的咽旁间隙插植与虚拟的插植进行比较,探讨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应用于鼻咽癌咽旁插植技术的辅助价值. 方法 对10例鼻咽癌咽旁间隙插植患者设计虚拟理想插植施源管,并对两施源管之间的距离、大体肿瘤靶区和周围重要组织器官的体积剂量直方图进行比较. 结果 鼻咽咽旁间隙实际插植和虚拟插植施源管之间的距离均数为4.9 mm.虚拟插植100%等剂量线所包括的肿瘤靶区体积大于实际插植,而实际插植100%等剂量线所包括的正常组织体积大于虚拟插植. 结论 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咽旁间隙插植模拟有可能减少实际插植与虚拟插植之间的差异,有助于改善肿瘤靶区和周围正常组织器官的剂量分布.  相似文献   
59.
一、从疾病到基因组风湿、结缔组织病目前仍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难治性疾病。众多报告指出 ,在该类疾病的发病上 ,有免疫异常和遗传因素的参与。在新世纪 ,人类基因组即将被破译 ,敏感基因的分析也在不断进步 ,现正逐步从基因水平来阐明免疫异常。1 类风湿性关节炎( 1 )RA和自身抗体 哈佛大学的Mathis报告 ,关节炎的模型小鼠K/BxN ,是因为产生了对糖酵解酶之一葡萄糖 6 磷酸异构酶 (GPI)的自身抗体而引发了关节炎。Scripps研究所的Schaller等报告 ,人RA患者中 ,也有 64 %患者血清中检出了GPI的自身抗体 ,…  相似文献   
60.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53例,皆为腺癌,其中高、中分化型为94.4%,低分化型为5.6%;病变浸润深度:粘膜内癌(m)1.9%、固有肌层癌(Pm)5.6%,浆膜下层癌(SS)22.1%,浆膜癌(S)70.4%。术前进行了癌胚抗原(CEA)和糖链抗原(CA_(19-9))的测定,其阳性率CEA为54.1%,CA19—9为81.3%,而且早期胆囊癌也可以呈现阳性,并且随着病变对胆囊壁浸润深度的增加,其阳性率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