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4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目的探讨斯氏屋顶鼠对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变化。方法参照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进行无选择性摄毒试验。结果经对广州市所辖9个区内所捕获的53只斯氏屋顶鼠进行抗药性监测,存活率为3.8%,其总平均摄药剂量为30.31mg/kg,存活平均摄药剂量为58.29mg/kg。经与同期同地家栖鼠抗药性比较,该鼠种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敏感性介于黄胸鼠与褐家鼠之间。结论控制斯氏屋顶鼠可使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但应加强对灭鼠药物的敏感性监测,科学、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2.
清远市城区家栖鼠的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清远市城区的鼠情监测结果,分析家栖鼠的群落结构特征,为开展灭鼠防病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鼠笼法.结果清远市城区鼠类群落由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和臭鼩鼱组成,鼠密度较高(12.4%);市区和城郊地区、重点行业均以褐家鼠为优势种.结论重点行业仍是今后鼠害防治的重点生境类型.城郊地区则应以褐家鼠为主要防治目标,市区应采取以防鼠设施为主的全面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3.
目的 调查与SARS相关的卫生医疗机构内鼠形动物携带SARS冠状病毒 (CoV )情况 ,为寻找SARS的源头和传染途径提供证据。方法 常规方法捕捉老鼠 ,采用巢式PCR技术、荧光定量PCR技术、基因序列检定技术、病毒细胞培养技术进行测试。结果 在广州市与SARS相关的卫生医疗机构内捕捉的鼠形动物共 3种 5 9只 ;用SARS CoV特异性引物对 3 2份肛拭子样本进行PCR检测 ,结果显示肛拭子样本有 4份阳性 ,阳性率为 12 .5 % ;阳性片段基因序列与SARS CoV同源性为 90 %~ 96% ;PCR扩增片段阳性样本细胞培养结果未能分离到SARS CoV。结论 鼠形动物能否携带和传播SARS CoV ,仍需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4.
目的比较TaqMan MGB探针实时聚合酶链反应(TaqMan MGB Real-time PCR)和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巢式RT-PCR)检测白纹伊蚊体内登革热病毒(Dengue virus,DV)的敏感性差异,建立一种敏感、特异、重复性好的DV鉴定方法。方法在实验室使雌性白纹伊蚊人工感染Den-2,在50只/组情况下,设不同的感染蚊虫浓度(只/1000μl),利用TaqMan MGB Real-time PCR和巢式RT-PCR检测,根据荧光信号和电泳判断结果。结果二步法TaqMan MGB Real-ti me PCR可检测到标本中感染蚊虫的最低浓度为3只/1000μl,一步法TaqMan MGB Real-ti me PCR和巢式RT-PCR可检测到标本中感染蚊虫的最低浓度为5只/1000μl。结论二步法TaqMan MGB探针检测白纹伊蚊体内的DV敏感度高,特异性好,快速、科学,是白纹伊蚊携带DV指数较理想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95.
地震后跨省跨地域公共卫生应急救援行动的实践和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发生了汶川大地震,导致了人员大量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成为最严重的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广东省卫生厅于第一时间派出医疗和卫生防疫队奔赴灾区参加抗震救灾行动.在灾情最为严重的平武县南坝镇,广东省卫生防疫队在当地指挥部的组织领导下,开展快速评估,确定了灾区面临的主要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威胁,提出公共卫生需求和计划优先的现场干预措施,明确了3个重点场所:灾民集中安置区、救援人员集中生活区、可能掩埋人或动物的废墟,以及6个关键环节:生活饮用水供水点、集中供餐点、垃圾堆放点、临时厕所点、人畜尸体掩埋点、家畜动物圈养点,按照"把握重点,控制关键环节"的工作策略,开展了环境卫生控制、饮用水卫生控制、饮食卫生控制、人畜粪便处理、人畜尸体处理、病媒控制、疾病监测、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当地医疗机构(点)的卫生防疫工作指导、入村入户开展卫生防疫等10个方面的控制工作,使灾区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病媒孳生地得到控制,病媒密度显著下降,未发现食物中毒和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和暴发,实现了灾后无大疫的阶段性目标.  相似文献   
96.
新型登革热媒介监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尝试用新型的诱蚊诱卵器法取代传统的布雷图指数(BI)调查。方法诱蚊诱卵器法。同时进行BI、房屋指数(HI)、容器指数(CI)调查。结果212月布放的诱蚊诱卵器可诱获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阳性指数为0.21~22.64,平均7.88;BI、CI、HI分别为0.18-12.13、0.30-18.52和0.12~7.01,白纹伊蚊成蚊高峰期出现在8月。每个阳性诱蚊诱卵器诱获白纹伊蚊最多4只,最少1只,平均1.2只;每只白纹伊蚊产卵最多156粒,最少2粒,平均20.58粒。结论诱蚊诱卵器法比BI调查法更具科学性、实用性、预警性,可用于登革热媒介监测。  相似文献   
97.
广东省二级以上医院院内感染管理专业设置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二级以上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专业的设置情况和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方式。方法随机抽取7个市的18家医院,采用现场调查与查阅资料的方式,统一填写调查表。结果18家医院全部成立医院感染管理科,10所医院的专职人员配备数符合要求(55.6%),其中1000张床位以上医院的专职人员配备达标率仅为25%。500张床以下的医院专职人员配备达标率为50%。全部专职人员中女性所占比重较大(79.9%),年龄均数为40岁,学历以大、中专为主,职称以中、高级为主。从事医院感染工作的平均年限为6年,96.6%的专职人员取得上岗证。病例监测以回顾性调查与临床医生填报相结合的方式为主。结论医院感染管理专业设置基本规范,专职人员的数量在1000张床位以上医院明显不足。专职人员素质及培训有待提高。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方式建议以前瞻性监测为主。  相似文献   
98.
目的初步研究TaqMan MGB探针实时聚合酶链反应(TaqMan MGB Real-time PCR)检测白纹伊蚊登革病毒的敏感性,建立一种敏感、特异、重复性好的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V)鉴定方法。方法在实验室使雌性白纹伊蚊人工感染Den-2型病毒,设不同的感染蚊虫浓度(只/500μl或只/1000μ1)和不同的分组方法(不加未染毒的蚊虫、分别用未染毒的实验室饲养的雌性白纹伊蚊补加到每份标本10、25、50只/组),利用一步法和二步法TaqMan MGB PCR检测,根据荧光信号判断结果。结果二步法TaqMan MGB PCR可检测到标本中感染蚊虫的最低浓度为2只/500μl和3只/1000μl,一步法TaqMan MGB PCR可检测到标本中感染蚊虫的最低浓度为5只/500μl,蚊自身的RNA对登革病毒RNA的检测敏感性并无明显的影响。结论TaqMan MGB探针检测白纹伊蚊体内的DV敏感度高,特异性好,是白纹伊蚊携带登革病毒指数较理想的监测方法,标本较好的处理方法为500μl标本处理液研磨20~30只/组,TaqMan MGB Real-time PCR最好采用二步法。  相似文献   
99.
目的通过动物亚急性毒性试验研讨突发性镉污染饮用水10 d应急阈值。方法将40只健康4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纯净水)组和1.50、2.25、3.43 mg/kg氯化镉染毒组,每组10只。采用灌胃方式进行染毒,染毒容量为10 ml/kg,每天1次,连续4周。测定股骨重量、骨钙含量、骨密度,推算出的阈值与前期BMD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25、3.43 mg/kg氯化镉染毒组大鼠肝脏、肾脏、股骨的镉含量均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氯化镉染毒组大鼠的股骨质量、骨钙含量及中点骨密度、远端骨密度均略有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2.25 mg/kg氯化镉染毒组对应的镉染毒剂量(1.38 mg/kg)作为NOAEL值,计算突发性水污染饮用水镉应急阈值为0.03 mg/L,接近BMD法得出的0.02 mg/L。结论通过动物试验得出的突发性水污染饮用水镉应急阈值与BMD法得出的阈值接近,从不同角度为国内镉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风险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
林立丰 《家庭医生》2010,(13):27-27
一连串疫苗事件,让人忧心忡忡,一时间仿佛要“珍惜生命,远离疫苗”了。 疫苗的信任危机汹涌而至,难道疫苗真的那么可怕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不信?不妨先看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