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9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18F-氟化脱氧葡萄糖(18F-FDG)与11C-胆碱PET—CT联合应用在肺部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96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注射造影剂18F-FDG和11C-胆碱后行PET—CT检查和诊断,观察2种造影剂PET—CT检查方法的标准摄取值(SUV)以及单独和联合应用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结果:良性和恶性患者的18F-FDG(2.20±1.23vs5.29±2.75)及11C-胆碱(0.81±0.79vs3.284-1.76)的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8F-FDG和11C-胆碱在良性及恶性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8F-FDG和11C-胆碱PET—CT各自的灵敏度(58.16%vs58.67%)、特异性(78.05%vs84.00%)和准确率(80.61%vs85.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53.57%(105/196)、90.11%(82/01)和94.39%(185/196),与单独应用比较,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和准确率均提高,P〈0.01。结论:将18F—FDG和11C-胆碱PET—CT检查联合运用于同-患者进行综合诊断能明显提高肺部占位病变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92.
93.
母乳性黄疸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30例母乳性黄痘(breast milk jaundice,BMJ)的婴儿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以观察BMI对中枢神经系统是否有影响.结果显示BAEP总异常率为60%,随黄疸加重,BAEP异常率越高,轻、中、重度黄疸之间异常存在差异(x2=6.068,P<0.05).轻、中度黄疸表现为Ⅲ、V波潜伏期、I-Ⅲ、Ⅲ-V、I-V峰间期延长为主,重度黄痘表现为Ⅲ、V波缺失为主.因此认为BMJ无论胆红素高低,均有引起脑损伤的危险,应尽早干预.  相似文献   
94.
心脑血管疾病能引起血清中某些激素的变化已引起体内一些激素发生改变 ,尤其是脑外伤时应用甲状腺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皮质醇与胰岛素的联合测定 ,国内报道并不多见。为此 ,本文观察了 98例脑外伤患者血清中多种激素含量的变化 ,进行统计学处理 ,并就临床意义初步探讨 ,现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正常对照组 54例 ,系健康献血队员 ,经查肝功能正常HBsAg及抗 -HCV阴性。脑外伤患者组 98例 ,均来自我院脑外科住院病人。其中男 76例 ,年龄 5~62岁 ,平均年龄 34岁 ;女 2 2例 ,年龄 6~ 60岁 ,平均年龄 32岁。1.2 主要试剂仪器方法 :…  相似文献   
95.
目的 分析行胸部肿瘤放疗后全身骨显像所示椎体对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的摄取变化及其与临床放疗参数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山东省肿瘤医院进行胸部肿瘤放疗前后行全身骨显像的110例患者[其中男性62例、女性48例,年龄(58.2±11.9)岁]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病史、肿瘤因素及放疗计划等,通过半定量分析将骨扫描所示结果分为椎体摄取正常组和椎体摄取异常组。按照放疗前后骨显像时间间隔进行分组:60~120 d组(23例)、121~180 d组(30例)、181~240 d组(27例)、241~365 d组(30例)。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椎体对99Tcm-MDP摄取的改变及其与临床放疗因素的相关性;计算(T/N)?(T/N)/(T/N)(T为靶区受照中心3个完整椎体的99Tcm-MDP摄取值,N为靶区外3个正常椎体的99Tcm-MDP摄取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椎体对99Tcm-MDP摄取变化率的最佳诊断阈值。 结果 110例患者中,48例(43.6%)出现椎体局部对99Tcm-MDP摄取减低,出现摄取异常的椎体受照剂量为1039.5~4488.7(2139.5±839.8) cGy,放疗前后骨显像时间间隔最短为61 d,最长为326 d,中位时间为160 d;余62例(56.4%)患者椎体对99Tcm-MDP摄取未见异常。椎体99Tcm-MDP摄取减低程度与总放疗剂量(χ2=4.401,P=0.036)、放疗次数(χ2=2.241,P=0.027)、椎体受照剂量(χ2=5.913,P=0.015)及放疗前后骨显像时间间隔(χ2=12.542,P=0.013)有统计学相关性,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单次放疗剂量、计划靶体积、计划靶体积剂量、椎体受照体积及放疗靶区中心至椎体中心的距离无统计学相关性;放疗前后骨显像时间间隔的组间比较发现,60~120 d、120~180 d组分别与181~240 d、241~365 d组相比,椎体对99Tcm-MDP的摄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850~15.429,均P<0.05),时间间隔<180 d出现椎体99Tcm-MDP摄取异常的患者较多,占总摄取异常组的66.7%(32/48)。半定量分析评估椎体对99Tcm-MDP摄取异常的灵敏度为74.6%,特异度为82.9%。ROC曲线下面积为0.934,椎体99Tcm-MDP摄取异常的最佳诊断阈值为0.161。 结论 放疗后行骨显像的时间越早,椎体损伤的检出率越高;椎体摄取99Tcm-MDP的改变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椎体放射性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并探讨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间确诊收治的100例各类外科手术患者,按数字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从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到术后镇痛,对照组患者采用芬太尼6μg/kg,观察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1μg/kg,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苏醒时间等,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诱导期和术中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波动均小于对照组,术后苏醒、拔管时间以及术后需镇痛病例均少于对照组,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芬太尼,瑞芬太尼在手术麻醉中的用量较少,起效快,术后患者意识恢复快,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97.
PET/CT检查中18F-FDG所致辐射剂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在PET/CT检查中18F脱氧葡萄糖(FDG)所致的辐射剂量,使辐射防护更优化.方法 单纯随机法选取30名受检者,记录注射18F-FDG的活度;用451P-DE-DI型电离室巡测仪测量受检者的外照射剂量当量率;在职业人员的不同部位佩戴热释光个人剂量计(TLD),测其累积剂量当量,对有关数据分别进行曲线拟合和直线回归分析.结果 30名受检者注射18F-FDG活度为(432.9±51.8)MBq,有效剂量为(8.23±0.99)mSv;剂量当量率与距离和时间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994和-0.988,数据拟合后分别为乘幂曲线和指数曲线;职业人员不同部位TLD所测年累积剂量当量均小于相应的年剂量限值.结论 PET/CT检查中(432.9±51.8)MBq18F-FDG对受检者造成的剂量当量负担较小,但医师在申请检查时应综合考虑受检者的有效剂量;注射18F-FDG后的受检者为活动的辐射源,应从距离防护和时间防护方面对他们的活动稍加约束,减少对其他人员的照射;从医疗照射最优化的角度还可较大程度降低注射18F-FDG的活度.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索精心研制的“特效愈肾丹”治疗肾脏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凡确诊为肾盂肾炎、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等患者,均采用纯中药“特效愈肾丹”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00例肾脏疾病患者中,治愈90例,占90.0%,有效7例,占7.0%,无效3例,占3.0%,总有效治愈率为97.0%。结论“特效愈肾丹”治疗肾脏疾病不需联用西药激素、透析、肾移植等,就能达到预期治疗的目的,且疗效显著,无副作用,患者服用方便,经济低廉,是广大普通百姓患者治疗用药的最佳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
1.肺灌注显像 静脉注射直径大于肺毛细血管直径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蛋白质颗粒后,随血流进人右心系统与肺动脉血流混匀,一过性嵌顿在肺毛细血管内。由于嵌顿毛细血管的量与局部肺灌注血流量成正比,因此,在体外进行肺灌注显像时局部肺组织显像剂分布情况可反映局部肺组织血流灌注量的多少,从而判断肺血流受损的情况。临床上主要用于肺动脉栓塞的早期诊断、为肺癌的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价提供依据、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观察治疗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原发灶18F-脱氧葡萄糖(FDG)摄取与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省肿瘤医院2004年6月至2007年4月治疗前行FDGPET/CT检查的拟诊肺癌患者资料,共收集到病理或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除外糖尿病者)的肺腺癌患者94例和鳞癌65例资料.先分析原发灶大小(以CT肺窗的最大径表示)与FDG摄取[以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表示]关系,然后分析腺癌、鳞癌不同转移状态组间[分为无转移组和有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组]原发灶FDG摄取值的差异,并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转移的因素.结果 原发灶的大小与FDG摄取呈正相关(腺癌:r=0.610,P<0.01;鳞癌:r=0.587,P<0.01),整体分析表明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FDG摄取值是影响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的因素[优势比(0R)=1.172,P=0.010],而原发灶大小不是影响因素(OR=0.906,P=0.513);分层分析发现肺鳞癌不同转移状态组间的FDG摄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无转移组SUVmax分别为11.45±6.04和10.94±4.20,χ2=0.013,P=0.911),而肺腺癌有转移组的FDG;摄取值显著高于无转移组(SUVmax分别为10.28±3.92和6.33±2.89,χ2=15.125,P<0.01),Logistic分析表明肺腺癌原发灶的FDG;摄取值是影响转移的有意义因素(OR=1.403,P=0.002).结论 肺腺癌原发灶FDG摄取与转移有关,高FDG摄取提示可能已经发生转移;而肺鳞癌FDG摄取与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