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105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61篇
预防医学   39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76篇
中国医学   98篇
肿瘤学   4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1.
据国外报道将氨氯地平用于心衰患者,在服用地戈辛、利尿剂、转换酶抑制剂的同时加用,是安全有效的。笔者从1996年开始,将氨氯地平用于老年人慢性心衰患者,对20例病人进行随访观察,取得一定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本组冠心病8例,高血压病并冠心病心衰12例。年龄60~81岁。根据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关于缺血性心脏病与(NyHA)分级选择病例。心功能Ⅱ~Ⅲ级。心脏彩超测定:LVEF38%~40%5例,40%~45%15例。1.2 方法 每日服用氨氯地平5~10mg。…  相似文献   
612.
目的 探讨分层级管理联合“雁阵效应”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0年7月—2020年9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实习生随机抽取100名学生,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名。实验组按照分层级管理联合“雁阵效应”模式重组后的教学团队进行临床教学,对照组按照模式重组前的教学模式进行临床教学。比较2组实习生的考核成绩、自我认知能力及对带教老师综合评价。结果 实验组的考核成绩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护理实习生对实习的满意度,护理实习生不同层次专业能力自我评价,护理实习生对带教老师教学方式、教学态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分层级管理联合“雁阵效应”的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临床护理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613.
目的调查2022年12月7日至2023年1月27日新型冠状病毒(又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暴发流行期间江苏省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SARS-CoV-2感染情况的流行病学, 并分析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系多中心横断面调查, 通过结构化调查问卷, 由各血液透析中心(室)的医护人员作为调查人员收集患者信息, 部分人口学和实验室检查数据来源于江苏省血液透析数据信息系统。纳入SARS-CoV-2感染暴发期间江苏省各级医疗机构的血液透析中心(室)以及独立血液透析机构的MHD患者, 并分析确诊和疑似SARS-CoV-2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和全因死亡情况。结果共完成407个血液透析中心(室)57 278例患者的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 占全省同期MHD在透患者(63 357例)的90.41%。其中SARS-CoV-2感染确诊病例24 038例(41.97%), 疑似感染病例14 805例(25.85%), 这些...  相似文献   
614.
戴义宁  李慧杰  李秀荣 《中医杂志》2023,(22):2275-2281
肿瘤微环境作为肿瘤赖以生存的环境基础,具有免疫抑制、缺血缺氧、代谢重编程、炎症浸润等特征,为肿瘤细胞的定植、恶变和迁移提供了条件支持。中医学认为阳气与肿瘤的发病密切相关,基于中医学“痞坚之处,必有伏阳”,提出由阳气异常所形成的“伏阳”状态与肿瘤微环境高度相似。伏阳失护,导致正向免疫减弱,病邪侵入,积聚始生;伏阳郁遏,造成微循环障碍,脉络不通,气血闭阻;伏阳生浊,聚集异常代谢产物,浊邪蓄积,搏结成瘤;伏阳化火,介导“炎-癌”转化,火热炽盛,癌瘤恶变;伏阳成毒,促成预转移龛,正虚毒结,癌毒流注。结合“伏阳”理论及现代研究,总结提出以“温阳益气以固本、通阳行气以祛瘀、助阳化气以除弊、疏阳开郁以散火、扶正清源以截毒”之法对肿瘤微环境加以干预,以期为中医药重塑肿瘤微环境、调控肿瘤进程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15.
焦中华教授立足《内经》认为肿瘤相关性抑郁的发生多与情志所伤、肝郁气滞有关,并进一步将肝失疏泄分为五类:肝气郁滞证、气郁化火证、肝郁脾虚证、痰气郁滞证及肝肾阴虚证。治疗多以疏肝行气、散结解郁为治疗大法,同时注重脾肾的调护。自拟疏肝解郁化积方随症加减,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