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24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检测碘131(131I)对转染了人钠/碘转运体(hNIS)基因的人结肠癌细胞(SW480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将SW480细胞分为转染组、空白质粒转染组(空白质粒组)和空白对照组,行体外摄131I试验、高氯酸盐抑制实验,及AnnexinV-FITC/PI双染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转染组与空白对照组及空白质粒组比较,摄131I能力均增高8倍;高氯酸盐可以有效地抑制转染组的摄131I能力;AnnexinV-FITC/PI双染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转染组凋亡指数高于空白对照组和空白质粒组。结论:131I对转染hNIS-SW480细胞具有显著杀伤效果。  相似文献   
22.
<正> 我们于1973年春季在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时,发现1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手足太阳经上出现压痛感传线,现予报告. 王××,男,29岁,干部.门诊号:40879.主诉:左半身抽痛已2年余.病史:患者两年前因心慌、气短、发热、喉痛,曾在某医院诊断为“风心病”,治疗好转.近一年来,感左半身抽痛,放射至同侧上、下肢,有紧束感.每逢天阴下雨左半身疼痛加剧,多方治疗未效来院求诊. 检查见:发育营养一般,精神较差,呼吸、血压、体温均正常,咽部轻度充血,心界稍扩大,心率80次/分,律齐,心尖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其它检查无特殊发现.肢体疼痛沿左侧小肠、膀胱经循行路线有压痛感,其中以后溪、支正、小海、肩贞、臑俞、天柱、心俞、小肠俞、膀胱俞、委中等穴为著.患者有自觉压痛在深部约有1.5厘米宽的索条状,有抽、麻、酸痛等感觉.  相似文献   
23.
消化道出血核素显像的临床价值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放射性核素~(99m)锝标记的红细胞(~(99m)Tc-RBC)显像的临床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对临床确诊为消化道出血的98例患者,进行~(99m)Tc-RBC消化道显像,以首次发现腹部异常浓聚区并沿肠道下移且随时间逐渐增浓者诊断为出血。同时观察止血药对其临床价值的影响。并比较~(99m)Tc-RBC消化道显像、X线消化道钡剂造影、内窥镜检查及选择性血管造影之间的差别。结果~(99m)Tc-RBC消化道显像的灵敏度为73.5%。72例阳性者中,显像发现的出血部位与病变部位相符者63例,定位准确率为87.5%(63/72),方法学的优化可以明显提高定位的准确率。同时显示~(99m)Tc-RBC显像诊断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意义明显高于X线消化道钡剂造影25.5%(12/47)、内窥镜检查31.4%(22/70)及选择性血管造影50.0%(6/12)。但检查的阳性率受止血药的影响,应用止血药前、后~(99m)Tc-RBC显像的阳性率分别为95.6%(44/46)和53.8%(28/52),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99m)Tc-RBC显像对消化道出血定位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尤其对慢性间歇性、少量出血和病情危重不宜用创伤性检查者,但受止血药的影响。为提高检出率,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应暂缓应用止血药。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对帕金森病(PD)患者进行99mTc-TRODAT-1多巴胺转运蛋白SPECT显像,半定量分析纹状体/小脑、尾状核/小脑和壳核/小脑放射性计数比值,结合UPDRS评分,分析探讨不同临床类型、分期PD患者的特征.方法 58例临床确诊PD患者和10例对照组,在空腹6 h后,口服KClO4 400 mg以封闭甲状腺、脉络丛和鼻黏膜,1 h后经肘静脉注射99mTc-TRODAT-1 30 mCi.3 h后进行99mTc-TRODAT-1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取SPECT图像中基底节最清晰的1帧横断层图像勾画左右纹状体、尾状核和壳核感兴趣区(ROI),利用半定量分析法,分别计算纹状体与小脑、尾状核与小脑及壳核与小脑放射性计数比值.比较PD患者和对照组纹状体及主要区域DAT功能差异.并应用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分析其UPDRS Ⅲ评分与起病肢体对侧、同侧及双侧纹状体/小脑放射性计数的相关性.分析不同分期纹状体/小脑,壳核/小脑,尾状核/小脑放射性比值.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不同分期的PD患者纹状体DAT功能均明显减低.在三组不同类型的PD患者中,强直为主与运动迟缓为主型PD患者的评分与纹状体、尾状核、壳核摄取值呈负相关(P<0.05),混合型PD患者的评分与纹状体、尾状核、壳核摄取值也呈负相关(P<0.05).而震颤为主型PD患者的评分与纹状体、尾状核、壳核摄取值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99mTc-TRODAT-lDAT显像可作为评价PD严重程度的可靠指标,与PD患者UPDRS临床量表结合,能更好对PD患者进行诊断、分级和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25.
目的:检测钠/碘转运体(sodium/iodide symporter,NIS)在不同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分布。方法:选取正常甲状腺组织1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1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3例,运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NIS的表达,并分开提取甲状腺乳头状癌胞浆、胞膜蛋白,分析NIS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乳头状癌组、结节性甲状腺肿组NIS表达与正常组相比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例乳头状癌中,21例表达于胞浆,仅10例在胞膜上检测到,阳性率分别为91.3%和43.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例胞浆、胞膜均阳性者胞浆组NIS表达高于胞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性甲状腺肿中NIS表达增高,但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NIS主要表达在细胞浆中,而非细胞膜上。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89锶 ( 89Sr)内照射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0例有不同程度骨痛的广泛性骨转移患者 ,静脉注射 60 μCi/Kg剂量的89Sr ,随访时间为 3个月至 2年。结果 根据病人主观描述及ECT检查判断疗效。本组 80例中 ,A显效 :2 2例( 2 7.5 % )在注射89Sr 1个月后疼痛基本消失 ,活动能力显著恢复 ;骨显像复查 ,转移灶大部分好转 ;其中 8例 ,原广泛性转移病灶 ,基本消失。B有效 :46例 ( 5 7.5 % )疼痛明显减轻 ,活动能力改善 ;骨显像示转移灶部分好转。C无效 :余 12例 ( 15 % ) ,无明显好转。本病例组中 ,治疗后血常规、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 89Sr为纯 β射线 ,用于内照射治疗 ,起镇痛作用 ,有效率达 85 .0 %。显著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27.
为了探索经络实质,了解神经系统疾患与经络感传的关系,对一例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的循经感传现象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病历介绍患者郭××,男,49岁,西北国棉×厂工人。病历号49783、于1976年7月28日就诊。主诉:左股外麻木伴皮下肿块五月余。现病史:患者于五个月前发现左股外侧有手掌大的一片麻木区,同时伴左下肢酸困不适。触摸中发现麻木区皮下有一枣核大之结节,自结节处每天不定时发出2~3阵“闪电”样的线状温热冲动(每阵2~3下),循左股外经躯干向头面部放散,此时觉头昏、  相似文献   
28.
目的:用自体血栓模拟自然发生的静脉血栓注入肺动脉,制备急性肺栓塞大鼠动物模型.方法:采用改良右心导管法将大鼠自体血栓注入肺动脉导致急性肺栓塞的发生.通过控制注入血栓的数量、速度,同时动态监测肺动脉压、体动脉压变化.用肺灌注扫描显像(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ECT)和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组织光镜来观察判断造模成功与否.以肺系数法测肺水肿程度.结果:PE组0.5~4 h大鼠肺动脉压显著升高,体动脉压显著降低,PE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E组2~4 h和C组比较,肺系数显著升高(P<0.01);ECT显像见肺组织明显呈放射性充盈缺损和稀疏,HE染色光镜下见注入血栓团块.结论:本模型各项变化符合急性肺栓塞的病理生理基础变化,是一有效、稳定的肺栓塞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99^Tc^mMIBI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在川崎病心肌缺血及其疗效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53例川崎病患儿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发热期(25例)、亚急性期(9例)和恢复期(19例)3组;又根据超声心动图(简称心超)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扩张(20例)及无冠脉扩张(33例)2组。所有病例均行99^Tc^m-MIBI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和心超检查。10例因发热待查入院(后临床排除川崎病和其他心肌病变)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均行上述2种检查。心肌灌注显像阳性者于治疗后6个月复查,并与其临床转归进行比较。心肌显像阳性判断标准为显像图至少2个断层、同一断层2个层面出现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结果对照组心肌灌注显像和心超检查均未见异常。53例川崎病患儿心肌灌注显像阳性率为54.7%(29/53)。其中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患儿的阳性率分别为56.0%(14/25)、7/9和42.1%(8/19)。29例显像阳性者经治疗6个月后心肌灌注显像复查结果显示,缺血明显改善10例,恢复正常13例,6例仍见明显心肌缺血,与临床转归相一致。心超发现20例冠脉扩张,SPECT显像提示14例不同程度心肌缺血,阳性率为70.0%。33例无冠脉扩张川崎病患儿,SPECT显像示15例缺血,阳性率为45.5%。结论99^Tc^m-MIBI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能无创、直接、客观地评价川崎病心肌缺血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对川崎病心肌缺血的诊断和随访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0.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99mTc单光子断层扫描改变及其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99mTc单光子断层扫描(SPECT)诊断小儿病毒心肌炎(VMC)的价值。方法:运用^99mTc-SPECT心肌灌注显像法检查VMC患儿的心肌病变,行门控心肌显像时观察EF值和局部室壁活动。结果:100例VMC患儿中68例(68%)心肌显像异常。VMC急性期心肌为像阳性率为67%,恢复期为69%,慢性期为69%,差异无显性。门控组显像阳性率(86%)高于非门控组(61%,P<0.05)。心肌炎组与正常组相比,EF值差异无显性。结论:^99mTc-SPECT心肌显像能较直观地表现病变心肌的部位,形态,范围和程度,对诊断VMC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并对VMC治疗和预后有指导作用。门控心肌显像的敏感性与准确性更高,且可观察EF值和室壁运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